目录 1
开篇 1
第一章 科学革命和艺术革命 9
第一节 科学和艺术革命结构的发现 9
一、波普尔—库恩—贡布里希 10
二、节奏性 14
三、科学范式与艺术图式 20
第二节 文艺复兴和近代科学革命 25
一、透视法和形式逻辑 25
二、巨人和时代 29
三、培根、哈奇生和牛顿 33
第三节 二十世纪的科学和艺术 39
一、风云 39
二、从印象到抽象 44
三、艺术的“发现” 48
四、情境逻辑 53
第二章 科学和艺术的结构 61
第一节 文化系统的结构 62
一、文化的开放与自足 63
二、文化的振荡与稳定 68
三、文化的发达与贫困 73
第二节 科学、艺术系统的结构与演化 80
一、科学、艺术系统的要素与环境 81
二、结构与演化 90
三、和谐与均衡 94
第三节 科学和艺术的功能 99
一、信息功能 100
二、创造功能 103
三、生产功能 105
四、教育功能 106
第三章 科学和艺术的互补 111
第一节 互补性 112
一、太极图-玻尔-汤因比 113
二、文化中的互补 117
第二节 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互补 120
一、科学创造的经验证明 122
二、认识论根据 126
三、脑科学依据 128
四、心理学实验证据 131
第三节 科学和艺术互补的中介 136
一、观察、观照和实验 137
二、想象、猜测和虚构 141
三、概括与抽象 144
四、直觉和灵感 146
五、科学逻辑和艺术逻辑 149
六、技术与技巧 151
第四节 和谐的世界 155
一、和谐之道 157
二、基督教与科学 160
三、危机与反省 164
第四章 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168
第一节 现代科学和艺术本体论 168
一、科学化的艺术 169
二、埃舍尔的艺术奇境 173
三、“现代中国的视觉革命” 180
第二节 科学和现代艺术方法论 187
一、抽象 187
二、象征 193
三、表现 196
四、组合 197
五、试验 199
第三节 技术和艺术 200
一、电与艺术 201
二、工业时代的文化象征——技术还是艺术 204
三、计算机和艺术 211
四、高技术时代的科学和艺术 218
第四节 艺术化的科学 222
一、编织“金带” 223
二、数学与艺术 225
三、系统科学 234
四、管理科学 235
五、思维科学 237
第五章 科学和艺术的创造 240
第一节 创造性的要素 241
一、系统要素 242
二、社会因素 249
三、主体(个人)因素 253
第二节 创造性的评价 258
一、评价的意义 259
二、评价的系统性 264
三、评价的历史性 267
第三节 创造者的创造 273
一、文化与创造者 274
二、人的发展 281
三、和谐的教育 287
结语 地平线后面的世界 293
主要参考书目 299
后记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