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1
序一 1
序二 3
第一卷 建置 3
第一章 县境 沿革 3
第二章 行政区划 4
第一节 唐至清代 5
第二节 民国时期 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1
第三章 建制镇 16
第一节 城关镇 16
第三节 武康镇 19
第四章 各乡概况 20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35
第一节 地质 35
第二卷 自然环境 35
第二节 矿藏 38
第三节 地貌 41
第二章 气候 43
第一节 四季特征 43
第二节 太阳辐射 日照 44
第三节 气温 45
第四节 降水 48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 49
附 历代主要自然灾害 54
第三章 水文 土壤 69
第一节 水系 69
第二节 径流 72
第三节 土壤 76
第四章 野生动植物 79
第一节 动物 79
第二节 新市镇 81
第二节 植物 95
第三卷 人口 117
第一章 人口繁衍状况 117
第一节 发展变化 117
第二节 分布 120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21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24
附 百岁老人题名 124
第一节 节制生育 125
第二节 优生优育 127
第三节 政策措施 128
第四卷 经济综述 133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33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33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136
附 民国时期合作社 138
第三节 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39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 140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变化 142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42
第二节 结构变化 147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49
第三章 经济管理 149
第二节 物价管理 150
第三节 工商管理 157
第四节 审计 计量管理 161
第四章 人民生活 162
第一节 农民生活 162
第二节 职工生活 164
第五卷 农业 171
第一章 粮油生产 171
第一节 作物种类、分布及产量 172
第二节 区划及耕作制度 174
第三节 良种推广与培育 177
第四节 栽培技术及管理 179
第五节 植物保护 180
第二章 蚕桑生产 181
第一节 培桑 184
第二节 育蚕 185
第三节 原蚕制种场 187
第三章 渔业生产 188
第一节 养殖 189
第二节 管理 191
第三节 捕捞 192
第四节 培育与引进 193
第五节 渔民及渔政 195
第四章 林业生产 197
第一节 森林资源 198
第二节 植树育苗 202
第三节 防病治虫 203
第四节 管理制度 204
第五节 林产品及利用 205
第六节 林场 206
第五章 茶叶生产 207
第一节 栽培 209
第二节 采制 210
第三节 茶场 茶厂 211
第六章 禽畜生产 212
第一节 饲养 213
第二节 禽畜孵育 216
第三节 疫病防治 217
第七章 土特产 218
第六卷 水利 农机 228
第一章 水利 228
第一节 防洪工程 229
第二节 泄洪工程 233
第三节 引水工程 234
第四节 蓄水工程 236
第五节 提水工程 239
第六节 小水电 240
第七节 综合治理 242
第八节 管理 243
第二章 农业机械 244
第一节 翻耕、植保、排灌机(器)具 244
第二节 收获、运输、加工机具 246
第三节 农机监管 248
第七卷 工业 253
第一章 经营体制及部门分类 253
第一节 工业局所属工业 253
第三节 乡(村)镇工业 254
第二节 二轻工业 254
第四节 部门工业 255
第五节 家庭工业 256
第二章 丝绸、纺织工业 257
第一节 缫丝 257
第二节 丝织 印染 258
第三节 纺织 259
第三章 食品工业 260
第一节 酿造 260
第二节 粮油 糕点 260
第四章 机械、电子、电器工业 261
第一节 机械 261
第一节 砖瓦 262
第五章 建材工业 262
第二节 电子 电器 262
第二节 水泥 263
第三节 其他 263
第六章 化学、造纸、印刷工业 264
第一节 化学 264
第二节 造纸 印刷 265
第七章 服装、鞋革工业 266
第一节 服装 266
第二节 鞋革 266
第八章 矿产、电力工业 267
第一节 矿产 267
第二节 电力 267
第一章 交通建设 271
第一节 公路 271
第八卷 交通 邮电 271
第二节 铁路 276
第三节 航道 276
第四节 桥梁 279
第五节 渡口 281
第六节 港口 码头 283
第二章 客货运输 285
第一节 公路 285
第二节 铁路 286
第三节 水路 287
第三章 交通管理 290
第一节 养护 290
第二节 监管 291
第四章 邮政 292
第一节 邮路 293
第二节 函件 包裹 汇票 295
第三节 报刊发行 296
第五章 电信 296
第一节 电报 296
第二节 电话 297
第九卷 商业 304
第一章 经营体制及部门分类 304
第二章 粮油购销 305
第一节 粮食 305
第二节 食油 308
第三章 生产资料采购供应 309
第一节 化肥 309
第二节 农药 药械 310
第三节 中小型农具 310
第一节 蚕茧 311
第四节 其他 311
第四章 土特产收购 311
第二节 茶叶 毛竹 毛料 314
第三节 小宗土特产 314
第五章 副食品购销 316
第一节 生猪 菜羊 316
第二节 淡水鱼 317
第三节 烟酒糖盐 317
第六章 日用工业品供应 318
第七章 饮食服务 319
第一节 饮食业 319
第二节 服务业 320
第八章 对外贸易 321
第一节 收购 321
第二节 主要出口商品简介 322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27
第十卷 财税 金融 327
第一章 财政 327
第二节 财政收支 328
第二章 税收 336
第一节 田赋 农业税 336
第二节 工商、其他税 339
第三章 金融 342
第一节 机构 342
第二节 货币 344
附 汪伪储备券 346
第三节 信贷 347
第四节 代理业务 351
第四章 债券 保险 351
第一节 城关镇 357
第十一卷 城乡建设 357
第一章 城镇建设 357
第二节 新市镇 360
第三节 武康镇 362
第二章 乡村建设 363
第三章 建筑业 364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365
第一节 管理 拆迁 365
第二节 私房改造 366
第三节 商品房 367
第五章 环境保护 367
第一节 污染 367
第二节 治理 368
第六章 白蚁防治 369
第一节 解放前党组织活动 373
第十二卷 党派群团 37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373
第二节 解放后县委及所属组织机构 376
第三节 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 379
第四节 解放后县委领导人名录 382
第五节 县委常委会议 386
第六节 组织工作 387
第七节 宣传教育 390
第八节 纪律检查 391
第二章 民主党派 392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 392
第一节 国民党县党部及主要活动 392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395
附 武、德两县中统、军统组织 395
第三节 其他党派 396
第四章 社会团体 396
第一节 工人组织 396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399
第三节 妇女组织 402
第四节 农民组织 405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 406
第十三卷 政权 政协 411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411
第一节 代表选举 411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 411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41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19
第二章 人民政府 419
第二节 历任县长、副县长 422
第三节 信访 外事 425
第三章 人民政协 42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27
第二节 委员会会议 427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28
第四章 民国政府及代议机构 429
第一节 县政府 429
第二节 代议机构 432
附 汪伪县政府 432
第十四卷 公安 司法 437
第一章 人民公安 437
第一节 清查管训与镇压反革命 437
第二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439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440
第四节 看守 441
第五节 社会治安 442
第六节 消防 444
附 民国时期警察机构 447
第二章 人民检察 448
第一节 刑事检察 448
第二节 法纪、经济检察 448
第三节 监所检察 448
第三章 人民法院 449
第一节 审判制度 449
第二节 审判工作 449
第三节 申诉复查 450
第一节 法制宣传 451
附 民国时期司法处 451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51
第二节 民事调解 452
第三节 公证 律师事务 452
第十五卷 军事 455
第一章 地方武装 455
附 汪伪德清县自卫队 457
第二章 兵役制度 457
第三章 民兵 459
第一节 组织建设 459
第二节 军事训练 460
第三节 代表大会 461
第四节 参加工程建设 462
第二节 抗日战争 463
第一节 太平军攻打德清 463
第四节 战事 463
附 日本侵略军暴行 464
第三节 剿匪 465
第十六卷 民政 469
第一章 优抚 469
第一节 拥军优属 469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470
第三节 国家抚恤 470
第二章 社会救济 471
第三章 社会福利 474
第一节 鳏寡老人供养 474
第三节 残疾人安置 475
第四节 殡葬 475
第二节 孤儿弃婴收养 475
第四章 婚姻登记 476
第五章 移民 支边 477
第一节 移民安置 477
第二节 支援宁夏 478
第十七卷 人事劳动 481
第一章 干部 481
第一节 队伍 481
第二节 吸收 离退休 483
第三节 管理 484
第二章 职工 485
第一节 用工制度 485
第二节 队伍 486
第三章 工资福利 487
第一节 工资奖金 487
第三节 培训 487
第二节 劳保福利 488
第四章 劳动就业 489
第十八卷 教育 493
第一章 学校教育 493
第一节 学前教育 493
第二节 小学教育 494
第三节 中学教育 497
第四节 专业教育 500
第二章 成人教育 502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502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503
第三节 机关干部业余教育 504
第四节 “电大”及自学考试 504
第一节 队伍 505
第三章 教师 505
第二节 待遇 506
第四章 勤工俭学 506
第五章 经费 设施 507
第一节 经费 507
第二节 设施 508
第十九卷 科技 513
第一章 组织 513
第一节 研究所 513
第二节 测报站 514
第三节 农村科技网 515
第四节 科研生产联合体 516
第五节 科技团体 517
第一节 宣传 518
第二章 科普 518
第二节 培训 咨询 519
第三章 科研 520
第一节 农业 520
第二节 工业 521
第三节 医卫 523
第四章 成果 523
第一节 获奖项目 523
第二节 成果选介 524
第二十卷 文化 529
第一章 群众文化辅导机构及活动 529
第一节 机构 场所 529
第二节 文学艺术 530
第三节 民间文艺 534
第一节 戏曲 540
第二章 专业文化机构及活动 540
第二节 电影 542
第三节 图书 544
第四节 档案 546
第三章 文物古迹 546
第一节 古遗址(遗存) 546
第二节 古墓葬 548
第三节 古建筑 548
第四节 崖刻石雕 551
第五节 革命旧址、遗迹 552
第六节 文物管理 553
第四章 报刊通讯 553
第一节 报刊 553
第二节 报道 555
第五章 广播 电视 556
第一节 广播 556
第二节 电视 557
第二十一卷 卫生 561
第一章 医疗单位 561
第一节 省、县级医院 561
第二节 乡镇医院 563
第三节 农村及厂矿学校保健室(站) 563
第四节 私人诊所 564
第二章 医疗队伍及技术 564
第一节 医疗队伍 564
第二节 医疗技术 565
第一节 药品生产及经营 567
第三章 药物生产及管理 567
第二节 药材种植及收购 568
第三节 药政管理 568
第四章 卫生保健 569
第一节 防疫 569
第二节 公共卫生 573
第三节 妇幼保健 575
第五章 农村自来水 577
第二十二卷 体育 581
第一章 群众体育 581
第一节 职工体育 581
第二节 农民体育 582
第三节 民间传统体育 582
第二章 学校体育 583
第一节 教学 583
第二节 培训 584
第三章 竞赛活动 585
第一节 县级竞赛 585
第二节 地、市级以上竞赛 586
第二十三卷 风俗 宗教 595
第一章 生产习俗 595
第一节 饲养 595
第二节 种植 596
第二章 生活习俗 597
第一节 服饰 597
第二节 饮食 住宅 行具 598
第三章 礼仪习俗 599
第一节 婚礼 599
第二节 丧礼 600
第三节 杂礼 601
第四章 岁时习俗 603
第五章 陋习与优良传统 606
第六章 宗教 607
第一节 佛教 道教 607
第二节 基督教 天主教 609
第二十四卷 方言 613
第一章 语音系统 613
第一节 声母 613
第二节 韵母 615
第三节 声调 616
第二章 同音字表 617
第一节 清音类 617
第二节 全浊音类 625
第三节 次浊音类 629
第四节 零声母类 632
第三章 词汇类例 634
第一节 代词 634
第二节 名词 634
第三节 动词 638
第四节 形容词 639
第五节 副词 640
第四章 俗谚 641
第一节 谚语 641
第二节 歇后语 缩脚语 644
第二十五卷 莫干山 649
第一章 开发简述 649
第二章 小气候 650
第一节 林泉 653
第三章 林泉 别墅 653
第二节 别墅 655
第四章 名胜古迹 656
第二十六卷 人物 665
第一章 人物传 665
第二章 历代进士表 686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 698
附录 707
一、诗词选 707
二、文选 717
三、历代方志存目 729
四、德清“文化大革命”纪略 734
后记 738
德清县志编纂委员会、顾问、办公室及编纂人员名录 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