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曾国藩评点《道德经》 1
●老子与《道德经》 1
●曾国藩评点《道德经》 4
△德仁义礼 4
△“道”“理”细谈 7
△大道乃是正道 20
△大事小处起 24
△分章之事断天下 30
△曾论新意 32
△道儒有别 34
△生死皆天意 39
第二章 曾国藩评点《史记》 44
●司马迁与《史记》 44
●曾国藩评点《史记》的文学价值 55
△中国史学文学丰碑 56
△浪漫的诗人气质 57
△戏剧性的《史记》故事 60
△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 62
△惟妙惟肖的细节描写 65
第三章 曾国藩评点《论语》 67
●孔子与《论语》 67
●曾国藩读《论语》 70
△知命、知礼、知言 70
△因材施教 72
△教学相长 73
△文学追求 74
△读书与做人 75
△文以载道 77
△立身处世之学 80
第四章 曾国藩评点《左传》 83
●左丘明与《左传》 83
●曾国藩与《左传》 88
△《左传》的作者考证 89
△《左传》的政治倾向和道德倾向 92
△《左传》文采 93
△《左传》的故事趣味 95
△《左传》细述 96
第五章 曾国藩评点《易经》 107
●《易经》简介及其影响 107
●曾国藩与《易经》 119
△《易经》与八卦 119
△夜不读《易经》 120
△何谓三易 122
△理象数 124
△玩索而有得 125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127
△动静有常,刚柔定矣 129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130
△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132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134
●曾国藩解读易的世界图式 136
第六章 曾国藩评点《孟子》 158
●孟柯与《孟子》 158
●曾国藩对《孟子》的理解和评价 163
△人之初,性本善 164
△“大体”在于心灵 164
△孟子人生精神 167
△孟子治国之道 173
第七章 曾国藩评点《大学》 176
●《大学》简介 176
●曾国藩研读《大学》及其感悟 178
△读书人必从事于大学 178
△大学之道,在于明德,亲民,至善 179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 181
△人生之义,贵在自修 182
△为官之道,在于“知其所止” 184
△曾国藩评三纲八日 187
●《中庸》简介 191
第八章 曾国藩评点《中庸》 191
●曾国藩评点《中庸》 193
△“中”字的字源架构 194
△“中”字的哲学内涵 196
△“中”字的外延扩展 198
△“中”字的佛学渊源 201
△“诚”字为核心范畴 205
△“知”字为明诚之道 206
第九章 曾国藩评点《资治通鉴》 209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209
●曾国藩与《资治通鉴》 216
△读两汉前的《通鉴》 216
△读两汉后的《通鉴》 224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241
△用人如用木 246
●曾国藩读《资治通鉴》札记 246
△子思论卫政 247
△卫鞅入秦 248
△合纵连横 249
△完璧归赵 250
△宋康齐愍 251
△智瑶之亡 252
△三家分晋 253
第十章 曾国藩评点《三国志》 255
●《三国志》简介 255
●曾国藩归纳三国韬略 260
△动于九天之上:奇正论 260
△寻找捷径:曲直论 265
△生死存亡的分水岭:利害论 267
△使敌手无力相搏:劳逸论 272
△划向黑洞的闪电:明暗论 276
△拨云见日:谋决论 279
△前程从此辉煌:有无论 282
△地狱之门就在脚下:进退论 286
△兵家取胜之秘决:攻守论 289
△与潮流俱起伏:顺逆论 295
△智囊锁钥:阴阳论 298
△化解千钧之力:刚柔论 300
△变换速度魔方:缓疾论 306
△烧向冰川的天火:分合论 307
△流水无形而无不形:常变论 312
第十一章 曾国藩评点《诗经》 316
●《诗经》简介 316
●曾国藩读《诗经》 323
△曾国藩研读《雅》《颂》 323
△曾国藩研读《国风》 329
△从社会现实看《诗经》 336
△曾国藩看《诗经》的特色和影响 350
●曾国藩评点《诗经》的特色和影响 350
△曾国藩评点《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62
第十二章 曾国藩评点《贞观政要》 365
●《贞观政要》简介 365
●曾国藩评点《贞观政要》 369
△“当今董狐”与“良史” 370
△“良史之鉴” 371
△“良史之读” 373
△“良史之析” 376
△“良史之忧” 379
第十三章 曾国藩评点《礼记》 383
●《礼记》简介 383
●曾国藩谈儒家的发展:《礼记》 386
△礼节与仁 386
△乐和与同 388
△王制皆礼乐 390
△孔子的“权”与《礼记》的“成”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