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片断:“兵之胜,避实而击虚”。“胜”,各注本都为“形”。《孙子校释》根据汉简本校作“胜”,理由是“胜利”意义深长,并可与下文“兵因敌而制胜”相应。此一明显改动,意思又与众不同。《孙子校释》释“胜”为取胜的关键。此句译为:战争的胜利,是由于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而多数注本作“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其意为:“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面攻击敌人的弱点。”《虚实篇》论述到此,孙于提出了“避实而击虚”的著名思想,可谓画龙点睛。返观篇首,孙子从转变敌我虚实的要诀论起,继而论及转变敌我虚实的方法,紧接着又论述了探敌虚实的步骤和运用虚实的秘诀,这些好比是有血有肉的龙身。“避实而击虚”一语的道出,犹如点睛之笔,使有血有肉的龙身神彩流动,神韵无穷。孙子提出的“避实而击虚”思想是军事上的一条普遍规律。千百年来,广为古代兵家、现代军事家们所继承、运用和发展。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军事家刘伯承提出要“找弱点和创造弱点”,朱德指出要“寻求敌之弱点”,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中体现得更明显,其第一条就是“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孙子提出的“避实而击虚”思想在现代战争中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