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1 书评 1
书评是现代文化巨厦一根不可或缺的梁柱 1
书评家应是一个聪明的怀疑者 4
好的书评要用极简练的文字表现出最多的智慧 6
保持独立书评的关键是:持论客观,不捧不骂 11
书评要有棱角,切忌温暾之谈 17
2 小说 23
《蚕》:虚无飘渺的烦恼。使我困惑的倒不是宇宙的奥秘,而是社会的不公。 23
《篱下》:小说概括了我十六岁以前寄人篱下的生活。 31
《俘虏》:写这篇小说时,我竟然曾想到过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 33
《邮票》:这篇东西写得固然幼稚,但它多少带有想从微小角度来反映大主题的企图。 37
《放逐》:这里没有肉欲或性爱描写。但发表之后,我始终为之脸红。 40
《印子车的命运》:我着意在学习描绘人物的鲜明性格。 42
《花子与老黄》:我的主导意图是写那些“下人”生活的悲苦和毫无保障。 45
《邓山东》:我是借此来宣泄对打板子教育法的抗议。 47
《雨夕》:我偏爱它是缘于它比我另外的小说更接近我对短篇小说的理想。 49
《小蒋》:反映出早年我是个多愁善感的孤儿,一面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动物身上,一面又从动物那里寻求温暖。 52
《丑事》:写完这篇小说,我对它感到恶心。 53
《道旁》:小说是从路人的角度写一场煤矿悲剧破坏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是要警告:世界不太平,营造个人小天地也是白搭。 55
在《篱下集》里还不大看出,因为我是在濡着一管想战斗而是柔嫩害羞的笔。 58
《粟子》:巴金批评我应由自我的小世界闯出,写大时代题材。 60
《矮檐》:情节自然是虚构的,但它真实地写出由于我的不懂事,又淘气,使得我那寡妇妈的处境更为尴尬。 65
《落日》:小说情节应是虚构的,而《落日》完完全全是事实,毫无半点虚构。 69
《吉期》:没有爱情,当然也没有乐趣可言。 72
《黑与白》:主要是描绘当时的亭子间生活,可又加了个政治尾巴,一位为独立运动来沪的印度党人被租界当局诬陷抓走。 74
《一只受了伤的猎犬》:写小说就得跳出回忆的圈子,得把生活凭想象重新组合成一个完整体,得有活灵活现的人物,感人的情节。 75
《珍珠光》:这是一次真实的奇遇。 76
《梦之谷》:作为一个青年的感情记录来读,这是我的血泪之作。 76
我反的不是基督教本身,而是历史上那些在十字架阴影下发生的不愉快的事。 87
《皈依》:是我试写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最早的一次尝试。 93
《昙》:这篇小说写得很粗糙,但不管有多拙劣,它总代表一个初学写作者一种有意识的努力。 98
《参商》:男女间仅仅相爱还不够,还得在人生观、处世态度各个方面有共同点。 103
《鹏程》:我的笔是不太忠厚。好心的读者会以为我在夸大讽刺。 109
文字的价值不在笔画的繁简,却在直觉的深度。 114
3 骑写 121
那趟“黄鱼”旅行是我接触社会现实的开始。 121
写特写一定要力避抽象,要尽可能让读者看得见、听得见,甚至摸得着。 123
由《刘粹刚之死》这篇特写,我想到报告文学能不能虚构的问题。 127
特写实际上是用文艺笔法写成的新闻报道,因此真实比什么都更重要。 129
在我的新闻特写中,最干巴巴毫无文采的莫如《林炎发入狱》。 131
《血肉筑成的滇缅路》真是个大题材,只是我初出茅庐,笔力很嫩。 136
我认为应该尽可能用直接的描写,就是速写、白描,一笔笔地刻画。 139
妄图称霸天下的歹徒野心家,总以为可以凭借残暴的狂轰滥炸来征服酷爱自由的人民。 142
作家有着天生的正义感。 146
那时世界大事宛如过眼浮云,我不甘只像个气象报告员那样报报温度和风向。 150
要让新一代的年轻人一定睁开眼睛正视独裁主义这个祸根。 156
战争后期,西方知识界都在考虑建设明天的问题,那阵子我日夜想的也是战后中国的格局和趋向。 161
我从斯诺那里学到一条至理名言:冗赘散漫是文章的大敌。 163
我永是人海中的一名记者。 166
特写是介于新闻和文艺之间,是两种相结合的一种文体。 170
国家要立足于世界,只能自强不息,绝不可信赖旁人的保证。 175
《法治与人治》:中国精神上所缺者为公德守法,而物质最缺者,厥为屋顶也。 185
4 杂文 185
《中古政治》:中国人民深入的个人主义气息,乃法西化大家最无办法之事也。 187
《半夜三更国际梦》:我当时是在以荒诞不经的手法构想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雏形。 190
《玫瑰好梦》:这里有《老残游记》的影子,也看得出英国18世纪一些讽刺作品的影响。 195
《神游西南》:写杂文无疑是一个人最好的政治情绪的出气筒,也算一种自我解脱。 197
《二十年后之南京》:在梦中批判现实,发泄不满,可以躲过国民党的新闻检查。 199
《新旧上海》:我这人向来胆小,面对强权,只敢在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里表白自己的心迹。 201
《中国舞台的歧途》:我不过是在借用一副陌生的面具,说点当时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 203
《中国音乐往哪里走?》:这篇假译文很露骨。 205
《侦探小说在华不走运论》:我是借侦探小说的名义来谈国民党起码的人权与法律。 207
文学除歌功颂德之外,尚有移风易俗之社会功能。它时而摇旗呐喊,时而也应带点锋芒。 208
在政治在文化上自由主义者尊重个人,因而也可说带了颇浓的个人主义色彩。 210
我完全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宁愿牺牲我的性命来维护你说出这个看法的权利。 215
像我这样完全凭一时兴趣偶一为之的,翻译工作者也不配叫。 224
5 翻译 224
文学翻译在我一生中始终是个安全阀。 226
在20世纪的作家里,乔伊斯可说是整个被技巧迷惑住的一个。 228
乔伊斯无情地揭示了社会的痼疾,他描写的是人在空间时间永恒中所走过的道路。 230
《尤利西斯》为20世纪的小说写作开拓了新天地。 234
忠实是忠实于精神,绝不仅是文字本身。 236
在科学面前,我并不是个顽固派。 240
6 散文 243
在所有写作形式中,最接近中国文学传统的是散文 243
我自己的散文写得很平庸,往往眼高手低 246
散文可以记述一件亲身经历过的事,但它应着眼于创造一个完整的意境或形象 253
多少有成就的画家都是从素描桌上的苹果起步。他们学会了准确地抓形象,勾勒光影 259
1956年那气温暖得令人人都想掏心窝子 265
我痛切地感到我们在物质上的落后,同时也深深认识到我们在意识形态上的高尚 268
《北京城杂忆》不是知识性的。我是站在今天和昨天、新的和旧的北京之间,以抚今追昔的心情,来抒写一些怀念和感触 270
《搬家史》:我就巴望能逃到一个无猫无鼠的世界去当一个非猫非鼠的动物 275
很晚很晚,我才懂得一个道理。对于活物,不可任意摆弄 279
人生最美的挽歌莫过于当你在一种有价值的事业中度过了一生 283
在走出噩梦的早晨,我以我的笔作拐杖,又开始了我的人生旅行 289
时间和读者是最公正的批评家 293
7 恩怨 297
沈从文是我的恩师之一,是最早把我引上文艺道路的人 297
一时的私怨,恐怖性的谣言攻势,顶多造成的是狰狞可怕 314
斯诺的“通讯特写”课使我明确并坚定了自己的生活道路 327
巴金的真话是向读者坦诚地承认自己曾经把个人安危置于是非之上 335
永别了,老古玩店 348
8.附录一 苦难时代的蚀刻 348
作为改革者的小说家 351
诗歌在十字路口 360
戏剧:扩音喇叭 364
散文:雕刀还是利剑 371
翻译:永恒的时髦 376
9.附录二 龙须与蓝图 381
关于机器的反思 381
易卜生在中国 401
龙须与蓝图 407
文学与大众 418
后记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