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编 建置 环境 52
第一章 建置 52
第一节 位置 境域 52
第二节 沿革 52
第三节 政区 53
第四节 县城 56
第五节 乡镇 58
第六节 村庄 69
第七节 地名 94
第二章 自然概貌 100
第一节 地质 100
第三节 山岭 101
第二节 地貌 101
第四节 河流泉水 112
第三章 自然资源 121
第一节 土壤 植被 121
第二节 水资源 125
第三节 植物 125
第五节 气候 127
第四节 动物 127
第五节 矿藏 128
第四章 自然灾异 131
第一节 灾害 131
第二节 地震 133
第三节 异象 133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36
第二编 人口 136
第一章 人口演变 136
第二节 人口变动 139
第三节 人口分布 141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43
第一节 民族 143
第二节 年龄 145
第三节 文化 146
第四节 职业 147
第五节 婚姻 家庭 149
第六节 姓氏 149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52
第一节 节育 152
第二节 成效 153
第一节 变工互助 156
第三编 农业 156
第一章 生产经营制度变革 156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57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158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 159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0
第二章 农业生产力 162
第一节 劳力 162
第二节 农林牧渔用地 162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 164
第四节 农具农机 165
第三章 种植业 167
第一节 农业区划 167
第二节 作物 168
第三节 耕作方式 170
第四节 品种选育 173
第五节 栽培技术 175
第六节 植物保护 177
第四章 林业 178
第一节 林木资源 178
第二节 造林 182
第三节 林场 183
第四节 林木管护 185
第五章 养殖业 18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87
第二节 饲草饲料 190
第三节 畜禽品种 191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93
第六章 水利水保 194
第一节 水利建设 194
第二节 利用 201
第三节 水土保持 202
第四编 工业 222
第一章 经济结构 222
第一节 国营企业 222
第二节 集体企业 224
第三节 乡镇企业 227
第二章 煤炭 230
第一节 开掘 230
第二节 加工 237
第三节 运销 239
第一节 电力生产 242
第三章 电力 242
第二节 电网建设 246
第三节 供电用电 247
第四章 冶金 机械 250
第一节 采矿冶炼 250
第二节 铸造 轧材 252
第三节 机械修造 253
第五章 化学 建材 254
第一节 化工 254
第二节 建材 256
第六章 轻纺 259
第一节 陶瓷 259
第二节 木器 259
第四节 纺织缝纫 260
第三节 造纸印刷 260
第五节 皮麻 261
第六节 食品 262
第五编 交通邮电 266
第一章 交通建设 266
第一节 小道山路 266
第二节 公路 266
第三节 铁路 269
第四节 桥梁 270
第五节 路政 274
第二章 公路运输 276
第一节 客运 276
第二节 货运 277
第三章 邮电 279
第一节 邮政 279
第二节 电信 283
第六编 城建环保 286
第一章 城镇建设 286
第一节 县城建设 286
第二节 乡镇建设 291
第三节 农村建设 292
第二章 建筑业 293
第一节 建筑队伍 293
第二节 设计施工 294
第三节 管理 294
第三章 环境保护 296
第一节 污染源 296
第二节 治理 297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00
第一章 经营体制 300
第七编 商业 300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301
第三节 国营商业 302
第四节 其它商业 304
第二章 商品流通 305
第一节 国营商业购销 305
第二节 合作商业购销 307
第三节 集市贸易 310
第三章 粮食购销 314
第一节 自由买卖 314
第二节 统购统销 315
第三节 议购议销 319
第四节 粮食储运 319
第一节 出品商品 321
第四章 对外贸易 321
第二节 经营方式 322
第八编 财税金融 324
第一章 财政 324
第一节 体制 324
第二节 收入 325
第三节 支出 327
第二章 税务 328
第一节 农业税 329
第二节 工商税 329
第三节 其它各税 330
第三章 金融 331
第一节 机构 331
第二节 货币流通 333
第三节 储蓄 336
第四节 信贷 338
第五节 债券 340
第九编 经济管理 342
第一章 计划统计管理 342
第一节 计划编制 342
第二节 统计服务 343
第二章 物价管理 344
第一节 价格制定 344
第二节 粮油价格 345
第三节 稳定措施 347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349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49
第二节 企业登记 350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352
第三节 合同管理 352
第四章 审计管理 353
第一节 监督查处 353
第二节 审计服务 353
第五章 技术监督 355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 355
第二节 计量管理 355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356
第六章 土地管理 356
第一节 非农用地申报 356
第二节 土地保护 357
第十编 党派群团 36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盂县地方组织 360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60
第二节 党代表大会 364
第三节 县委历任领导 365
第四节 纪律检查 373
第五节 思想作风建设 375
第六节 统一战线 37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盂县党部 377
第一节 组织沿革 377
第二节 主要活动 378
第三章 群众团体 379
第一节 牺牲救国同盟会 379
第二节 工人组织 379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382
第四节 妇女组织 384
第五节 农民组织 386
第七节 其它组织 387
第六节 工商业组织 387
第十一编 政权政协 390
第一章 权力机构 390
第一节 代表选举 390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90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392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 396
第五节 人大工作举要 397
第六节 基层人民代表大会 398
第二章 行政机构 399
第一节 县衙县署 399
第二节 民主政府 401
附:日伪政权机构 403
第三节 人民政府 404
第四节 革命委员会 407
第五节 基层行政机构 409
第六节 信访外事 409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构 410
第一节 参议会 410
第二节 政协 411
第三节 政协工作举要 415
第十二编 军事 418
第一章 兵役 418
第一节 志愿兵 418
第二节 义务兵 418
第二章 驻军 地方武装 420
第一节 设防 420
附:日伪驻军及据点 422
第二节 驻军 422
第三节 地方武装 423
第四节 民兵 426
第三章 兵事记略 428
附:日军暴行 日伪布告 431
第十三编 政法 438
第一章 公安 43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38
第二节 治安管理 438
第三节 专项斗争 440
第二章 检察 44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43
第二节 职责主项 444
第三节 检察案例 444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45
第三章 审判 445
第二节 审判制度 446
第三节 审判类型 44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48
第一节 法制宣传 448
第二节 人民调解 449
第三节 律师 公证 450
第十四编 民政 452
第一章 优抚安置 452
第一节 烈士荣军 452
第二节 定期补助 452
第三节 拥军优属 453
第四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455
第一节 生产救灾 456
第二章 救灾救济 456
第二节 农村扶贫 457
第三节 社会救济 459
第三章 社会福利 461
第一节 福利设施 461
第二节 五保户 461
第三节 收容遣送 463
第四章 综合民政 463
第一节 支军支前 463
第二节 基层政权建设 464
第三节 婚丧管理 465
第四节 地名普查命名 466
第一节 干部状况 470
第一章 干部 470
第十五编 人事劳动 470
第二节 选拔调配 471
第三节 教育培训 472
第四节 工资福利 473
第二章 劳动 473
第一节 职工概况 473
第二节 用工制度 474
第三节 工资奖励 475
第四节 福利 安全 475
第十六编 教育 478
第一章 儒学教育 478
第一节 儒学 书院 478
第二节 私塾 义学 479
第一节 幼儿教育 480
第二章 普通教育 480
第二节 小学教育 481
第三节 中学教育 486
第三章 专业教育 490
第一节 师范教育 490
第二节 职业教育 491
第四章 成人教育 493
第一节 农民教育 493
第二节 职工教育 494
第五章 教师 495
第一节 师资结构 495
第二节 任用待遇 496
第三节 进修提高 499
第六章 教育管理 500
第一节 行政管理 500
第二节 学校管理 501
第三节 经费 502
第一节 学制变迁 505
第二节 考试变革 506
第三节 教材变革 506
第四节 教学改革 507
第一章 组织 队伍 510
第一节 科技机构 510
第十七编 科技 510
第二节 科技队伍 512
第二章 普及 推广 513
第一节 宣传培训 513
第二节 科技信息 514
第三节 科技推广 516
第三章 科技成果 517
第一节 获奖项目 517
第二节 科技论述 519
附:盂县科学技术协会章程 521
第十八编 文化 526
第一章 群众文化 526
第一节 组织网络 526
第二节 民间广场艺术 527
第二章 文学 著述 528
第一节 文学创作 528
第二节 民间文学 530
第三节 史志编修 533
第一节 戏剧 曲艺 535
第三章 艺术 535
第二节 音美书影 536
第三节 电影 537
第四节 艺术作品选 538
第四章 图书档案 545
第一节 图书发行 545
第二节 图书藏阅 546
第三节 档案管理 547
第五章 新闻 548
第一节 通讯 报刊 548
第二节 广播 549
第三节 电视 550
第七章 教育改革 550
第六章 文物名胜 551
第一节 历史文物 551
第二节 革命文物 555
第三节 馆藏文物 556
第四节 文物保护 556
第五节 名胜 557
第十九编 卫生体育 560
第一章 医疗 560
第一节 机构 560
第二节 队伍 565
第三节 设备 567
第二章 医政 药政 569
第一节 医政 569
第二节 药政 569
第三节 卫生经费 570
第一节 中医 571
第三章 医疗简述 571
第二节 西医 572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573
第四节 民间保健 573
第四章 防疫保健 574
第一节 卫生防疫 574
第二节 妇幼保健 576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578
第四节 爱国卫生 580
第五章 体育 581
第一节 群众体育 581
第二节 体育竞赛 582
第三节 设施 培训 583
第一节 传统节令 586
第一章 岁时习俗 586
第二十编 民俗 586
第二节 纪庆节日 587
第三节 庙会 588
第二章 礼仪习俗 590
第一节 婚嫁 590
第二节 喜庆 591
第三节 丧葬 591
第四节 称谓 592
第三章 生活习俗 593
第一节 饮食 593
第二节 服饰 594
第三节 居民 594
第四节 民间请会 595
第二节 当代新风 596
第四章 美德良风 596
第一节 传统美德 596
第五章 宗教 599
第一节 佛教 599
第二节 道教 599
第三节 基督教 天主教 599
第二十一编 方言 602
第一章 语音分析 602
第一节 声母 602
第二节 韵母 602
第三节 单字调 603
第四节 连续变调 603
第五节 文白异读 606
第六节 儿化 608
第七节 地域差别 610
第二章 同音字表 611
第三章 盂县语音和北京语音的比较 621
第一节 声母的比较 621
第二节 韵母的比较 623
第三节 声调的比较 626
第四章 分类词表 627
第五章 语法特点 643
第一节 “圪”的用法 643
第二节 重叠式 645
第六章 语法例句 647
第七章 标音举例 649
第一节 谚语 649
第二节 歇后语 651
第三节 绕口令 652
第四节 儿歌 653
第五节 迷语 654
第六节 故事 656
第二十二编 人物 660
第一章 传记 660
第一节 古代人物 660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674
第二章 名录 698
第一节 烈士英名 698
第二节 县籍闻人 714
第三节 客籍人物 731
第四节 历代进士举人 732
第一章 公文 752
第二十三编 文献辑存 752
第二章 诗文 804
第一节 诗词 804
第二节 散文 809
第三节 论文 812
第二十四编 附录 844
第一章 革命踪迹 844
第一节 战争年代党政军机关驻地 844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家踪迹 845
第二章 农民斗争与学潮 847
第一节 李化龙起义 847
第二节 东乡人民抗徭役 847
第三节 庆丰三都农民抗税 848
第四节 中学生组织请愿团 849
第一节 革命烈士纪念碑 850
第三章 碑碣石刻 850
第二节 纪事碑 853
第三节 庙宇碑 855
第四节 部分庙碑目录 858
第四章 书目 862
第一节 古籍书目 862
第二节 近现代书目 863
第五章 传世志书 866
第一节 盂县志纂修溯源 866
第二节 旧志序选 869
第三节 旧志目录 871
第四节 本志历任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873
限外辑要 876
编后 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