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龙骐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040085771
  • 页数:494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货币篇 3

第一章 货币概述 3

第一节 货币“质”的规定性 3

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 3

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6

三、货币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7

四、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的类型 8

一、西方学者的说法 10

第二节 货币“量”的规定性 10

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12

三、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 14

四、货币量的层次划分 17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21

一、价值尺度 21

二、流通手段 23

三、贮藏手段 24

四、支付手段 25

五、世界货币 26

第四节 货币的作用 27

一、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货币作用的评价 27

二、我国货币作用的表现 28

第二章 货币制度 32

第一节 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构成要素 32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32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33

一、银本位制 36

第二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36

二、金银复本位制 37

三、金本位制 39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41

第三节 我国的货币制度 42

一、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42

二、我国货币制度的内容 43

三、一国两制下香港的货币制度 44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类型 46

第四节 国际货币制度 46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 46

三、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 51

四、区域性货币一体化 52

第三章 货币流通 57

第一节 货币流通概述 57

一、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57

二、货币需要量和货币流通量 58

三、货币流通的形式 59

四、货币流通的渠道 59

五、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标志 62

第二节 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64

一、金属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64

二、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的关系 65

三、纸币币值与货币数量 67

四、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 70

一、开放条件下货币流通的特征 72

第三节 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流通 72

二、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73

三、开放条件下我国的货币流通 76

信用利率篇 81

第四章 信用 81

第一节 信用概述 81

一、信用的涵义 81

二、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81

三、信用的特征 84

四、信用的经济职能 85

第二节 信用制度及其主要形式 87

一、信用制度的一般描述 87

二、信用的主要形式 87

第三节 信用工具 92

一、信用工具的涵义及其类型 92

二、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 92

三、信用工具的基本要求 94

四、信用工具的价格 95

一、信贷资金的涵义 96

第四节 信贷资金运动 96

二、信贷资金的来源和运用 97

三、信贷资金的运动 99

四、信贷资金运动与信用风险防范 100

五、个别部门货币资金的运动和整个经济的资金流量表 103

第五章 利息与利率 109

第一节 利息的本质和利息率 109

一、利息的本质 109

二、利息率及其分类 111

三、利率体系 112

四、现值、利率与证券价格 113

第二节 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114

一、西方学者的利率决定因素理论 115

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117

第三节 利率杠杆与运用 120

一、利率杠杆的功能 120

二、运用利率杠杆的客观经济条件 122

三、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 123

金融市场篇 131

第六章 金融市场及其发展 131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131

一、金融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131

二、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与分类 132

三、金融市场的要素 135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137

一、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 138

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发展 138

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139

三、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拓和发展 143

第七章 各类金融市场 147

第一节 货币市场 147

一、货币市场的特征、交易主体和形式 147

二、货币市场金融产品的开发、定价和营销 148

三、货币市场的几大子市场 150

第二节 资本市场 156

一、股票市场 156

二、债券市场 160

三、投资基金 162

四、风险投资 165

第三节 外汇市场 167

一、外汇和汇率 167

二、外汇市场的交易活动 168

第四节 黄金市场 172

一、世界黄金交易概况 172

二、黄金市场的交易 174

第八章 国际金融市场 178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及其特点 178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形成条件 178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新特点 180

第二节 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型 183

一、欧洲货币市场 183

二、亚洲美元市场 188

三、国际离岸金融市场 191

一、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193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 193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动机 194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方式 196

四、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198

五、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影响 199

第四节 国际债券市场 201

一、外国债券市场 201

二、欧洲债券市场 203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 209

一、中央银行 209

第九章 金融机构的组成 209

金融机构篇 209

二、商业银行 210

三、各类专业银行 210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 212

五、外资、合资金融机构 214

第二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 217

一、旧中国的金融机构 217

二、新中国金融机构的建立与演变 218

三、我国现阶段的金融机构 221

四、现阶段我国与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比较 228

第三节 国际金融机构 229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29

二、世界银行集团 233

三、国际清算银行 239

四、区域性金融机构 240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244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244

第十章 商业银行 244

二、商业银行的发展 245

三、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246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组织制度 249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249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250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252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及其环境 256

一、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256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环境 261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 264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264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267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268

四、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 269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 272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272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 272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 273

三、中央银行的发展 274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结构 282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282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284

三、中央银行的结构 289

第三节 我国的中央银行 293

一、我国中央银行的历史进程 293

二、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297

一、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理论 305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 305

货币供求篇 305

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 305

二、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 306

三、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 307

四、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 308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309

一、我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309

二、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310

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311

四、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 312

五、凯恩斯和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313

六、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316

七、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综合评析 318

第三节 货币需要量的测算 318

一、权变法和规则法 318

二、我国传统的货币需要量确定方法 322

三、多项挂钩法和单项挂钩法 323

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329

第十三章 货币供给 329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329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330

三、我国的货币供给理论 337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形成 338

一、货币出自银行 338

二、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341

三、流通中货币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的 342

四、对“贷款引出存款”质疑的解析 343

第三节 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 346

一、现金运行机制 346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348

三、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 349

四、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 355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决定 356

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 356

二、基础货币“质”和“量”的规定性 357

三、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 362

四、货币乘数 365

第五节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369

一、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转换 369

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 371

三、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困难性和复杂性 373

第十四章 货币供求均衡 376

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及其途径 376

一、货币均衡的涵义 376

二、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377

三、货币失衡及其原因 380

四、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 383

第二节 国际收支均衡 385

一、国际收支的涵义 385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386

三、国际收支失衡和调节 389

一、通货膨胀的涵义 397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 397

金融宏观调控篇 397

第十五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397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398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399

四、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400

五、通货膨胀效应的不同评价 403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 407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407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 412

一、通货紧缩的涵义 416

第三节 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 416

二、通货紧缩的分类 418

三、西方的通货紧缩理论 419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和治理 421

一、通货紧缩的成因 421

二、对我国目前是否存在通货紧缩的分析 422

三、通货紧缩的治理 423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427

一、货币政策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 427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427

第十六章 货币政策调控 427

三、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431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432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432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441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441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时滞 442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442

二、货币政策的时滞 446

第四节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449

一、我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 449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的实践 450

三、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的实践 451

金融改革与发展篇 459

第十七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 459

第一节 金融发展、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 459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 459

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制 464

三、金融深化的效应 465

第二节 我国的金融改革 466

一、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和成效 466

二、我国金融改革存在的问题 468

三、未来我国金融改革的走势 469

第十八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 472

第一节 金融创新 472

一、金融创新及其理论 472

二、金融创新的内容 474

三、金融创新和金融管制 475

四、我国的金融创新 478

第二节 金融可持续发展 481

一、金融资源与金融发展 481

二、金融资源积累与金融可持续发展 485

三、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条件 488

四、我国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489

参考书目 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