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景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311010500
  • 页数:969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3

大事记 13

第一编 地理 47

第一章 建置沿革 47

第二章 行政区划 51

第一节 县界 51

第二节 建置 52

第三节 县城 54

第三章 自然条件 60

第一节 地质 60

第二节 地貌 62

第三节 山脉 63

第四节 水系 64

第五节 土壤 66

第六节 气候 76

第四章 物产 84

第一节 植物 84

第二节 动物 88

第三节 矿藏 91

第四节 特产 98

第五章 自然灾害 101

第一节 旱灾 101

第二节 风灾 103

第三节 雹灾 104

第四节 霜灾 105

第五节 霖雨 106

第六节 水灾 106

第七节 病虫害 110

第八节 地震 112

第一节 一条山镇 116

第六章 乡(镇)简介 116

第二节 芦阳镇 117

第三节 喜泉乡 121

第四节 中泉乡 123

第五节 正路乡 125

第六节 大安乡 127

第七节 寺滩乡 129

第八节 八道泉乡 132

第九节 红水乡 134

第十节 草窝滩乡 137

第十一节 五佛乡 139

第一章 经济计划 146

第一节 经济计划与规划 146

第二编 经济 146

第二节 基本建设及投资 160

第三节 管理机构 163

第二章 农业经济体制变革 164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165

第二节 土地制度改革 166

第三节 互助合作 167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68

第五节 生产责任制 169

第三章 农业生产 170

第一节 概况 170

第二节 耕地演变 171

第三节 农田建设 172

第四节 区划及作物分布 173

第五节 种植业结构调整 175

第六节 经济作物 179

第七节 耕作改革与新技术推广 181

第八节 肥料 182

第九节 种子 184

第十节 病虫防害防治 186

第十一节 管理机构 189

第四章 水利 191

第一节 水资源 191

第二节 引提水工程 195

第三节 中泉电力提灌工程 201

第四节 小型提灌工程 203

第五节 小型提灌工具 207

第六节 灌溉制度 208

第七节 喷灌 209

第八节 治河工程 210

第九节 水土保持 211

第十节 水电机构沿革 214

第五章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 215

第一节 一期工程 216

第二节 二期工程 224

第六章 林业 228

第一节 天然森林 229

第二节 林业建设 230

第三节 森林管护 238

第四节 国家援助 242

第五节 管理机构 242

第七章 畜牧业 244

第一节 畜牧业生产 244

第二节 家畜家禽分布及品种改良 246

第三节 滩、山羊及产品 248

第四节 饲草饲料及饲养管理 250

第五节 疫病防治 252

第六节 养蜂 养鱼业 254

第七节 管理机构 255

第八章 农具与农机 256

第一节 概况 256

第二节 农具 256

第三节 农业机械的发展与经营 262

第四节 农机具 265

第五节 农机管理机构 270

第九章 “两西”建设 272

第一节 资金投入 272

第二节 建设成效 272

第二节 管理工作 275

第一节 管理内容 275

第十章 土地管理 275

第十一章 甘肃省国营条山农场 277

第十二章 气象 279

第一节 气象业发展 279

第二节 气象哨 279

第三节 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 280

第四节 机构沿革 281

第十三章 工业 282

第一节 采矿 288

第二节 建材 291

第三节 铸造 293

第四节 烧陶 294

第五节 纺织 295

第七节 农机制造 297

第六节 晒盐 297

第八节 铁木加工 298

第九节 皮革加工 299

第十节 冶炼 299

第十一节 印刷 300

第十二节 造纸 300

第十三节 缝纫 301

第十四节 食品加工 301

第十五节 粮油加工 302

第十六节 建筑业 303

第十七节 管理机构 303

第十四章 交通运输 305

第一节 公路 305

第三节 水路 308

第二节 铁路 308

第四节 临时飞机场 309

第五节 运输及运输工具 309

第六节 交通安全管理 310

第七节 交通事故 310

第八节 机构设置 312

第十五章 邮电 315

第一节 1949年以前邮件运送及电信建设 315

第二节 邮政 316

第三节 电信 317

第四节 农村电话 319

第五节 机构沿革和基层机构设置 321

第十六章 电力 322

第一节 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 322

第三节 供电设备 323

第二节 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 323

第四节 供电 328

第五节 电价 329

第六节 用电及电费收入 330

第七节 管理机构 331

第十七章 财政 333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333

第二节 财政收支 336

第三节 管理机构 341

第十八章 税务 342

第一节 民国时税务 342

第二节 农业税 347

第三节 新税制 348

第五节 管理机构 354

第四节 牧业税 354

第十九章 金融 355

第一节 储蓄 355

第二节 信贷 356

第三节 公债 357

第四节 货币 358

第五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359

第六节 人民保险 361

第七节 管理机构 361

第二十章 粮油经营 366

第一节 粮食贸易 366

第二节 粮食征收 367

第三节 粮食统购统销 367

第四节 储运 372

第五节 粮票的使用 375

第六节 管理机构 376

第二十一章 医药经营 377

第一节 中药材 377

第二节 药品经营 378

第三节 药物管理 379

第四节 机构 380

第二十二章 商业 389

第一节 私商 389

第二节 国营商业 390

第三节 管理机构 395

第四节 公司简介 395

第二十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 397

第一节 经营与管理 398

第三节 管理机构 404

第二节 权力机构 404

第四节 业务机构 405

第二十四章 物资 407

第一节 物资经营 407

第二节 管理机构 411

第二十五章 物价 414

第一节 物价工作 414

第二节 管理机构 416

第二十六章 审计 428

第一节 审计对象和内容 428

第二节 审计程序和效果 428

第三节 机构建设 429

第二十七章 统计 农经调查 430

第一节 统计成果 430

第二节 农村经济抽样调查 430

第三节 统计机构 431

第一节 管理 432

第二十八章 工商管理 432

第二节 机构 439

第三编 政治 443

第一章 政党 443

第一节 概况 443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44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 445

第二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构 478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78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79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483

第四节 景泰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485

第五节 首次普选 486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487

第三章 行政机构 487

第一节 明、清时期 487

第三节 景泰县临时人民政府 488

第四节 景泰县人民政府 489

第五节 区、乡政权组织 491

第四章 参政议政机构 496

第一节 县参议会 496

第二节 县政协 497

第五章 政法 501

第一节 公安 501

第二节 检察 505

第三节 司法 506

第四节 司法行政 508

第二节 优抚安置 51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10

第六章 民政 510

第三节 赈济扶贫 512

第四节 移民 518

第五节 地名管理 519

第六节 勘界工作 520

第七节 募捐 520

第七章 人事 52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21

第二节 干部来源 521

第三节 干部状况 523

第四节 晋升和奖励 527

第五节 精简处理 527

第六节 干部离(退)休 528

第七节 落实干部政策 528

第二节 劳动就业 529

第八章 劳动与工资 52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29

第三节 知识青年安置 531

第四节 工资 531

第五节 劳动保护与福利 536

第六节 退休职工待遇 537

第七节 退休养老金与待业保险金的统筹 538

第九章 社团 539

第一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539

第二节 商会 539

第三节 驼业工会 540

第四节 教育会 540

第五节 工会 540

第六节 农会 542

第七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543

第八节 妇女联合会 545

第九节 科学技术协会 547

第十节 工商联合会 548

第十一节 抗美援朝分会 548

第十二节 珠算协会 549

第十三节 卫生工作者协会 549

第十四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549

第十五节 消费者协会 550

第十六节 书画摄影协会 550

第十七节 老龄委员会 550

第十章 落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552

第一节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552

第二节 平反冤假错案 552

第三节 对错划右派的复查改正 553

第五节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554

第四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554

第六节 城镇企业改革 555

第十一章 先进单位 557

第一节 受国家表彰奖励的单位 557

第二节 受省级表彰奖励的单位 557

第四编 军事 563

第一章 军事地理 563

第二章 红西路军在景泰 565

第一节 溃马步青河防 566

第二节 尾泉战斗 567

第三节 激战一条山 567

第四节 景泰县城之战 569

第五节 建立五佛抗日促进会 569

第七节 锁罕堡和谈 570

第六节 大拉牌战斗 570

第八节 群众支前和救护 571

第三章 兵事 573

第一节 明代收复松山 573

第二节 西宁反清军至红水 574

第三节 反清回民军在景泰 575

第四节 国民军过境 576

第五节 马鸿宾行军一条山 576

第六节 冯建中游击芦塘 576

第七节 马廷贤劫中泉 577

第八节 陕甘游击队在景泰 577

第九节 马步芳堵截孙殿英 577

第十节 国民党溃军过景泰 578

第十一节 骑一旅投诚 578

第十二节 解放初的剿匪 579

第四章 兵役 581

第一节 兵役制度 581

第二节 转业 复退 582

第五章 地方武装 584

第一节 团练 584

第二节 巡兵 警察 584

第三节 国民兵团 自卫队 585

第四节 民兵 585

第五节 预备役登记与统计 593

第六章 战备防御 595

第一节 防空 595

第二节 战备 596

第七章 地方军事机构 597

第一节 军事科 597

第二节 人民武装委员会 598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599

第八章 驻军 602

第一节 明清时代 602

第二节 民国时期 60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603

第五编 社会 607

第一章 人口 民族 607

第一节 人口 607

第二节 民族 612

第二章 姓氏 616

第一节 姓氏构成 616

第二节 姓氏分布 620

第三节 少数民族姓氏 621

第五节 易读错的姓 623

第四节 易误写的姓 623

第三章 家庭 婚姻 624

第一节 家庭 624

第二节 婚姻 625

第四章 计划生育 62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27

第二节 措施和成效 627

第五章 方音 方言 俗语 631

第一节 方音 631

第二节 方言 637

第三节 俗语 640

第六章 习俗 648

第一节 饮食 648

第二节 服饰 648

第三节 艳妆 649

第四节 住宅 650

第五节 庆生 650

第六节 殡葬 650

第七节 传统节日 652

第八节 庙会 653

第九节 陋习 654

第七章 人民生活 655

第一节 解放前人民生活状况 655

第二节 解放后人民生活的变化 655

第八章 宗教 657

第一节 佛教 657

第二节 天主教 657

第四节 道教 658

第三节 伊斯兰教 658

第九章 迷信活动及帮会道门 659

第一节 封建迷信活动 659

第二节 一贯道 660

第三节 红帮 661

第六编 文化 665

第一章 文化艺术 665

第一节 群众文艺 665

第二节 民间艺术 672

第三节 文化团体 673

第四节 文艺创作 675

第五节 图书发行 685

第六节 报刊 687

第七节 管理机构 688

第二节 索桥古渡 689

第一节 明长城 689

第二章 文物古迹 689

第三节 丝绸之路 690

第四节 寺庙 690

第五节 墓葬 694

第六节 城堡 697

第七节 出土文物 700

第八节 碑刻 701

第九节 西夏文字遗存 702

第三章 广播 电视 703

第一节 广播 703

第二节 电视 705

第三节 广播电视服务 706

第四节 管理机构 707

第一节 档案管理 708

第四章 档案 708

第二节 档案保管设施 709

第三节 档案开发利用 709

第四节 机构沿革 710

第五章 教育 711

第一节 幼儿教育 714

第二节 小学教育 715

第三节 中等教育 720

第四节 业余教育 724

第五节 电化教育 725

第六节 主要学校简介 725

第七节 驻景单位学校 730

第八节 管理机构 731

第六章 体育 732

第一节 群众体育 732

第二节 学校体育 735

第三节 达标训练 738

第四节 历届运动会简介 738

第五节 体育人才培养 740

第六节 体育设施 743

第七节 比赛成绩 744

第八节 管理机构 757

第七章 医疗卫生 758

第一节 景泰县人民医院 759

第二节 景泰县中医院 761

第三节 妇幼保健 762

第四节 防疫 763

第五节 基层卫生网点 765

第七节 北京医疗队在景泰 767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767

第八节 公费医疗 768

第九节 管理机构 768

第八章 科技 769

第一节 科技队伍 769

第二节 科技成果 769

第三节 地震观测 773

第四节 计量 774

第五节 管理机构 775

第七编 人物 779

第一章 人物传略 779

第一节 军政人物 779

第二节 科教人物 793

第三节 革命烈士 801

第四节 先进模范人物 803

第五节 其他知名人物 807

第二章 人物简介 812

第一节 民国时期军政人物 812

第二节 建国以来在县工作的县党政干部 814

第三节 建国以来在县工作的团级军事干部 824

第四节 建国以来景泰籍的厅局级干部 828

第五节 建国以来在外地工作的正高级科教人员 830

第六节 建国以来在县工作的高级科教人员 835

第七节 先进模范人物 839

第八节 其他知名人物 845

第九节 省、地驻景单位领导干部、高级科技人员及先进人物 850

第三章 人物表 863

第一节 清红水分县县丞 863

第二节 民国时红水县知事、县长 866

第三节 建国以来在外地工作的县团级干部 867

第四节 建国以来在外地工作的副高级科教人员 884

第五节 建国以来在县工作的正科级干部 891

第四章 英名录 918

第一节 抗日阵亡将士 918

第二节 革命烈士 918

第三节 先进模范 919

附录 925

一、文告选录 925

二、有关县志简介 939

三、汉媪围县城址考 941

四、省、市驻景单位、厂矿农场 951

五、新、旧地名对照 953

六、参考资料 963

七、资料提供、采访人员 966

编后 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