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台风研究和预报问题的评述 1
第一章 台风的一般特征 10
§1.1 热带气旋发生的频率 10
§1.2 台风的源地 13
§1.3 台风的起源 15
§1.4 台风的尺度和强度 16
§1.5 台风眼的形状和尺度 17
§1.6 台风在登陆前的强度变化 17
§1.7 台风路径频率 20
§1.8 西太平洋各国台风登陆的频数和在我国各省区台风登陆或移进的频数 22
§1.9 各月登陆我国台风的平均最大风速和平均最低气压 25
§1.10 台风在不同登陆地区和不同路径上的雨量分布 26
第二章 台风的结构 31
§2.1 台风结构的基本特征 31
§2.2 气压场和温度场 31
§2.3 流入层 39
§2.4 流出层 42
§2.5 台风眼 45
§2.6 台风的云墙区 51
§2.7 螺旋雨带 54
§2.8 台风的结构模式 58
第三章 台风形成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64
§3.1 热带的平均环流 64
§3.2 热带云系 70
§3.3 副热带高压 74
§3.4 热带辐合区和赤道西风 77
§3.5 热带波动 82
§3.6 北太平洋中部高空槽和高空冷涡 89
§3.7 极槽和副热带气旋 92
§3.8 近赤道环流系统 96
第四章 台风形成的条件和天气过程 103
§4.1 台风形成的基本条件 103
§4.2 台风形成条件的分析 105
§4.3 热带辐合区中台风形成的一般天气过程 109
§4.4 热带辐合区中多台风形成的天气过程 114
§4.5 东风波形成台风的天气过程 121
§4.6 高空冷涡作用下台风的形成 128
§4.7 冷空气对台风发生发展的作用 137
§4.8 台风发生发展的预报方法 140
§4.9 台风发生的年变化和长期变化 145
第五章 台风能量学 156
§5.1 台风的水分收支 156
§5.2 有效位能的产生 157
§5.3 动能平衡 160
§5.4 角动量平衡 162
§5.5 总能量收支 167
第六章 台风动力学和台风形成理论的研究 174
§6.1 支配台风的基本方程组及其尺度分析 174
§6.2 海气能量交换和边界层参数 179
§6.3 内部混合作用 181
§6.4 积云对流的凝结加热 185
§6.5 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 191
§6.6 台风的数值模拟 192
§6.7 台风形成理论的研究 198
第七章 台风的十种基本运动 206
§7.1 自转运动 206
§7.2 内力运动 207
§7.3 牵引运动 211
§7.4 惯性运动 213
§7.5 陀螺运动 217
§7.6 蛇形运动 217
§7.7 偏心运动 219
§7.8 吸附运动 221
§7.9 回旋运动 221
§7.10 趋暖运动 223
第八章 大范围环流调整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227
§8.1 西太平洋台风路径分类 227
§8.2 阻塞形势的建立和崩溃 229
§8.3 分支点的进退 233
§8.4 锋区波动的反相和同相 237
§8.5 长波槽的延伸和替换 239
§8.6 南支波动的屏障作用和诱发作用 243
§8.7 青藏高压的稳定和东进 245
§8.8 热带辐合区的延续和断裂 247
§8.9 赤道缓冲带的稳定和北进 253
§8.10 多台风时期的路径特点 255
§8.11 低层引导作用 258
第九章 台风的异常路径 262
§9.1 在太平洋上见到的几种异常路径及其频率 263
§9.2 中纬度高空切断冷涡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264
§9.3 黄海台风的西折 269
§9.4 孟加拉湾风暴对西太平洋西部台风路径的影响 277
§9.5 东风波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281
§9.6 蛇形路径的环流背景 283
§9.7 南海台风的北翘 289
§9.8 正面登陆辽鲁的台风 295
§9.9 回旋路径的特点分析 298
§9.10 台风的突然加速和跳跃 305
§9.11 台风的突然减速和停滞 312
§9.12 大型岛屿诱生作用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318
第十章 台风的陆地路径 325
§10.1 陆地路径的分类和频率 325
§10.2 登陆台风移向改变的环流特征 328
§10.3 山脉对陆地路径的影响 331
§10.4 影响不同省市的台风陆地路径 334
§10.5 台风在陆地上的停滞和维持条件 341
§10.6 登陆台风的入海问题 342
§10.7 台风陆地路径的预报 350
第十一章 台风路径的诊断分析和预报 352
§11.1 流场诊断 352
§11.2 温度场诊断 354
§11.3 参数诊断 355
§11.4 云图诊断 356
§11.5 雷达回波诊断 360
§11.6 天电诊断 366
§11.7 综合诊断 368
第十二章 台风路径的客观预报方法 370
§12.1 概率统计方案概述 370
§12.2 多元线性回归 373
§12.3 事件概率回归 375
§12.4 逐步回归 377
§12.5 判别分析 379
§12.6 熵和信息 385
§12.7 前期路径相似法 388
§12.8 第一类动力模型 391
§12.9 第二类动力模型 393
§12.10 统计-动力方案 396
第十三章 台风的加强和衰亡 399
§13.1 台风的强度变化 399
§13.2 海面温度对台风强度的影响 403
§13.3 高空槽对台风强度的影响 405
§13.4 海洋上岛屿对台风强度的影响 410
§13.5 大台风和小台风(超级台风和微型台风) 413
§13.6 台风的衰亡 420
§13.7 台风的再生和变性 423
§13.8 卫星云图在分析和预报台风强度变化中的应用 428
§13.9 人工影响台风的强度 435
第十四章 台风天气及其预报 440
§14.1 台风天气及其灾害 440
§14.2 影响台风降雨的物理因子 442
§14.3 环境流场对台风降雨的影响 447
§14.4 冷空气对台风降雨的作用 454
§14.5 地形对台风降雨的影响 456
§14.6 孟加拉湾风暴对我国降雨的影响 459
§14.7 台风中的中尺度强烈天气 462
§14.8 台风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466
§14.9 台风暴雨的诊断和预报 474
§14.10 台风中的大风 482
§14.11 台风引起的长浪和海潮 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