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史稿》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孟文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0480624
  • 页数:7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充分运用新发现的考古资料及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文献记载,全方位审视越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总体结构采取以时间为序的论述和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既保持一部国别史所必须的线索分明的特点,又能集中力量对史事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全书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社会生活与习俗等方面的内容。本书是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越国史,填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关于越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1

一 越国史研究的范畴 1

二 越国史研究对于中国古史研究的意义 3

三 有关研究越国史的资料 5

第二节 越国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29

一 越国地区的自然环境 29

二 越国地区的自然资源 43

第二章 先越文化概述 48

第一节 越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49

一 浦江上山遗址 49

二 嵊州小黄山遗址 51

三 跨湖桥文化 53

第二节 越地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56

一 河姆渡文化 56

二 马家浜文化 63

第三节 越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67

一 崧泽文化 67

二 良渚文化 70

第三章 大禹的传说——越立国以前的历史 75

第一节 大禹的传说 75

一 大禹治水传说的起源 75

二 越地有关禹的传说与故迹 85

第二节 禹的世系与事功 97

一 禹的世系 97

二 禹的事功 99

三 大禹精神 109

第四章 越国的建立 114

第一节 于越的族源 114

一 于越的名称 114

二 于越的族源 120

三 马桥文化——越文化的源头 130

四 于越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136

第二节 无余立国 143

一 少康中兴 143

二 无余立国 145

三 嶕岘故都 150

第三节 越国与商王朝的关系 153

一 商朝早期越人的北上 154

二 武丁征东夷 156

三 帝乙征东夷 161

四 帝辛征东夷 165

五 越商文化的相互影响 168

第四节 越国与西周王朝的关系 171

一 周公东征与“于越来宾” 171

二 西周中后期的越周关系 175

三 徐人入越 180

第五章 越国的初步发展 184

第一节 越国的初兴 184

一 越国初兴于春秋早期 184

二 春秋中期以后的越国 185

第二节 允常称王 190

一 允常称王 190

二 埤中故都 197

三 允常以前的越王世系 199

四 允常时期的越国疆域 201

五 印山越王陵 205

第三节 吴越矛盾与早期的吴越战争 207

一 吴越矛盾的由来和发展 207

二 允常与阖闾之战 211

第六章 越国的崛起 214

第一节 夫椒之战和句践质吴 214

一 句践即位和檇李之战 214

二 夫椒之战和城下之盟 216

三 句践质吴 222

四 句践战败后的越国疆域 225

五 平阳故都 225

第二节 越王句践的改革 227

一 卧薪尝胆 227

二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230

三 越王句践的改革 233

第三节 句践灭吴 251

一 越国的外交政策 251

二 越国的军事战略 253

三 越国的灭吴战争 257

第四节 鼎盛时期的越国 267

一 句践称霸 267

二 迁都琅邪 277

三 朱句继霸 282

四 句践以后的越王世系 287

五 鼎盛时期的越国疆域 288

第七章 越国的衰亡 291

第一节 越国的衰落 291

一 迁都于吴 291

二 宫廷政变 294

三 无颛的统治 296

四 无强的统治与越败于楚 297

五 楚败越后的越国疆域 301

六 越国活跃于诸侯争战之间 305

第二节 越国的灭亡 307

一 秦将王翦降伏越君 307

二 越国灭亡的原因 308

第三节 于越族的流散 311

一 于越流散的过程 312

二 于越与百越诸族 316

三 于越的海外流散及其影响 345

第八章 越国的经济 361

第一节 农业 362

一 金属农具的广泛使用 362

二 耕作技术的进步 369

三 主要农作物的种类 371

四 水稻种植业 374

五 多种经营 381

第二节 手工业 385

一 青铜冶铸业 385

二 冶铁技术 409

三 陶瓷烧制 412

四 纺织和髹漆 419

五 造船业 426

六 制盐业 431

七 酿酒业 432

第三节 城市与建筑 433

一 建筑技术 433

二 句践小城 438

三 山阴大城 440

四 高台建筑 444

第四节 水利 456

一 城市防洪工程 457

二 平原水利工程 458

三 山麓水利工程 459

四 沿海水利工程 462

五 河渎改造 463

六 人工运河的开凿 463

第五节 交通 465

一 陆路交通 465

二 水路交通 466

三 港口:会稽、句章、琅邪 475

第六节 商业 478

一 商业流通的发展 478

二 金属货币的出现 481

三 富商大贾的出现 486

第九章 越国的文化 488

第一节 语言文字 488

一 越语 488

二 鸟书 505

第二节 诗歌 512

一 越国诗歌的起源 513

二 《越人歌》 517

三 《句践夫人歌》 519

四 《采葛妇歌》与《木客吟》 521

五 《军士离别词》与《河梁之诗》 523

六 《伐吴之曲》与《祝酒词》 525

七 《越王钟诗》 527

第三节 艺术 528

一 实用艺术的发展 528

二 音乐的发展 538

三 舞蹈的兴盛 553

第十章 越国的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 560

第一节 人口与居民 560

一 人口 560

二 居民 563

第二节 社会分层与阶级结构 568

一 国王和嗣王制度 568

二 官吏 573

三 国人 580

四 自耕农的出现 581

五 新兴地主 582

六 奴隶制度的残存 583

第三节 生活习俗 585

一 断发文身 585

二 贯头左衽 593

三 饭稻羹鱼 594

四 习水便舟 595

第四节 社会风尚 595

一 尚武轻死 595

二 讲究武艺 597

三 崇信鬼神 599

四 龙舟竞渡 617

五 衣食住行 619

第十一章 越国名士及其思想 632

第一节 文种 632

一 文种生平 632

二 文种的政治思想和伐吴九术 642

第二节 范蠡 646

一 范蠡生平 646

二 范蠡的军事思想 651

三 范蠡的哲学思想 656

第三节 计然 658

一 计然生平 658

二 计然的经济思想 662

第四节 西施的传说 666

第十二章 越文化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以及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671

第一节 越文化与周边地区的交流 671

一 水乳交融的吴越文化 671

二 越与徐的文化交流 678

三 越与楚的文化交流 683

四 越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 688

五 越与秦的文化交流 690

第二节 越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691

一 稻作文化的发源地 691

二 丝绸文化的发源地 695

三 原始青瓷的发源地 699

四 冶金术的创造者之一 705

五 最早面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民族 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