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樊行雪,方国女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252813X
  • 页数:331 页
图书介绍:高等学校教材:本册内容包括:物质的聚集状态、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及电化学基础等。

第1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1

1.1 气态 1

1.1.1 气体的通性 1

1.1.2 气体定律 1

1.1.3 气体的液化 11

1.2 液态 13

1.2.1 液体的性质 13

1.2.2 溶液 15

1.2.3 胶体分散系 30

1.3 固态 34

1.3.1 晶体和非晶体 34

1.3.2 晶体的外形特征和结构 35

1.3.3 晶体的类型 39

1.4 等离子态 40

1.4.1 概述 40

1.4.2 等离子体的特征 40

1.4.3 等离子体的形成方法 41

1.4.4 等离子体的应用 42

习题 42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45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45

2.1.1 基本概念与术语 45

2.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48

2.1.3 焓 50

2.1.4 化学反应热效应 52

2.1.5 几种反应的摩尔焓变 56

2.2.1 热力学第二定律 61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化学反应方向 61

2.2.2 熵增大原理 63

2.2.3 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65

2.2.4 化学反应方向 66

2.3 化学平衡 72

2.3.1 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73

2.3.2 平衡常数 73

2.3.3 多重平衡规则 79

2.3.4 标准平衡常数与摩尔反应吉氏函数 79

2.3.5 化学平衡的移动 82

习题 88

3.1.1 平均速率 92

第3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92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92

3.1.2 瞬时速率 94

3.2 反应速率理论 95

3.2.1 有效碰撞理论 96

3.2.2 过渡状态理论 96

3.3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97

3.3.1 动力学方程 97

3.3.2 质量作用定律 99

3.4 简单级数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100

3.4.1 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100

3.4.2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103

3.5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06

3.6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0

3.7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原理的应用 111

习题 113

第4章 酸碱平衡 117

4.1 电解质溶液 117

4.1.1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17

4.1.2 强电解质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117

4.1.3 离子强度 118

4.2 酸碱理论 119

4.2.1 酸碱的质子理论 119

4.2.2 酸碱的路易斯电子理论 121

4.2.3 软硬酸碱理论 122

4.3.1 溶剂的分类 124

4.3 溶剂 124

4.3.2 溶剂对溶质酸碱性的影响 125

4.3.3 溶剂的选择 126

4.4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127

4.4.1 酸和碱的离解常数 127

4.4.2 K?,K?与K?的关系 128

4.4.3 中和常数 129

4.5 溶液的pH值 131

4.5.1 一元酸碱溶液pH值的近似计算 132

4.5.2 多元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135

4.5.3 溶液pH值的精确计算法 137

4.5.4 溶液pH值的测试方法 149

4.6 同离子效应对酸碱平衡体系的影响 151

4.7.1 缓冲溶液的组成 153

4.7.2 缓冲原理 153

4.7 同离子效应的应用——缓冲溶液 153

4.7.3 缓冲溶液的计算 154

4.7.4 缓冲范围和缓冲容量 155

4.7.5 缓冲溶液的选择 155

4.7.6 生理缓冲溶液 156

习题 156

第5章 酸碱平衡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酸碱滴定法 160

5.1 滴定曲线法 160

5.1.1 滴定曲线法 161

5.1.2 指示剂法 169

5.1.4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170

5.1.3 间接滴定法 170

5.2 滴定直线法 172

5.2.1 单元酸的线性函数公式及数据处理 172

5.2.2 两元酸和混合酸的线性函数公式及数据处理 174

5.2.3 线性滴定法的应用 175

5.3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78

5.4 酸碱滴定法的结果计算 179

习题 182

第6章 沉淀平衡 185

6.1 沉淀平衡的特征 185

6.1.1 溶度积常数 185

6.1.2 溶度积和溶解度 186

6.2.1 同离子效应 187

6.2 影响沉淀平衡的因素 187

6.2.2 盐效应 188

6.2.3 酸效应 189

6.2.4 配合效应 190

6.3 溶度积规则 190

6.4 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191

6.4.1 判断沉淀的生成 191

6.4.2 沉淀的溶解 192

6.4.3 分步沉淀 195

6.4.4 沉淀的转化 196

习题 197

7.1.1 沉淀的形成与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 199

7.1 沉淀重量法的基本原理 199

第7章 沉淀平衡原理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重量分析法 199

7.1.2 影响沉淀完全的因素 201

7.1.3 影响沉淀纯净的因素 202

7.1.4 沉淀条件的选择 205

7.1.5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和灼烧 210

7.2 重量分析的结果计算 212

7.3 重量分析应用实例 213

7.3.1 钢铁中Ni2+的测定 213

7.3.2 动物胶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 214

7.3.3 8-羟基喹啉沉淀法测定铝 214

7.3.4 电重量法测定污水中的铜 215

习题 215

8.1.1 氧化还原反应 217

第8章 氧化还原平衡及电化学基础 217

8.1 基本概念 217

8.1.2 氧化数 219

8.1.3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配平 221

8.2 原电池和还原电势 223

8.2.1 原电池 223

8.2.2 还原电势 225

8.3 影响电池电动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式 229

8.3.1 电池电动势与反应吉布斯函数的关系 229

8.3.2 能斯特方程式 229

8.3.3 式量电势 232

8.4.1 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33

8.4 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极电势数值的应用 233

8.4.2 判断电池的正负极,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E? 234

8.4.3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性 235

8.4.4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237

8.4.5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测定 239

8.5 电势数据的图示法 240

8.5.1 拉蒂麦尔(Latimer)图 240

8.5.2 弗洛斯特(Frost)图 241

8.5.3 泡佩克斯(Pourbaix)图 242

8.6 氧化-还原过程的机理 245

8.7 电解 246

8.7.1 电解池 246

8.8 基础电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48

8.8.1 工业化学品生产 248

8.7.2 电解定律 248

8.8.2 化学电池 249

8.8.3 金属腐蚀与防腐蚀 251

8.8.4 电化学分析方法 253

习题 253

第9章 氧化还原平衡原理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氧化还原滴定法 257

9.1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滴定条件 257

9.1.1 反应的完全程度 257

9.1.2 反应的定量关系 259

9.1.3 反应速率 261

9.1.4 判断终点的方法 263

9.2 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 268

9.2.1 高锰酸钾法 268

9.2.2 碘法 271

9.2.3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275

9.3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277

习题 279

第10章 原子结构 282

10.1 概述 282

10.1.1 电磁辐射 282

10.1.2 普朗克量子论 283

10.1.3 氢原子光谱 284

10.2 原子模型 285

10.2.1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简史 285

10.2.2 原子的玻尔模型 286

10.2.3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288

10.3.1 屏蔽效应 299

10.3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299

10.3.2 钻穿效应 301

10.3.3 轨道的能量 301

10.4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302

10.4.1 鲍林近似能级图 302

10.4.2 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 303

10.4.3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05

10.5 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周期律 307

10.5.1 原子的电子构型 307

10.5.2 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表的关系 307

10.6 主要的原子参数及其变化规律 311

10.6.1 原子半径 311

10.6.2 电离能 314

10.6.3 电子亲和能 316

10.6.4 电负性 317

习题 319

附录 322

附录1 元素及化合物在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数据 322

附录2 水合离子在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数据 323

附录3 298K时酸的标准酸常数 324

附录4 298K时碱的标准碱常数 325

附录5 常用的缓冲对 326

附录6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326

附录7 标准还原电势 327

附录8 式量电势 329

附录9 原子参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