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戚建庄,王北生编著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215008762
  • 页数:702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编 教学及其艺术的本质 12

第一章 教学的本质 12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12

第二节 教学过程 15

第三节 教学的层次 18

第四节 教学的本质 21

第二章 教学和艺术的关系 24

第一节 教学艺术的产生 24

第二节 教学与艺术的关系 26

第三节 怎样使教学成为艺术 29

第三章 教学艺术的本质 33

第一节 教学艺术的本质 33

第二节 教学艺术的特点 39

第三节 教学艺术的功能 44

第四章 教学风格 48

第一节 教学风格的意义 48

第二节 教学风格的特点 53

第三节 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与阶段 61

第四节 形成教学风格的途径 65

第二编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教学艺术 72

第五章 系统论与教学艺术 72

第一节 系统论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72

第二节 教学系统的运行机制 75

第三节 教学系统的优化运行 83

第六章 信息论与教学艺术 89

第一节 信息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89

第二节 教学是一种信息传递活动 90

第三节 教学信息的优化传递 91

第七章 控制论与教学艺术 104

第一节 控制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104

第二节 教学过程优化控制的内容 106

第三节 反馈在教学中的优化运用 111

第三编 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 120

第八章 教学规律及其原则(上) 120

第一节 教学的适应性规律及其原则 120

第二节 教学的发展性规律及其原则 130

第三节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及其原则 141

第九章 教学规律及其原则(下) 153

第一节 教学的简约性规律及其原则 153

第二节 教学的双主性规律及其原则 161

第三节 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运用 173

第四编 教学模式和方法 181

第十章 教学模式 181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观 181

第二节 教学模式的常见类型 189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196

第十一章 教学方法 200

第一节 我国常见的教学方法 200

第二节 我国新出现的教学方法 205

第三节 国外教学方法的改革 211

第四节 选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219

第五节 选用教学方法的技巧 223

第十二章 学习方法 229

第一节 学法在学习中的意义 229

第二节 学习的方法 231

第三节 “中学生的最优学习方法” 236

第四节 学习的原则 239

第五编 学习能力的培养 243

第十三章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243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一般含义 243

第二节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244

第三节 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52

第十四章 自学能力的培养 257

第一节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 257

第二节 培养自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60

第十五章 创造能力的培养 270

第一节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意义 270

第二节 培养创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73

第十六章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85

第一节 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意义 285

第二节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94

第十七章 差生转化艺术 304

第一节 差生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304

第二节 差生形成的原因 306

第三节 差生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312

第六编 教学艺术实践 326

第十八章 备课艺术 326

第一节 备课的意义及要把握的基本观点 326

第二节 备课的过程 329

第三节 备课的内容 340

第十九章 课堂教学艺术(上) 352

第一节 启发思维的艺术 352

第二节 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 357

第三节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363

第四节 教师非言语表达艺术 369

第二十章 课堂教学艺术(下) 375

第一节 课堂讨论的艺术 375

第二节 课堂提问的艺术 380

第三节 板书的艺术 385

第四节 运用教学手段的艺术 390

第二十一章 复式教学的艺术 398

第一节 遵循复式教学规律,提高复式教学质量 398

第二节 复式教学的方法 410

第二十二章 组织课外活动的艺术 416

第一节 课外活动的意义和特点 416

第二节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421

第三节 组织课外活动的形式和方法 425

第四节 处理好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431

第二十三章 教学评价艺术 434

第一节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434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规律和原则 440

第三节 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步骤和质量标准 448

第七编 分科教学艺术实践 461

第二十四章 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 461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和任务 461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特点 464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467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 470

第五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 476

第六节 思想政治课作业的布置、批改与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 480

第二十五章 语文课教学艺术 485

第一节 语文学科的地位和任务 485

第二节 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487

第三节 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 494

第四节 语文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499

第二十六章 数学课教学艺术 511

第一节 数学课的地位和任务 511

第二节 数学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 512

第三节 数学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515

第四节 数学课的教学方法 516

第五节 数学课教学对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519

第六节 数学课作业的布置批改与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 522

第二十七章 外语课教学艺术 524

第一节 外语课的地位和任务 524

第二节 外语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特点 526

第三节 外语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531

第四节 外语课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534

第五节 外语课教学对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538

第六节 外语课作业的布置、批改与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 541

第二十八章 历史课教学艺术 545

第一节 历史课的地位和任务 545

第二节 历史课的教学过程 548

第三节 历史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550

第四节 历史课教学的方法 552

第五节 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557

第二十九章 地理课教学艺术 562

第一节 地理课的地位和任务 562

第二节 地理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特点 564

第三节 地理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569

第四节 地理课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571

第五节 地理课教学对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576

第六节 地理课作业的布置、批改与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 579

第三十章 物理课教学艺术 582

第一节 物理课的地位和任务 582

第二节 物理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特点 584

第三节 物理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585

第四节 物理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89

第五节 物理课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594

第六节 物理课的作业练习与成绩检评 598

第三十一章 化学课教学艺术 601

第一节 化学课的地位和任务 601

第二节 化学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特点 603

第三节 化学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604

第四节 化学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610

第五节 化学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613

第六节 化学课作业的布置、批改与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 616

第三十二章 生物课教学艺术 620

第一节 生物课的地位和任务 620

第二节 生物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特点 622

第三节 生物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623

第四节 生物课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627

第五节 生物课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631

第六节 生物课的学业成绩考核与评定 634

第三十三章 体育课教学艺术 637

第一节 体育课的地位和任务 637

第二节 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特点 639

第三节 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642

第四节 体育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647

第五节 体育课教学对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650

第六节 体育课作业的布置、批改与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 651

第三十四章 音乐课教学艺术 654

第一节 音乐课的地位和任务 654

第二节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特点 656

第三节 音乐课教学的手段与方法 658

第四节 音乐教材的调整与补充 663

第五节 国外先进教学法的借鉴 665

第三十五章 美术课教学艺术 667

第一节 美术课的地位和任务 667

第二节 美术课的教学过程和特点 668

第三节 美术教学的组织形式 669

第四节 美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670

第五节 美术作业的布置、批改与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 681

第三十六章 劳动技术课教学艺术 684

第一节 劳动技术课的地位和任务 684

第二节 劳动技术课教学特点及其内容和形式 686

第三节 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690

第四节 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695

第五节 创造必要条件保证劳动技术课教学 699

后记 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