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 1
形态篇 29
早期的典型形态——在祭祖等祭祀仪式上的形态 29
在生产、征战环节里的形态 38
在人生礼仪中的形态 43
目的与形式 功能与超越 47
源流篇 56
内驱力:“征服欲”和“求同欲” 56
从图腾到始祖 从祭词到史诗 63
从尊神到崇力 从圣境到人间 90
从流传到整编 从散体到定本 96
混沌、创世、人类起源 110
本文篇 110
创造、发明、早期足迹 122
抢掠、抗争、部族迁徙 134
扬善、惩恶、民族统一 152
类型篇 161
奇孕型与盘瓠 161
洪水型与伏羲兄妹 171
化生型与盘古 183
射日型与斗雷型 193
考验型 202
离合型 208
形象篇 214
灵物与半物半人 214
带氏族首领特征的天神、始祖 220
与自然斗争英雄 228
部落征战英雄 239
新兴的封建领主英雄 246
艺术篇 249
最初的艺术因素:形象性、情感性、想象 249
象征与隐喻 259
叙事与构篇 267
描述与语言 272
文化篇 278
文化特质与文化精神 278
祭师与歌手 师传与“神授” 297
比较篇 305
大环境里的小环境 大同中的小异 305
不同文化的差别 不同史诗的特点 314
《兰嘎西贺》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比较 326
延续篇 328
人的本性、原型与永久魅力 328
原始意象的重现 333
原始叙事的复活 340
百科篇 354
萌芽的历史学 354
萌芽的哲学 360
萌芽的伦理学 367
萌芽的宗教学 371
萌芽的自然科学 376
参考书目 382
后记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