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意识形态的概论 1
序言 1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概念 2
一、意识形态及其研究状况 2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7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特点、结构和功能 11
一、意识形态的特点 11
二、意识形态的结构 20
三、意识形态的功能 25
第一节 西方意识形态理论 29
一、西方意识形态理论的提出 29
第二章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9
二、西方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 32
三、非意识形态化的实质和批判 35
第二节 西方意识形态的主要流派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40
一、西方意识形态的主要流派 40
二、当代西方主导性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46
三、当代西方民主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的影响 48
第三节 西方意识形态的实质和特点 54
一、西方意识形态的实质 54
二、西方意识形态的特点 57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64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意识形态演说 64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 65
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创立 72
第二节 列宁斯大林意识形态理论 76
一、列宁斯大林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 77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确立 82
第三节 毛泽东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 88
一、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 88
二、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的新贡献 93
第四章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历史考察 10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101
一、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101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发展 109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确立 1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在中国的确立与巩固 116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巩固 120
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127
第五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历史新课题 13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34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发展 134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 136
三、面对西方“和平演变”的严重挑战 138
四、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要求与推动 14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课题 145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48
二、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54
三、对内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59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66
第六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166
一、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 167
二、邓小平理论发展了社会意识形式 173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要坚持邓小平理论 182
第二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 186
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187
二、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194
三、多样性与主导性的统一 201
第一节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战略对策 210
一、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 210
第七章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对策 210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214
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19
第二节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教育对策 222
一、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22
二、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 225
第三节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宣传引导对策 229
一、现代社会的社会动员及其引导 229
二、多元价值取向及其宣传引导 236
三、复杂人际关系及其引导 239
第八章 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方法 243
第一节 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43
一、意识形态的特性要求一定的方法与之相适应 244
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决定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45
三、苏联和东欧剧变告诫我们必须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科学方法 246
四、研究和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问题必须探索新方法 248
第二节 坚持承继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250
一、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承与教化方法 251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继承与教育方法 252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统与教育方法 256
第三节 采取借鉴与批判相结合的方法 259
一、意识形态领域的借鉴方法 260
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方法 262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坚持借鉴与批判相结合 269
一、宣传是各个阶级普遍运用的重要方法 271
第四节 运用宣传与管理相结合的方法 271
二、宣传的特点与具体方式 276
三、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方法 279
第九章 西方资产阶级维护其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战略与方法 288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与策略 288
一、“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 289
二、西方“和平演变”的策略手法 292
三、“和平演变”的特点和效应 297
第二节 西方资产阶级维护其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战略与方法 302
一、西方资产阶级控制意识形态领域的战略 302
二、西方资产阶级控制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方法 306
主要参考书目 320
后记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