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第一篇 外军的核、化、生武器 1
核武器部分 1
第一章 核武器构造的物理技术原理 1
1·1 原子和原子核 1
1·2 核能 4
1·3 裂变反应 8
1·4 聚变反应 14
1·5 中子弹 17
第二章 核爆炸杀伤破坏因素 21
2·1 核爆炸的外部景象 21
2·2 冲击波 23
2·3 光辐射 30
2·4 早期核辐射 36
2·5 地面、大气近地层和各种物体的放射性沾染 42
2·6 电磁脉冲 53
第三章 对核爆炸毁伤作用的评价 59
3·1 核爆炸毁伤作用的一般特点 59
3·2 坐标毁伤定律 61
3·3 毁伤目标的分类 65
3·4 对核爆炸区损失的评价 66
3·5 利用予测法对辐射状况的评价 73
化学武器部分 78
第四章 化学武器的战斗性能和用途 78
4·1 化学武器的概况和简史 78
4·2 毒剂的定义和特性 81
4·3 毒剂分类 82
4·4 致死性毒剂 84
4·5 暂时失能性毒剂 89
4·6 刺激性毒剂 89
4·7 毒素 91
4·8 毒剂的物理化学特性 92
4·9 毒剂的毒性 96
4·10 毒剂云团的扩散 98
4·11 植物杀伤剂 108
第五章 化学杀伤武器 109
5·1 定义、标志和代号 109
5·2 化学弹药 110
5·3 化学布洒器 119
5·4 二元化学弹药和布洒器 121
第六章 使用化学武器的方法 124
6·1 使用化学武器的原则和任务 124
6·2 炮兵使用化学武器 127
6·3 使用化学弹头的火箭弹 131
6·4 航空兵使用化学武器 132
6·5 使用化学地雷 135
6·6 使用气溶胶发生器 136
细菌(生物)武器部分 138
第七章 外军生物武器 138
7·1 概述 138
7·2 生物武器的种类和主要特性 141
8·1 概述 153
8·2 气溶胶布洒法 153
第八章 生物武器的使用方法和手段 153
8·3 媒介传播法 157
8·4 秘密破坏活动 157
8·5 使用生物武器的手段、目的和对象 158
第二篇 军队对大规模杀伤武器的防护 161
第九章 概述 161
9·1 军队对大规模杀伤武器防护的目的与措施 161
第十章 部队疏散与配置地域的变换 163
10·1 对部队疏散的要求 163
10·2 部队配置地域的变换 166
第十一章 工程措施 167
11·1 已占地域和阵地的工程构筑 167
11·2 有三防设备的掩蔽部的使用 178
11·3 构筑机动通路 180
11·4 受染地区的供水 181
第十二章 利用地形和技术兵器的防护性能和伪装性能 185
12·1 地形的防护性能和伪装性能 185
12·2 地形伪装性能的定量估算法 190
12·3 技术兵器的防护性能 194
第十三章 向部队发出敌人使用大规模杀伤武器威胁的予告和受染的报知 196
第十四章 军队的卫生和兽医防护措施 200
14·1 卫生和兽医防护的目的与内容 200
14·2 抗放药 201
14·3 解毒药 202
第十五章 对敌人使用大规模杀伤武器后果的判明 205
15·1 判明后果的目的和方法 205
15·2 对爆心(投影点)坐标的确定 206
15·3 对核爆炸方式和当量的确定 207
15·4 对辐射、化学和细菌(生物)情况以及对受染区和破坏区的查明 209
15·5 辐射侦察仪器 220
15·6 化学侦察仪器 229
15·7 对细菌(生物)战剂的发现 234
15·8 辐射、化学和细菌(生物)侦察 234
第十六章 人员对大规模杀伤武器的防护与安全保障问题 245
16·1 概述 245
16·2 利用个人防护器材 245
16·3 技术兵器乘员(炮手)的集体防护 255
16·4 在沾染地面野炊以及粮食和水的贮存 257
16·5 通过沾染区(地域)的方法 258
16·6 部队在破坏区、洪泛区和火灾区的行动 259
16·7 人员辐照剂量监督 262
16·8 人员辐照量统计和分队安全评价 266
16·9 人员安全与防护措施的论证计算 269
第十七章 对大规模杀伤武器后果的消除 281
17·1 概述 281
17·2 抢险救生和医疗后撤措施 281
17·3 火灾的扑灭与控制 282
17·4 筑城工事和军队机动路线的恢复 284
17·5 隔离-限制措施 286
17·6 部队的洗消 287
第十八章 军队对大规模杀伤武器防护的组织 305
18·1 军队对人规模杀伤武器防护的组织原理 305
18·2 司令部组织对大规模杀伤武器防护的任务 307
参考文献(略)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