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夏晓虹 1
第一辑 北大人物 3
北大传统之建构 3
“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蔡元培与老北大 23
“为了蔡先生的嘱托”——《蔡元培年谱长编》读后 37
激烈的好处与坏处——关于刘师培的失节 41
一、“委身学术”的假设 42
二、“侦心探龙”的手段 48
三、“洁身”与“内热” 54
四、“激烈派第一人”之追求 61
艺术感觉与史学趣味 70
建设者的姿态——读北大版《胡适文集》有感 76
关于建立“胡适文库”的设想 82
舆论家的态度与修养——作为北大学生的成舍我 87
从中大到北大 99
第二辑 人在燕园 99
十年一觉 106
与《读书》结缘 112
念王瑶先生 125
一、文章缘起 125
二、从古典到现代 128
三、中古文学研究的魅力 137
四、最后一项工程 143
五、大学者应有的素质 151
六、为人但有真性情 156
书札中的性情与学问 162
宝玉的意淫与柳生的侠义 170
童心与诗心 175
即将消逝的风景 180
第三辑 百年庆典 191
北大的“光荣”与“梦想” 191
作为一种文化景观的百年校庆 196
有容乃大——答《人民日报》记者问 200
大学之功用——答《南方周末》记者问 206
北京大学:作为话题——答《新快报》记者问 210
“半真半假”说北大——答《新周刊》记者问 215
辞“校史专家”说 219
大学史的写作及其他——兼答《北京大学校史》编者 223
再说“北大生日” 227
第四辑 解说大学 233
设议院与开学堂 233
新教育与新文学——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246
一、“虚文”之不可或缺 248
二、“文学史”的意义 256
三、“桐城”与“选学”之争 263
四、作为知识生产的文学教育 274
大学之道——传统书院与二十世纪中国高等教育 278
一、书院之远逝 279
二、借鉴书院的努力 284
三、书院在二十一世纪 298
第五辑 记忆五四 303
关于“五四运动” 303
五月四日那一天 309
一、花开春日 310
二、集会天安门前 316
三、受气东交民巷 323
四、火烧赵家楼 330
五、夜囚警察厅 338
如何进入历史? 346
《触摸历史》后记 350
鲜活的“五四” 354
“触摸历史”之后 362
后记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