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核医学与放射防护基础知识 1
第一节 核物理基本知识 1
第二节 常用辐射量及其单位 9
第三节 放射性探测仪器 13
第四节 放射性样品的测量 19
第五节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26
第二章 核素示踪方法 33
第一节 示踪原理 33
第二节 示踪实验设计 34
第三节 双标记示踪方法 36
第四节 示踪实验中的同位素效应 38
第五节 核素示踪方法的应用 38
第六节 稳定核素示踪方法 46
第三章 体外放射分析法 51
第一节 竞争放射分析法基本原理 51
第二节 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条件 54
第三节 放射免疫分析法基本步骤 59
第四节 放射免疫分析的质量控制 61
第五节 非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 66
第六节 活化分析 68
第四章 放射自显影术 72
第一节 基础知识 72
第二节 基本技术方法 78
第三节 自显影的应用 84
第五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89
第一节 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源 89
第二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93
第三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分类和特点 96
第四节 影响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因素 97
第五节 电离辐射的远后期效应 101
第六章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106
第一节 放射卫生法规与卫生监督的历史和现状 106
第二节 放射防护标准的演变及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伤效应 109
第三节 我国现行放射防护标准 116
第四节 ICRP关于放射防护标准的新建议 118
第五节 放射工作场所的有关防护规定 120
第六节 辐射防护监测 125
第一节 外照射的概念与作用特点 127
第七章 外照射效应与防护 127
第二节 小剂量外照射的损伤 128
第三节 外照射防护山 133
第四节 医疗照射与医用辐射防护 136
第八章 内照射效应与防护 145
第一节 内照射的概念与作用特点 145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效应与危害 146
第三节 内照射防护 150
第四节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运输、贮存与保管 152
第五节 放射性表面污染的去除 153
第六节 放射性“三废”处理 157
第七节 临床核医学科的防护 159
第九章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164
第一节 健康管理的依据及组织机构 164
第二节 放射工作人员证制度 165
第三节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166
第四节 职业性放射疾病诊断与处理程序 169
第一节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171
第十章 放射病的诊断与治疗 171
第二节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177
第三节 内照射放射病 181
第四节 放射性皮肤疾病 185
第五节 放射性白内障 188
第十一章 放射事故及处理原则 192
第一节 概述 192
第二节 放射事故管理及原因分析 193
第三节 放射事故的危害 196
第四节 事故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 197
附录 200
附录一 十进制倍数和分数词首表(国际制) 200
附录二 希腊文字母表 201
附录三 通用放射性核素衰变计算表 202
附录四 主要放射性核素的某些物理和生物学参数表 204
附录五 γ射线(宽束)在不同的减弱倍数K时铅的厚度 211
附录六 γ射线(宽束)在不同的减弱倍数K时铁的厚度 212
附录七 γ射线(宽东)在不同的减弱倍数K时水泥的厚度 213
附录八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