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大事记 7
地理编 49
综述 49
建置 51
一、建置沿革 51
二、历代境域 52
三、行政区划 54
四、治所 集镇 69
(一)治所 69
(二)集镇 70
地理环境 73
一、地质 73
(一)地层 73
(二)构造 76
(三)岩浆岩 77
二、地貌 78
(一)山脉 80
(二)丘陵岗地 81
(三)平原 82
(四)溶洞 84
三、气候 89
(一)四季特征 89
(二)温度 90
(三)降水 94
(四)日照 96
(五)蒸发 97
(六)风 100
(一)长江(阳新段) 101
(二)富水水系 101
四、水系 101
(三)?源湖水系 103
(四)海口湖水系 103
(五)菖湖水系 103
(六)荆山源水系 103
(七)上巢湖水系 104
五、土壤 104
(一)成土母质 土壤分布 104
(二)土壤类型 104
(三)土壤性质 养分 肥力 107
六、植被 108
(一)概况 108
(二)群落 109
自然资源 111
一、土地资源 111
(一)金属矿藏 115
二、矿藏资源 115
(二)非金属矿藏 117
三、水资源 124
(一)水量 124
(二)水能 124
(三)湖泊 125
四、生物资源 130
(一)野生植物 130
(二)野生动物 137
五、风景旅游资源 139
(一)富池 半壁山 袁广洞 139
(二)兴国镇 宋山 银山 139
(三)七峰山 三教山 139
(七)石屋泉 飞云洞 古寨岭 坡山 140
(六)龙港镇 140
(五)望夫山 凤栖洞 富水水库 140
(四)王英水库 140
自然灾害 141
一、水灾 141
二、旱灾 143
三、风灾 雹灾 144
四、低温 冻灾 145
五、虫灾 145
六、兽灾 146
七、震灾 146
人口 149
一、人口变化 149
(一)历代人口 149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口 150
(二)性别构成 153
(三)年龄构成 153
二、人口构成 153
(一)民族构成 153
(四)婚姻状况构成 155
(五)文化构成 156
(六)职业构成 157
三、人口分布 158
四、人口生育 158
(一)自然生育 158
(二)计划生育 158
经济编 163
综述 163
农业 167
一、晚清时期的农业 167
(一)耕地占有情况 168
二、民国时期的农业 168
(二)生产管理 170
(三)生产条件 170
(四)粮油棉生产 172
(五)苎麻生产 173
(六)茶果 其他生产 174
(七)林业生产 175
(八)畜禽饲养 176
(九)渔业生产 176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 177
(一)生产关系 178
(二)生产条件 180
(三)农业技术 183
(四)粮食作物生产 188
(五)苎麻生产 192
(六)油料作物生产 193
(七)其他经济作物生产 194
(八)林业 198
(九)牧业 205
(十)水产 207
(十一)农垦 211
水利 215
一、明清民国时期的水利 215
(一)江堤 215
(二)民垸 216
(三)塘堰 216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水利 217
(一)富水综合治理 218
(二)沿江湖泊河港治理 223
(三)江堤 防汛 224
(四)灌溉 230
(五)水土保持 241
(六)水文事业 242
(七)水利管理 243
矿业 247
一、晚清时期的矿业 247
(一)煤矿 247
(二)金属矿 249
二、民国时期的矿业 249
(一)煤矿 249
(二)金属矿 254
(三)石棉 硫磺 红土 256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矿业 257
(一)勘探 258
(二)开采 259
(三)冶炼 264
(四)中央省地在阳企业 265
工业 267
一、晚清民国时期的工业 267
(一)行业门类 267
(二)革命根据地工业企业 270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 271
(一)电力工业 272
(二)机械工业 276
(三)建筑材料工业 278
(四)纺织工业 280
(五)医药化学工业 282
(六)食品工业 283
(七)电子仪表工业 285
(十一)服装业 286
(十)印刷业 286
(九)造纸业 286
(八)船舶修造业 286
(十二)制革业 287
(十三)制鞋业 287
(十四)中央省地在阳企业 287
乡镇企业 289
一、企业发展 289
二、行业类型 291
(一)农业企业 291
(二)工业企业 292
(三)商业企业 299
(四)服务业企业 299
(五)运输业企业 299
(三)村办企业 300
(二)乡(镇)办企业 300
(一)区(镇)办企业 300
三、企业形式 300
(六)建筑业企业 300
(四)联办企业 301
(五)户办企业 301
交通 303
一、晚清时期的交通 303
(一)驿道 303
(二)大道 303
(三)古桥 304
(四)港口 304
(五)渡口 305
(六)交通工具 305
二、民国时期的交通 305
(一)陆路交通 305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交通 307
(二)水路交通 307
(三)革命根据地交通 307
(一)公路 310
(二)铁路 319
(三)水路 320
邮电 327
一、晚清时期的邮政 327
二、民国时期的邮电 328
(一)邮政机构 328
(二)邮路 328
(三)电信机构 330
(四)电信网路 330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邮电 332
(一)机构 333
(二)网路 334
(三)业务 336
城乡建设 345
一、晚清民国时期的城乡建设 345
(一)城区建设 345
(二)古镇建设 347
(三)村舍建设 348
(四)其他建设 348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城乡建设 349
(一)城镇建设 349
(二)乡村建设 355
(三)建筑 358
(四)房产管理 359
(五)环境保护 360
一、晚清民国时期的贸易 363
(一)城乡市场 363
贸易 363
(二)行业贸易 365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贸易 368
(一)粮油贸易 370
(二)日用工业品贸易 373
(三)生产资料贸易 376
(四)农副土特产品贸易 382
(五)饮食服务业 386
(六)对外贸易 387
财政 391
一、晚清时期的财政 391
二、民国时期的财政 393
(一)管理机构 393
(二)财政收支 394
(三)赋税 396
(四)革命根据地财政 398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财政 401
(一)财政收入 402
(二)财政支出 407
(三)债券 409
(四)财政管理财务监督 410
金融 413
一、晚清民国时期的金融 413
(一)金融业 413
(二)货币 415
(三)革命根据地金融 418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金融 419
(一)金融机构 420
(二)货币流通 422
(三)存款 424
(四)贷款 425
(五)保险 428
经济管理 429
一、计划 429
二、统计 430
三、物资 433
(一)管理 433
(二)经营 433
四、工商行政 436
(一)机构设置 436
(二)个体工商户管理 436
(三)市场管理 437
(四)工商业登记 437
(五)合同管理 438
(六)商标注册管理 438
五、审计 439
(七)打击投机倒把 439
六、土地管理 440
七、物价 441
(一)管理机构 441
(二)商品价格 441
(三)商品比价差价 446
八、计量 450
政治编 455
综述 455
政党社团 461
一、民国时期的政党社团 461
(一)中国共产党 461
(二)中国国民党 468
(三)社团 470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政党社团 475
[附]青帮 475
(一)中国共产党阳新县委员会 476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阳新县委员会 485
(三)群众团体 488
(四)重大政治活动纪略 493
政权 501
一、晚清时期的政权 501
(一)兴国州政权 501
(二)太平天国地方政权 504
二、民国时期的政权 504
(一)北京政府县政权 504
(二)国民政府县政权 506
(三)革命根据地政权 512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权 518
(一)权力机关 518
(二)行政机关 524
(三)检察审判机关 532
民政 533
一、晚清时期的民政 533
二、民国时期的民政 533
(一)抚恤褒扬 533
(二)赈灾济贫 534
(三)支援兵事 534
(四)革命根据地民政 535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政 535
(一)救济 537
(二)抚恤 537
(三)褒烈 538
(四)优待 541
(五)福利 544
(六)安置 545
(七)扶贫 547
(八)支前支边 548
(九)婚姻登记 548
(十)殡葬改革 549
人事 551
一、晚清民国时期的人事 551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人事 552
(一)干部 553
(二)职工 559
(三)工资 563
(四)劳动就业 569
(五)劳动保护 570
司法 571
一、晚清时期的司法 571
(一)机构设置 573
二、民国时期的司法 573
(二)地方治安 574
(三)案件审判 575
(四)革命根据地司法 577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司法 578
(一)公安 579
〔附〕会道门 584
(二)检察 585
(三)审判 588
(四)司法行政 589
军事 591
一、晚清时期的军事 591
(一)营制 团练 591
(三)太平天国兴国军 592
(四)城垣 营垒 592
(二)入州清军 592
(五)太平天国战事 593
二、民国时期的军事 595
(一)地方武装 595
(二)驻军 595
(三)征兵 598
(四)设施 599
(五)战事 601
(六)革命根据地武装 611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军事 613
(一)驻军 过境部队 614
(二)建制 614
(三)剿匪 615
(四)兵役 616
(五)民兵 617
综述 623
文化编 623
教育 627
一、晚清时期的教育 627
二、民国时期的教育 631
(一)学校 631
(二)管理 635
(三)师资 635
(四)经费 636
(五)革命根据地教育 637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 640
(一)各类教育 641
(二)教育管理 651
(三)师资状况 653
(四)经费 设施 657
一、晚清民国时期的科技 661
科技 661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 663
(一)科技组织 663
(二)科技普及 666
(三)科技研究 669
(四)科技管理 672
卫生 675
一、晚清时期的医疗卫生 675
二、民国时期的医疗卫生 676
(一)中医 676
(二)西医 676
(三)防疫 676
(四)革命根据地医疗卫生 677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医疗卫生 677
(一)卫生防疫 679
(二)血吸虫病防治 682
(三)医疗 685
(四)妇幼保健 687
(五)药政管理 688
(六)卫生人员 689
(七)卫生经费 医疗设备 691
体育 695
一、晚清民国时期的体育 695
(一)民间体育 695
(二)中小学体育 696
(三)竞赛活动 696
(四)革命根据地体育 696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 697
(一)群众体育 697
(二)学校体育 698
(三)体育训练 699
(四)体育竞赛 700
新闻 713
一、民国时期的新闻 713
(一)报刊 713
(二)收音 714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 714
(一)报刊 715
(二)广播 716
(三)电视 718
文艺 721
一、晚清时期的文艺 721
二、民国时期的文艺 726
(一)戏剧 曲艺 音乐 726
(四)电影 727
(三)图书 727
(二)美术 书法 727
(五)著作 728
(六)革命文艺 729
(七)抗日文艺 734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 735
(一)群众文化 736
(二)文艺形式 739
(三)文艺创作 742
(四)电影 748
(五)图书 750
(六)文物 751
(七)档案 756
(八)史志 756
(二)林业习俗 759
(一)农业习俗 759
一、生产习俗 759
民俗 759
(三)渔业习俗 760
(四)建造习俗 760
(五)商业习俗 760
二、生活习俗 760
(一)服饰 760
(二)饮食 761
(三)居住 762
(四)行动 762
三、节日习俗 762
(一)春节 762
(五)六月六 763
(四)端午 763
(三)清明 763
(二)元宵 763
(六)吃新 764
(七)中元 764
(八)中秋 764
(九)重阳 764
四、礼仪习俗 764
(一)嫁娶 764
(二)生育 765
(三)寿诞 765
(四)丧葬 765
(五)祭祀 766
宗教 767
一、佛教 767
二、道教 767
四、基督教 768
三、天主教 768
方言 770
一、语音 770
二、语汇 780
三、语法 785
(一)词的构形 785
(二)词语组合 786
(三)几种特殊句式 787
四、俗语 谚语 歇后语 787
(一)俗语 787
(二)谚语 788
(三)歇后语 789
人物编 793
综述 793
人物传 795
人物录 829
人物表 839
一、革命烈士 839
二、国民政府军抗日阵亡将士 843
英模谱 849
一、红军将士谱 849
二、劳动模范谱 851
附录 859
一、参阅资料要目 859
二、地方文献辑存 861
三、历代修志荟要 870
四、古诗词选辑 873
五、民间传说 882
后记 887
阳新县志编纂委员会及编辑人员名单 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