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军制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1
一、军制的定义 2
二、军制学的研究范围 5
第二节 军制学的形成与发展 7
一、古代对军制的研究与探索 7
二、资产阶级军制学说的产生与发展 11
三、无产阶级军制学说的产生与发展 16
第三节 军制学的理论体系 18
一、军制基础理论 19
二、军制应用理论 21
三、军制史学 22
四、比较军制学 23
第四节 军制学的学科地位、特点及主要相关学科 24
一、军制学的地位、特点 24
二、军制学的主要相关学科 27
第二章 军制的构成要素 29
第一节 军制构成要素概述 29
一、军制构成的四个要素 29
二、军制各要素的地位和相互联系 31
第二节 概念系统分析 35
一、概念系统的层次结构 35
二、概念系统的形成 37
三、建构概念系统的基本要求 39
第三节 规则系统分析 42
一、规则分类 42
二、规则定型 44
三、规则系统的完善化 46
一、组织系统的基本结构 48
第四节 组织系统分析 48
二、组织系统的内部优化 51
第五节 设备系统分析 53
一、设备类别 53
二、设备系统的完善化 55
三、设备系统的现代化 57
第三章 军制的决定与制约因素 59
第一节 军制决定与制约因素概述 59
一、决定与制约军制的主要因素 59
二、诸因素对军制制约作用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62
一、生产力对军制产生和形成的推动 63
第二节 军制与社会生产力 63
二、生产力对军制发展变化的推动 65
三、生产力推动军制发展变革的非均衡性 71
第三节 军制与社会生产关系 72
一、生产关系性质对军制阶级属性的制约 72
二、生产关系对各阶级间军事义务的制约 74
三、生产关系对军队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制约 77
四、生产关系变革对军制变革的影响 78
一、国体对军事领导指挥体制的制约 80
第四节 军制与政治制度 80
二、政体对军事组织体制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制约 83
三、政治制度的进步与落后对军制的影响 87
第五节 军制与军事战略、战争形态 91
一、军事战略对军制的制约 91
二、战争形态对军制的制约 94
第六节 军制与人口、地理条件、民族文化传统 97
一、人口对军制的制约 97
二、地理条件对军制的制约 98
三、民族文化传统对军制的制约 98
一、军制形式的含义 101
第一节 军制形式概述 101
第四章 军制的形式 101
二、军制形式的特点 103
三、军制形式的类别 106
第二节 军制的制定法规范形式 110
一、宪法形式 111
二、基本法律形式 113
三、法律形式 115
四、法规形式 116
五、规章形式 119
一、习惯法形式 120
第三节 军制的其他法律规范形式 120
二、君主敕令形式 122
三、判例法形式 124
四、国际条约形式 126
第四节 军制的非法律规范形式 128
一、军事原则形式 131
二、政党规范形式 131
三、政策文件形式 133
第五章 军制的功能 135
第一节 军制功能的涵义及其特征 135
一、军制功能的涵义 135
二、军制功能的基本特征 136
一、军事关系确定与维护功能的一般表现 140
第二节 军事关系确定与维护功能 140
二、军事关系确定与维护功能的特殊表现 142
第三节 军事行为规范与调控功能 147
一、军事行为规范与调控功能的一般表现 147
二、军事行为规范与调控功能的特殊表现 150
第四节 军制功能综合分析 154
一、军制在军事力量建设中的作用 154
二、军制对战争胜负的影响 157
一、军制的阶级性特征 160
第六章 军制的基本特征 160
第一节 军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 160
二、军制的社会性特征 163
三、军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的区别与联系 165
第二节 军制的目的性与手段性的辩证统一 167
一、军制的目的性特征 167
二、军制的手段性特征 168
三、军制的目的性与手段性的区别与联系 170
第三节 军制的强制性与民主性的辩证统一 172
一、军制的强制性特征 172
二、军制的民主性特征 174
三、军制的强制性与民主性的区别与联系 177
第四节 军制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的辩证统一 180
一、军制的稳定性特征 180
二、军制的变动性特征 182
三、军制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的区别与联系 185
第七章 军制发展变化的基本形态 187
第一节 社会形态变化与军制的飞跃式发展 187
一、军事领导体制的发展演变 187
二、武装力量体制的发展演变 194
三、兵役制度的发展演变 200
第二节 战争形态变化与军制的飞跃式发展 205
一、冷兵器战争形态下的军事制度 205
二、热兵器战争形态下的军事制度 208
三、机械化战争形态下的军事制度 213
第三节 军事制度的渐进式发展 218
一、军事制度在实现完善化过程中的渐进发展 218
二、军事制度在民族文化嬗变过程中的渐进发展 220
三、军事制度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的渐进发展 223
四、军事制度在积极的借鉴中获得发展 224
一、掌兵制度与养兵制度的有机组合 227
第八章 军制的体系结构 227
第一节 军制体系的种类结构 227
二、军事关系调整制度与军事活动管理制度的有机组合 234
第二节 军制体系的层次结构 241
一、军制体系的层次结构分析 241
二、层次结构的内在联系 245
第三节 军制体系结构的相对性 248
一、军制体系结构相对性的表现 248
二、研究军制体系结构相对性的实践意义 251
一、国防领导体制的地位与作用 254
第一节 国防领导体制 254
第九章 国防基本制度 254
二、国防领导体制的构成 255
三、确立国防领导体制的主要原则 259
第二节 武装力量体制 261
一、武装力量体制的地位与作用 261
二、武装力量体制的构成 262
三、确立武装力量体制的主要原则 264
第三节 国防经济管理体制 266
一、国防经济管理体制的地位与作用 266
二、国防经济管理体制的构成 267
三、确立国防经济管理体制的原则 270
第四节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管理体制 272
一、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管理体制的地位与作用 272
二、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管理体制的构成 273
三、确立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管理体制的原则 275
第五节 兵役制度 277
一、兵役制度的地位与作用 277
二、兵役制度的类型及内容 279
三、确立兵役制度的原则 281
一、国防教育制度的地位与作用 283
第六节 国防教育制度 283
二、国防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 284
三、确立国防教育制度的原则 286
第七节 民防制度 288
一、民防制度的地位与作用 288
二、民防制度的主要内容 289
三、确立民防制度的原则 291
第八节 战争动员制度 292
一、战争动员制度的地位与作用 292
二、战争动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293
三、确立战争动员制度的原则 295
第十章 军队体制编制 298
第一节 军队总体结构 298
一、军种结构 298
二、层次结构 300
三、职能结构 302
第二节 军队领导指挥体制 305
一、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的基本结构 305
二、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的基本类型 309
三、总部、军种、战区、军区领导指挥体制 310
第三节 陆军体制编制 314
一、陆军整体结构 315
二、陆军领导指挥体制 316
三、陆军兵种体制 317
四、陆军野战部队体制 317
五、陆军军事训练体制 318
六、陆军后勤体制 318
七、陆军装备管理体制 319
八、陆军编制 320
一、海军整体结构 321
第四节 海军体制编制 321
二、海军领导指挥体制 324
三、舰队体制 326
四、海军基地体制 327
五、海军航空兵体制 328
六、海军军事训练体制 329
七、海军后勤体制 330
八、海军装备管理体制 331
九、海军编制 332
一、空军整体结构 333
第五节 空军体制编制 333
二、空军领导指挥体制 334
三、空军部队体制 335
四、空军军事训练体制 336
五、空军后勤体制 337
六、空军装备管理体制 338
七、空军编制 339
第六节 战略导弹部队体制编制 340
一、战略导弹部队整体结构 340
二、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指挥体制 341
三、战略导弹部队作战保障体制 342
四、战略导弹部队装备保障体制 343
五、战略导弹部队后勤体制 344
六、战略导弹部队编制 345
第七节 院校体制编制 346
一、院校体制编制的地位与作用 346
二、院校领导管理体制 347
三、院校培训体制 348
第十一章 军队工作制度 350
第一节 军事训练管理工作制度 350
一、部队训练管理工作制度 351
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制度 353
第二节 行政管理工作制度 356
一、岗位责任制度 356
二、日常生活管理制度 356
三、民主管理制度 357
四、行政教育制度 357
五、奖惩制度 359
六、检查整顿制度 359
第三节 部队武器装备管理工作制度 360
一、计划申请制度 360
四、保管制度 361
二、分配调整制度 361
三、交接制度 361
五、检查整顿制度 362
六、封存制度 362
七、动用使用制度 363
八、维修制度 363
九、退役报废制度 364
十、统计制度 364
第四节 人事管理工作制度 365
二、定期补退制度 366
一、规划计划制度 366
三、培训制度 367
四、使用制度 367
五、调配制度 368
六、考评制度 368
七、军衔制度 369
八、福利待遇制度 369
九、安置制度 369
第五节 政治工作制度 370
一、组织工作制度 370
三、宣传教育工作制度 371
二、干部工作制度 371
四、文化工作制度 372
五、政法工作制度 372
六、群众工作制度 373
七、联络工作制度 374
第六节 后勤工作制度 374
一、物资管理制度 375
二、财务管理制度 375
四、军交管理制度 376
三、军需管理制度 376
五、油料管理制度 377
六、营产管理制度 377
七、卫生勤务管理制度 377
第七节 战场管理工作制度 378
一、战场行为管理制度 378
二、战场防护管理制度 378
三、阵地管理制度 379
四、交通和车辆管理制度 379
六、航空管制制度 380
七、电磁频谱管制制度 380
五、海上航道管制制度 380
八、民工管理制度 381
九、俘虏管理制度 381
十、打扫战场制度 381
第十二章 军制的制定 383
第一节 军制制定的基本依据 383
一、理论依据 383
二、法律依据 385
三、政策依据 387
四、实践依据 389
一、军制制定的一般原则 391
第二节 军制制定的基本原则 391
二、军制制定的特殊原则 395
三、贯彻军制制定原则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399
第三节 军制制定的基本程序 402
一、法律规范形式的军事制度制定程序 402
二、非法律规范形式的军事制度制定程序 408
第十三章 军制的实施 409
第一节 军制实施的相关因素 409
一、国家的政治体制 409
二、国防与军队建设的法制化程度 411
三、军制实施主体的状况 413
四、军制规范对象的条件 415
第二节 军制实施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416
一、基本原则 416
二、基本要求 420
第三节 军制实施的主要环节与方法 422
一、拟订计划 422
二、宣传教育 423
三、检查指导 426
四、考核监督 427
一、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 430
第十四章 当代军制改革 430
第一节 当代军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430
二、新军事革命的掀起 434
三、军事战略的调整 438
第二节 当代军制改革的新特点 442
一、当前世界各国军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442
二、当代军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445
第三节 当代军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450
一、指挥体制发展趋势 451
二、科技装备管理体制发展趋势 452
三、后勤保障体制发展趋势 453
四、部队编成发展趋势 454
五、院校教育体制发展趋势 455
六、兵役制度发展趋势 456
七、国防动员体制发展趋势 458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军制改革 460
一、我国新时期军制改革的理论指南 460
二、我国新时期军制改革的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 466
第十五章 军制学的研究方法 474
第一节 军制学的根本研究方法 474
一、军制学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必要性 475
二、军制学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478
第二节 军制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485
一、共性研究与个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485
二、整体性研究与分解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487
三、比较研究与单一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488
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488
第三节 军制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491
一、根据不同研究课题采取的不同方法 491
二、根据不同研究阶段采取的不同方法 495
后记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