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TCP/IP进行网际互连 第1卷 原理、协议和体系结构 第3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D.E.科默)Douglas E.Comer著;林瑶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5346075
  • 页数:4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计算机网络经典性教科书(现在是第三版)。它是目前美国大多数大学里所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前国内外能见到的各种有关TCP/IP的书籍,其主要内容均出自本书。本书的特点是:强调原理,概念准确,深入浅出,内容丰富且新颖。全书共分为三卷。第1卷是最基本的,从TCP/IP的基本概念讲起,讨论了TCP/IP的主要协议和整个的体系结构。各章之后还附有很多很好的练习题。书后还有两个附录,给出了RFC指南和重要的词汇表。本书可供计算机和通信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作为教科书和学习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科研和技术开发的人员参考。

1.1 网际互连的动机 1

1.2 TCP/IP互连网 1

第1章 引言与概述 1

1.3 互连网的服务 2

1.4 互连网的历史和范围 4

1.5 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 6

1.6 IAB的重新组织 7

1.7 Internet协会 8

1.8 Internet RFC 8

1.10 未来的发展和技术 9

9.16 获得子网地址掩码 9

1.9 Internet协议和标准化 9

1.11 本书的组织 10

1.12小结 11

2.2 网络通信的两种途径 12

第2章 底层网络技术的回顾 12

2.1 引言 12

2.3 广域网和局域网 13

2.4 以太网技术 14

2.5 光纤分布式数据互连 23

2.6 异步传输模式 25

2.7 ARPANET技术 26

2.8 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组网 28

2.9 ANSNET 31

2.11 使用TCP/IP的其他技术 32

2.10 一个规划中的广域主干网 32

2.12 小结和结论 34

3.1 引言 36

3.2 应用级互连 36

3.3 网络级互连 36

第3章 网际互连的概念和体系结构模型 36

3.4 Internet的性质 37

3.5 Internet的体系结构 38

3.6 通过IP路由器互连 38

3.7 用户的观点 39

3.8 所有的网络是平等的 40

3.9 未解答的问题 40

3.10 小结 41

4.3 IP地址的三个主要类别 43

4.1 引言 43

第4章 Internet的地址 43

4.2 通用标识符 43

4.4 地址指定网络连接 44

4.5 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45

4.6 有限的广播 45

4.7 把零解释成“本” 45

4.8 Internet编址方法的缺陷 46

4.9 点分十进制表示法 47

4.10 回送地址 48

4.11 特殊地址约定小结 48

4.12 Internet编址管理机构 49

4.13 一个例子 49

4.15 小结 51

4.14 网络字节顺序 51

第5章 网络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ARP) 53

5.1 引言 53

5.2 地址转换问题 53

5.3 两种类型的物理地址 53

5.4 通过直接映射转换 54

5.5 通过动态绑定转换 54

5.6 地址转换高速缓存 55

5.7 ARP的改进 55

5.9 ARP实现 56

5.8 ARP与其他协议之间的关系 56

5.10 ARP的封装与标识 57

5.11 ARP的协议格式 58

5.12 小结 59

第6章 在启动时确定Internet地址(RARP) 61

6.1 引言 61

6.2 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 62

6.3 计时RARP事务 63

6.4 RARP主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 63

6.5 小结 64

7.3 Internet的体系结构和思想 65

7.4 不可靠投递的概念 65

7.2 虚拟网络 65

7.1 引言 65

第7章Internet协议:无连接数据报投递 65

7.5 无连接投递系统 66

7.6 Internet 协议的目的 66

7.7 Internet数据报 67

7.8 Internet数据报选项 73

7.9 小结 77

第8章Internet协议:IP数据报的选路 79

8.1 引言 79

8.2 在Internet中选路 79

8.3 直接投递和间接投递 80

8.4 表驱动IP选路 81

8.5 下一站选路 82

8.6 默认路由 83

8.7 特定主机路由 83

8.9 用IP地址选路 84

8.8 IP选路算法 84

8.10 处理传入的数据报 85

8.11 建立选路表 86

8.12小结 87

第9章Internet协议:差错与控制报文(ICMP) 89

9.1 引言 89

9.2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89

9.3 差错报告与差错改正 90

9.4 ICMP报文投递 90

9.5 ICMP报文格式 91

9.8 目的站不可达报告 92

9.6 检测目的站的可达性与状态(Ping) 92

9.7 回送请求和应答报文格式 92

9.9 拥塞和数据流控制 94

9.10 源站抑制报文格式 94

9.11 路由器的改变路由请求 94

9.12 检测兜圈子或过长的路由 96

9.13 报告其他问题 97

9.14 时钟同步和传送时间估计 98

9.15 信息请求和回答报文 98

9.17 小结 99

10.2 相关情况的回顾 102

10.3 使网络数目最小 102

10.1 引言 102

第10章 子网与超网的地址扩展 102

10.4 透明路由器 103

10.5 委托ARP 104

10.6 子网编址 105

10.7 子网编址的灵活性 107

10.8 带掩码的子网的实现 108

10.9 子网掩码表示 108

10.10 存在子网时的选路 109

10.11 子网选路算法 110

10.12 统一的选路算法 110

10.13 子网掩码的维护 111

10.14 到子网的广播 111

10.15 超网编址 112

10.16 构成超网对选路的影响 113

10.17小结 114

第11章 协议的分层 116

11.1 引言 116

11.2 多个协议的必要性 116

11.3 协议软件在概念上的层次 117

11.4 各层的功能 118

11.5 X.25以及与ISO模型的关系 119

11.6 X.25与Internet分层法的区别 122

11.7 协议分层的原则 123

11.8 在现有的底层网络中分层 125

11.9 TCP/IP模型中的两个重要分界线 126

11.11 复用与去复用的基本概念 127

11.10 分层的缺点 127

11.12 小结 129

第12章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31

12.1 引言 131

12.2 确定最终目的站 131

12.3 用户数据报协议 132

12.5 UDP的伪首部 133

12.6 UDP的封装与协议的分层 134

12.7 层次的划分及UDP校验和的计算 135

12.8 UDP的复用、去复用和端口 135

12.9 保留的和可用的UDP端口编号 136

12.10 小结 137

13.2 对数据流投递的需求 140

13.3 可靠投递服务的特性 140

13.1引言 140

第13章 可靠的数据流运输服务(TCP) 140

13.4 提供可靠性 141

13.5 滑动窗口的概念 142

13.6 传输控制协议 145

13.7 端口、连接与端点 145

13.8 被动打开与主动打开 147

13.9 报文段、数据流和序号 147

13.10 可变窗口大小与流量控制 148

13.11 TCP报文段的格式 149

13.12 带外数据 150

13.13 最大报文段长度选项 150

13.14 TCP校验和的计算 151

13.15 确认与重传 152

13.16 超时与重传 153

13.17 往返时间样本的精确测量 154

13.18 Karn算法与定时器补偿 155

13.19 对大时延方差的对策 156

13.20 对拥塞的响应 156

13.21 建立一个TCP连接 158

13.22 初始序号 159

13.23 关闭一个TCP连接 159

13.24 TCP连接的复位 160

13.25 TCP状态机 161

13.26 强迫数据投递 161

13.27 保留的TCP端口号 162

13.28 TCP的性能 163

13.29 糊涂窗口综合症与短分组 164

13.30 糊涂窗口综合症的避免 165

13.31 小结 167

第14章 选路:核心网络、对等网络与算法(GGP) 170

14.1 引言 170

14.2 选路表的产生 170

14.3 用部分信息进行选路 171

14.4 原始的Internet体系结构与核心 172

14.5 核心路由器 173

14.6 从核心体系结构到对等主干网结构 175

14.7 自动路由传播 176

14.8 矢量距离选路(Bellman-Ford算法) 177

14.9 网关到网关协议(GGP) 178

14.10 GGP报文格式 179

14.11 链接状态(SPF)选路 180

14.12 SPF协议 181

14.13 小结 181

第15章 选路:自治系统(EGP) 184

15.1 引言 184

15.2 给体系结构模型增加复杂性 184

15.3 一个基本思想:额外跳 184

15.4 自治系统的概念 186

15.5 外部网关协议(EGP) 187

15.6 EGP报文首部 188

15.7 EGP邻站获取报文 189

15.8 EGP邻站可达性报文 190

15.10 EGP选路更新报文 191

15.9 EGP轮询请求报文 191

15.11 从接收者的角度来度量 192

15.12 EGP的主要限制 193

15.13 技术问题 195

15.14 Internet体系结构的分散化 196

15.15 超出自治系统的范围 196

15.16 小结 197

第16章 选路:在一个自治系统中(RIP,OSPF,HELLO) 199

16.1 引言 199

16.2 静态的与动态的内部路由 199

16.3 选路信息协议(RIP) 201

16.4 HELLO协议 206

16.5 将RIP,HELLO和EGP组合起来 207

16.6 开放SPF协议(OSPF) 208

16.7 用部分信息选路 213

16.8 小结 214

第17章Internet组播(IGMP) 216

17.1 引言 216

17.2 硬件广播 216

17.3 硬件组播 216

17.4 IP组播 217

17.5 IP组播地址 218

17.6 从IP组播到以太网组播的映像 218

17.7 把IP扩展成可处理组播 219

17.8 Internet群组管理协议 219

17.9 IGMP的实现 220

17.10 群组成员状态的转换 220

17.11 IGMP报文格式 221

17.12 组播地址的指派 222

17.13 选路信息的传播 222

17.14 Mrouted程序 222

17.15 小结 224

第18章 ATM网络上的TCP/IP 226

18.1 引言 226

18.2 ATM硬件 226

18.3 大型ATM网络 227

18.4 ATM网络的逻辑表示 227

18.5 两种ATM连接范例 228

18.6 通道、电路与标识符 229

18.7 ATM信元的运输 230

18.8 ATM适配层 230

18.9 AAL5的收敛、分段与重组 232

18.11 分组的类型与复用 233

18.10 数据报的封装与IP MTU的大小 233

18.12 在ATM网络中IP地址的绑定 234

18.13 逻辑IP子网的概念 235

18.14 连接管理 236

18.15 LIS内部的地址绑定 236

18.16 ATMARP的分组格式 237

18.17 用ATMARP分组确定地址 239

18.18 服务器数据库表项的获得 240

18.19 服务器中的超时ATMARP信息 240

18.20 主机或路由器中的超时ATMARP信息 241

18.21 小结 241

19.2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244

19.3 一个简单的例子:UDP回应(Echo)服务器 244

19.1 引言 244

第19章 客户机-服务器的交互模型 244

19.4 时间和日期服务 246

19.5 服务器的复杂性 247

19.6 RARP服务器 248

19.7 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不同的方法 248

19.8 小结 249

第20章 插口接口 251

20.1 引言 251

20.2 UNIX I/O范例与网络I/O 251

20.3 在UNIX上增添网络I/O 252

20.4 插口的抽象化 252

20.6 插口的继承与终止 253

20.5 创建一个插口 253

20.7 指明本地地址 254

20.8 将插口连接到目的地址 255

20.9 通过插口发送数据 255

20.10 通过插口接收数据 256

20.11 获得本地和远地插口地址 258

20.12 获得并设置插口选项 258

20.13 指明服务器的队列长度 259

20.14 服务器是怎样接受连接的 259

20.15 处理多重服务的服务器 260

20.16 获取与设置主机名字 260

20.17 获取与设置内部主机域 261

20.18 BSD UNIX网络库调用 261

20.20 IP地址处理程序 262

20.19 网络字节序转换程序 262

20.21 访问域名系统 263

20.22 获取主机信息 264

20.23 获取网络信息 265

20.24 获取协议信息 265

20.25 获取网络服务信息 266

20.26 客户机举例 266

20.27 服务器举例 268

20.28 小结 271

第21章 自举与自动配置(BOOTP,DHCP) 273

21.1 引言 273

21.2 需要一种与RARP不同的协议 273

21.4 BOOTP的重传策略 274

21.3 用IP来确定IP地址 274

21.5 BOOTP的报文格式 275

21.6 两步自举的过程 276

21.7 特定厂商字段 276

21.8 动态配置的必要性 277

21.9 动态主机配置 278

21.10 动态IP地址分配 278

21.11 获取多重地址 279

21.12 地址获取状态 279

21.13 早期租用终止 280

21.14 租用更新状态 281

21.15 DHCP报文格式 282

21.17 选项过载 283

21.16 DHCP选项与报文类型 283

21.18 DHCP与域名 284

21.19 小结 284

第22章 域名系统(DNS) 287

22.1 引言 287

22.2 机器的名字 287

22.3 非等级的名字空间 288

22.4 分级的名字 288

22.5 名字管理的授权 289

22.6 子集的管理 289

22.7 TCP/IP Internet的域名 290

22.8 正式与非正式的Internet域名 290

22.9 已命名项目与名字的语法 292

22.10 将域名映射到地址 293

22.11 域名转换 294

22.13 高速缓存:高效率的关键 295

22.12 高效率的转换 295

22.14域服务器的报文格式 296

22.15 压缩的名字格式 299

22.16 域名的缩写 299

22.17 反向映射 300

22.18 指针查询 300

22.19 对象类型与资源记录内容 301

22.20 获得子域的管理权 302

22.21 小结 302

第23章 应用:远程登录(TELNET,Rlogin) 304

23.1 引言 304

23.2 远程交互式计算 304

23.3 TELNET协议 305

23.4 适应异构性 306

23.5 控制远地命令的传送 307

23.6 强制服务器读取一个控制功能 308

23.7 TELNET选项 309

23.8 TELNET选项协商 310

23.9 rlogin(BSD UNIX) 310

23.10小结 311

第24章 应用:文件传送与存取(FTP,TFTP,NFS) 313

24.1 引言 313

24.2 文件的存取与传送 313

24.3 联机共享式存取 313

24.4 通过文件传送共享 314

24.5 FTP:TCP/IP主要的文件传输协议 314

24.7 FTP进程模型 315

24.6 FTP的特点 315

24.8 TCP端口号码的分配 316

24.9 从用户观点看FTP 317

24.10 匿名FTP会话举例 317

24.11 TFTP 319

24.12 NFS 320

24.13 NFS的实现 320

24.14 远地过程调用(RPC) 321

24.15小结 322

第25章 应用:电子邮件(822,SMTP,MIME) 324

25.1 引言 324

25.2 电子邮件 324

25.4 别名的扩展与邮件转发 325

25.3 邮箱的名字与别名 325

25.5 网际互连与邮件的关系 326

25.6 电子邮件服务的TCP/IP标准 327

25.7 电子邮件的地址 328

25.8 伪域地址 329

25.9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 329

25.10 非ASCII码数据的MIME扩展 331

25.11 MIME多部分报文 332

25.12 小结 333

第26章 应用: Internet的管理(SNMP,SNMPv2) 335

26.1 引言 335

26.2 管理协议的分层 335

26.3 体系结构模型 336

26.4 协议的体系结构 337

26.6 管理信息结构 338

26.5 MIB变量的例子 338

26.7 用ASN.1进行形式定义 339

26.8 MIB对象名字的结构和表示 339

26.9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343

26.10 SNMP的报文格式 344

26.11 SNMP报文编码举例 346

26.12 小结 346

第27章 协议相关性概要 348

27.1 引言 348

27.2 协议相关性 348

27.3 应用程序访问 349

27.4 小结 350

28.1 引言 351

28.2 保护资源 351

第28章Internet的安全性和防火墙设计 351

28.3 对信息政策的需要 352

28.4 通信、协作和相互不信赖 353

28.5 Internet安全性的机制 353

28.6 防火墙和互连网的访问 355

28.7 多重连接和最薄弱环节 355

28.8防火墙的实现和高速硬件 356

28.9 分组级的过滤器 357

28.10 安全性与分组过滤器的规范 357

28.11 客户受限访问的后果 358

28.12 通过防火墙的访问服务 359

28.13 防火墙体系结构的细节 360

28.14 残段网络 360

28.15 防火墙的另一种实现方法 361

28.17 小结 362

28.16 监视与记录 362

第29章 TCP/IP的未来(IPng,Ipv6) 364

29.1 引言 364

29.2 为什么要改变TCP/IP和Internet 364

29.3 改变Ipv4的动机 365

29.4 通向新版IP的之路 366

29.5 下一个IP的名字 366

29.6 IPv6的特点 367

29.7 IPv6数据报的一般形式 368

29.8 IPv6基本首部格式 368

29.9 IPv6的扩展首部 369

29.10 IPv6数据报的分析 370

29.11 IPv6的分片和重组 371

29.12 端到端分片的后果 371

29.13 IPv6源站选路 372

29.14 IPv6的选项 373

29.15 IPv6地址空间的大小 374

29.16 IPv6的冒号十六进制表示 374

29.17 三种基本IPv6地址类型 375

29.18 广播和组播的二重性 375

29.19 工程选择与模拟广播 376

29.20 建议的IPv6地址空间指派 376

29.21 IPv4地址的编码和过渡 376

29.22 提供者、用户以及地址等级 378

29.23 附加等级 378

29.24 小结 379

附录1 RFC指南 381

附录2 网际互连术语和缩写词汇表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