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明考主编;建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群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1412294
  • 页数:949 页
图书介绍:本志上限追溯到各类事物开端,下限断至1993年,全书按先自然后社会、先政治后经济、先物质后精神的顺序编排,设32篇,包括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综述、工商行政、物价等。

总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篇 建置 46

第一章 隶属沿革 46

第一节 清及其以前隶属 46

第二节 民国时期隶属 4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 47

第二章 疆域变迁 47

第三章 行政区划 48

第一节 清及其以前行政区划 48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5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 54

附:水吉县建置 59

第四章 乡镇 农场 60

第一节 乡镇 60

第二节 农场 64

附:地名变更表 65

第二篇 自然地理 70

第一章 地质 70

第一节 岩石 71

第二节 地层 72

第三节 构造 73

第一节 地势 75

第二节 地貌类型 75

第二章 地貌 75

第三节 山脉山峰 77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80

第一节 日照 辐射 81

第二节 气温 地温 82

第三节 气压与风 87

第四节 云与雾 88

第五节 降水 90

第六节 湿度 蒸发 92

第七节 物候 93

第四章 水文 95

第一节 溪流 95

第二节 地表水 96

第三节 地下水 97

第四节 径流 98

第五节 水位 水质 98

第五章 土壤 100

第一节 山地土壤 100

第二节 农地土壤 101

第六章 自然资源 102

第一节 植物资源 102

第二节 野生动物 103

第三节 矿藏资源 105

第七章 自然灾异 108

第一节 火灾 108

第二节 旱灾 111

第三节 冰雹 112

第四节 寒冻 113

第五节 风灾 114

第六节 病虫害 115

第七节 雷暴 雷击 115

第八节 地震 116

第三篇 人口 117

第一章 人口源流与分布 117

第一节 人口源流 117

第二节 人口变动 119

第三节 人口分布 121

第一节 姓氏构成 123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23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24

第三节 性别构成 125

第四节 职业构成 126

第五节 民族构成 127

第六节 家庭结构 127

第三章 人口素质 129

第一节 身体素质 129

第二节 文化素质 130

第四章 计划生育 13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31

第二节 管理工作 131

第四节 婚育政策 133

第三节 节育工作 133

第五节 工作成效 134

第四篇 经济综述 138

第一章 经济发展速度 138

第一节 三年恢复时期 138

第二节 “一五”计划时期 138

第三节 “二五”计划和三年调整时期 138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139

第五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 139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 140

第一节 农业体制改革 140

第二节 企业体制改革 142

第三节 流通体制改革 145

第四节 金融体制改革 146

第五节 劳动管理体制改革 147

第六节 住房制度改革 147

第三章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 147

第一节 产业结构 147

第二节 社会总产值 149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 149

第四节 人民生活水平 150

第五篇 计划 统计 标准 计量 152

第一章 计划管理 152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 152

第二节 计划制定和实施 153

第三节 计划管理范畴 154

第二章 统计管理 156

第一节 统计报表 156

第二节 统计调查 157

第三节 统计分析 158

第三章 标准 计量 159

第一节 计量演变 159

第二节 计量器具 160

第三节 计量管理 160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161

第五节 质量管理 162

第一节 市场管理 163

第六篇 工商行政 物价 163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163

第二节 工商登记 166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 168

第四节 个体商贩管理 170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171

第二章 物价管理 173

第一节 商品价格 173

第二节 物价演变 174

第三节 商品比价 177

第四节 物价检查 179

第一节 耕地 183

第七篇 农业 183

第一章 农业生产力 183

第二节 劳动力 187

第三节 农机具 188

第四节 农田水利 193

第二章 农业所有制 196

第一节 封建所有制 196

第二节 个体所有制 197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197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198

第一节 农业产业构成 199

第二节 种植业构成 199

第三章 农业经济结构 199

第三节 劳动力从业构成 200

第四章 种植业 201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01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02

第三节 莲子 花果 206

第五章 农技农艺 210

第一节 耕作制度 210

第二节 良种推广 211

第三节 栽培技术 213

第四节 农业投入 215

第一节 经营机构 217

第二节 禽畜饲养 217

第六章 畜牧水产业 217

第三节 水产养殖 226

第八篇 林业 232

第一章 森林资源 232

第一节 面积 232

第二节 蓄积量 232

第三节 主要树种 235

第二章 森林权属 237

第一节 林权变革 237

第二节 林权纠纷处理 239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40

第三章 造林育林 240

第二节 造林 241

第三节 育林 244

第四章 森林保护 245

第一节 护林组织和机构 246

第二节 防火护林 247

第三节 防治病虫害 248

第五章 资源利用 249

第一节 采集 运输 250

第二节 木材产销 252

第三节 综合利用 254

第六章 林区建设和管理机构 256

第一节 生产建设 256

第二节 基本建设 257

第三节 管理机构 258

第九篇 茶业 261

第一章 经营体制 26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61

第二节 所有制形式 262

第三节 管理制度 263

第二章 茶树种植 266

第一节 茶园建设 266

第二节 茶苗繁殖 267

第三节 茶类演变 268

第一节 茶区 270

第二节 产量 270

第三章 茶区 产量 270

第四章 制茶工艺 271

第一节 一次性加工 271

第二节 初制 271

第三节 精制 272

第五章 科技推广 273

第一节 茶园管理 273

第二节 机具革新 275

第三节 良种推广繁殖 277

第十篇 工业 279

第一章 经营体制 279

第一节 个体、私营企业 279

第二节 集体企业 280

第三节 国营企业 282

第四节 合资企业 283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84

第一节 电力 284

第二节 机械 286

第三节 化工 287

第四节 电机 电子 289

第五节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289

第六节 森工 290

第七节 矿冶 291

第八节 建材 292

第十节 印刷 293

第九节 造纸 293

第十一节 皮革制品 294

第十二节 纺织 295

第十三节 缝纫 296

第十四节 食品饮料 296

第十五节 医药 299

第十六节 陶瓷制品 299

第十七节 生藤棕草制品 300

第三章 名优产品 300

第一节 省优产品 301

第二节 部优产品 302

第四章 企业管理 303

第一节 企业领导体制 303

第二节 计划管理 304

第三节 民主管理 305

第四节 财务管理 305

第五节 质量管理 306

第六节 基础工作 307

第十一篇 交通 邮电 308

第一章 道路 308

第一节 陆路 309

第二节 水路 319

第二章 运输 322

第一节 水运 322

第二节 陆运 323

第三节 汽车运输 324

第四节 搬运装卸 327

第三章 邮电 328

第一节 邮政 329

第二节 电信 333

第四章 管理 338

第一节 交通管理 338

第二节 邮电管理 344

第十二篇 商业 347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 347

第一节 个体、私营企业 347

第二节 集体企业 348

第三节 公私合营企业 348

第五节 联营企业 349

第四节 国有企业 349

第一节 工业品购销 350

第二章 商品购销 350

第二节 农副产品购销 351

第三节 物资购销 353

第四节 石油、煤炭购销 356

第五节 烟草专卖 357

第三章 商业网点 359

第一节 批发和零售网点 359

第二节 集市贸易 359

第一节 体制 361

第二节 民主办社 361

第四章 代销合作 361

第三节 业务经营 362

第四节 基层机构 364

第五章 粮油经营 365

第一节 粮油购销 365

第二节 粮油管理 368

第六章 对外贸易 369

第一节 进出口 369

第二节 经济技术合作 370

第七章 饮食 服务 371

第一节 饮食业 371

第二节 服务业 372

第一节 调运 373

第八章 调运与仓储 373

第二节 仓储 374

第九章 商业管理 377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377

第二节 计划管理 377

第三节 经营管理 378

第四节 财务管理 380

第十三篇 财税 384

第一章 机构 384

第一节 财政机构 384

第二节 税务机构 384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85

第二章 财政 385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86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87

第四节 财政收支平衡状况 388

第三章 税制 389

第一节 赋税 389

第二节 工商税 389

第四章 税收 390

第一节 工商各税 390

第二节 收益各税 391

第三节 地方各税 391

第四节 特定各税 392

第五节 减免各税 393

第五章 管理与监督 394

第一节 财务管理 394

第二节 乡镇财务管理 397

第三节 财务监督 398

第四节 税收监督 399

第五节 税务管理 400

第六章 审计监督 404

第一节 国家审计 404

第二节 内部审计 409

第三节 审计调查 410

第一节 当铺 钱庄 413

第一章 金融机构 413

第十四篇 金融 413

第二节 银行 414

第三节 保险公司 415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 416

第二章 货币 416

第一节 货币种类 416

第二节 货币发行 418

第三节 货币流通 419

第四节 货币管理 420

第三章 银行业务 421

第一节 存款 421

第二节 信贷 423

第三节 结算 428

第四节 代理业务 429

第四章 信用合作 430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 430

第二节 城市信用社 432

第五章 保险 432

第一节 投保 432

第二节 理赔 433

第十五篇 城乡建设 435

第一章 市政建设 435

第一节 城廓 435

第二节 街道 436

第三节 城区交通 437

第四节 路灯 下水道 439

第五节 供水 439

第六节 市容 绿化 440

第二章 住宅建设 440

第一节 公房 441

第二节 商品房 441

第三节 私房 441

第四节 自管房 442

第三章 乡镇建设 442

第一节 水吉镇 443

第二节 童游镇 443

第三节 麻沙镇 445

第四节 其他乡镇 446

第四章 建筑业 448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48

第五节 老区 448

第二节 设计施工 449

第三节 民房格局装饰 450

第四节 建筑材料 450

第五章 土地管理 451

第一节 地籍管理 451

第二节 土地开发 452

第三节 建设用地管理 454

第四节 土地监察 454

第二节 房产管理 455

第六章 建设管理 45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55

第三节 规划管理 457

附:城市总体规划 457

第十六篇 环境保护 461

第一章 环境污染 461

第一节 废水污染 461

第二节 废气污染 464

第三节 废物污染 465

第四节 噪声污染 466

第二章 环境管理 466

第一节 监测 467

第二节 治理 469

第三节 管理 472

第三章 资源保护 473

第一节 水土资源保护 474

第二节 生物资源保护 481

第四章 机构 484

第一节 环境保护机构 484

第二节 环境卫生机构 485

第三节 水土保持机构 485

第四节 自然保护机构 485

第十七篇 政党 48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建阳县地方组织 487

第一节 中共建阳县委员会 487

第二节 中共建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491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494

第四节 县委重大工作 496

第五节 县委部门工作 51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522

第一节 国民党建阳县党部 522

第二节 基层组织 523

第三节 党务活动 523

附: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建阳分团 524

第三章 其他党派组织 524

第一节 中国青年党 524

第二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 525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525

第四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 526

第十八篇 政权 政协 527

第一章 县公署 县政府 527

第一节 县公署 527

第二节 县政府 528

第三节 县参议会 528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529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29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530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532

第四节 代表选举 539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 541

第一节 建国前县苏维埃政府 541

第二节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 543

附:乡(镇)人民政府机构 546

第三节 县直机关 547

第四节 政务纪要 549

第四章 县人民政协 553

第一节 政协建阳县委员会 554

第二节 县政协常务委员会 555

第十九篇 社会团体 564

第一章 工人组织 564

第一节 工会机构 564

第二节 工会代表大会 565

第三节 主要工作 566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573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 573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 577

第三章 妇女组织 579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79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 579

第三节 主要工作 580

第四章 农商组织 586

第一节 农会 586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586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588

第五章 其他社团 590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590

第二节 归国华侨联谊会 592

第三节 台湾同胞联谊会 593

第二十篇 公安 司法 594

第一章 公安 594

第一节 公安机构 594

第二节 打击反革命活动 596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598

第四节 治安管理 599

第五节 侦审 602

第六节 监管 603

第七节 户籍与出入镜管理 604

第八节 消防 606

第一节 检察机构 607

第二章 检察 607

第二节 检察制度 608

第三节 刑事检察 609

第四节 法纪检察 610

第五节 经济检察 611

第六节 林业检察 612

第七节 监所检察 613

第八节 控告与申诉检察 614

第三章 审判 616

第一节 法院机构 616

第二节 审判制度 617

第三节 审判工作 618

第四节 复查冤假错案 620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21

第一节 司法机构 621

第二节 法制宣传 622

第三节 人民调解 624

第四节 公证工作 624

第五节 律师工作 625

第二十一篇 民政 627

第一章 支前优抚 627

第一节 支前 627

第二节 拥军优属 628

第三节 国家抚恤 629

第一节 灾害救济 630

第二章 社会救济 630

第二节 时荒救济 632

第三节 困难定期补助 633

第三章 社会福利 634

第一节 五保户照顾 634

第二节 孤儿弃婴收养 634

第三节 残疾人工作 635

第四节 收容遣送 635

第四章 复退、离退休军人安置 636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 636

第五章 扶助老区 638

第一节 基点村分布 638

第二节 离退休军队干部安置 638

第二节 “五老”补助 639

第三节 老区建设 639

第六章 其他民政工作 640

第一节 婚姻登记 640

第二节 地名管理 640

第三节 区划工作 641

第四节 社团管理 642

第五节 殡葬改革 643

第二十二篇 人事 劳动 644

第一章 人员编制与录用 644

第一节 人员编制 644

第二节 官员、干部录用 645

第三节 劳动就业 646

第一节 官员、干部管理 650

第二章 人事管理 650

第二节 工人管理 654

第三章 薪俸 工资 657

第一节 官员薪俸 657

第二节 干部工资 657

第三节 工人工资 659

第四章 福利 661

第一节 干部福利 661

第二节 工人福利 663

第一节 劳保机构 665

第二节 劳动保护 665

第五章 劳动保护与保险 665

第三节 劳动保险 666

第四节 安全生产 667

第二十三篇 军事 669

第一章 武装防务 669

第一节 地方武装及军事机关 669

第二节 驻军 671

第三节 军事设施 673

第二章 兵役制度 674

第一节 征兵制 674

第二节 募兵制 675

第三节 志愿兵、义务兵制 675

第一节 组织建设 677

第三章 民兵建设 677

第二节 武器装备 678

第三节 军事训练 679

第四节 政治教育 680

第四章 兵事纪要 680

第一节 唐宋重要兵事 680

第二节 明清重要兵事 681

第三节 民国重要兵事 683

第四节 建国后重要兵事 684

第二十四篇 教育 686

第一章 旧式教育 686

第一节 县学 686

第三节 社学 687

第二节 书院 687

第四节 私垫 688

第二章 学前教育 688

第一节 幼儿教育 688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689

第三章 初等教育 689

第一节 学堂 689

第二节 学校 690

第四章 中等教育 694

第一节 普通中学 694

第一节 师范学校 698

第五章 专业教育 698

第二节 职业中学 698

第二节 农业中学 699

第三节 技工学校 699

第四节 卫生学校 699

第六章 考查 考试 702

第一节 成绩考查 702

第二节 初高中招生考试 703

第一节 民众教育 704

第二节 扫盲教育 704

第七章 成年教育 704

第三节 大中专院校招生考试 704

第三节 干部职工教育 706

第四节 广播电视教育 707

第五节 自学考试教育 708

第八章 教师队伍 709

第一节 人员 709

第二节 待遇 710

第九章 教育设施 712

第一节 教育经费 712

第二节 校舍设备 713

第三节 勤工俭学 71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15

第二节 科研机构 715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715

第二十五篇 科技 715

第三节 科技队伍 717

第二章 科技普及 717

第一节 科普宣传 717

第二节 科技情报 719

第三节 咨询服务 719

第四节 科技交流 720

第三章 科技研究与应用 721

第一节 科技研究 721

第二节 山区综合开发 723

第三节 “星火计划”项目 724

第一节 项目管理 725

第四章 科技管理 725

第二节 经费管理 728

第三节 成果管理 729

第二十六篇 文化 733

第一章 文学创作 733

第一节 诗词 733

第二节 散文 736

第三节 小说 737

第四节 剧目 738

第五节 民间文学 738

第二章 艺术创作 739

第一节 音乐 舞蹈 739

第二节 美术 书法 741

第五节 文艺活动 743

第三节 摄影 743

第四节 戏剧表演 743

第三章 电影 电视 747

第一节 电影 747

第二节 电视 747

第三节 录像 748

第四章 新闻 广播 748

第一节 报刊 748

第二节 通讯报道 749

第三节 广播 749

第五章 图书 档案 750

第一节 图书 750

第二节 档案 752

第三节 县志编纂 753

第四节 县他史料编辑 755

附:著述目录 756

第六章 管理 757

第一节 业务机构 757

第二节 文艺团体 758

第三节 文化市场管理 760

第二十七篇 文物 761

第一章 古文化遗址 761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遗址 762

第二节 青铜器时代遗址 763

第三节 汉代遗址 764

第二节 宋代窑址 765

第二章 古窑址 765

第一节 唐代窑址 765

第三节 元代窑址 766

第四节 明代窑址 766

第五节 清代窑址 767

第三章 古墓葬 767

第一节 墓群和单室墓 767

第二节 历史名人墓葬 768

第四章 古建筑 769

第一节 木构建筑 769

第二节 古塔 770

第六节 古城址 771

第一节 摩崖石刻 771

第五章 古石刻 771

第四节 古井 771

第五节 古牌坊 771

第三节 古桥梁 771

第二节 重要碑刻 772

第六章 重要馆藏文物 773

第一节 石器 773

第二节 陶器 773

第三节 瓷器 774

第四节 铜器 776

第五节 铁器 776

第八节 名匾 777

第六节 古籍 777

第七节 古钱币 777

第九节 建本 778

第十节 其他 778

第七章 革命遗迹 778

第一节 革命旧址 778

第二节 重要革命文物 779

第八章 文物管理 77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79

第二节 保护管理 779

第三节 考古调查与发掘 780

第四节 陈列展览 781

附:建阳县文物考古资料选录 782

第二十八篇 卫生 医药 783

第一章 机构 783

第一节 县级卫生机构 783

第二节 乡(镇)医院、卫生院 784

第三节 村卫生所 784

第四节 厂矿学校机关医疗室 785

第五节 私人诊所 785

第六节 设备 785

附:省、地属驻建阳医疗机构 785

第一节 中医队伍 786

第二节 西医队伍 786

第二章 队伍 786

第三节 乡村医生 787

第四节 护理人员 787

第五节 培训 787

第三章 医疗技术 788

第一节 中医 788

第二节 西医 789

第三节 中西医结构 790

第四章 卫生保健 792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792

第二节 饮食卫生 793

第四节 学校卫生 795

第三节 劳保卫生 795

第五节 妇幼卫生 796

第五章 疫病防治 797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797

第二节 寄生虫病防治 800

第三节 慢性病防治 800

第四节 职业病防治 801

第六章 医药 801

第一节 中西药品 801

第二节 药品生产 802

第三节 药品(材)购销 804

第七章 管理 806

第一节 医疗保健制度 806

第二节 医政管理 807

第三节 药政管理 808

第二十九篇 体育 810

第一章 传统体育 810

第一节 武术 810

第二节 举重 811

第三节 舞龙灯 812

第四节 赛龙舟 812

第五节 下棋 813

第六节 游泳 813

第七节 其他 813

第二节 职工体育 814

第一节 农民体育 814

第二章 群众体育 814

第三节 学生体育 816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818

第五节 人才培养 819

第六节 表彰先进 820

第三章 体育竞赛 821

第一节 单项比赛 821

第二节 运动会 822

第三节 体育交往 823

第四节 参加省级以上比赛成绩 823

第四章 体育管理 82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25

第二节 体育设施 826

第三节 经费 827

第三十篇 风俗 宗教 828

第一章 习俗 828

第一节 传统节日习俗 828

第二节 礼仪习俗 830

第三节 生产习俗 832

第四节 嗣续习俗 833

第五节 财产继承习俗 833

第六节 称谓习俗 834

第七节 畲族风俗 835

第一节 生活风尚 836

第二章 风尚 836

第二节 民性民风 837

第三节 社会新风 838

第三章 宗教 838

第一节 佛教 839

第二节 道教 840

第三节 基督教 840

第四节 天主教 841

附一:五谷会 842

附二:全县获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 842

第三十一篇 方言 844

第一章 语音系统 844

第二章 字音 845

第三章 词语 849

第四章 语法 852

第五章 标音举例 853

第三十二篇 人物 857

第一章 人物传 857

第二章 人物传略 892

第三章 人物名表录 895

第一节 封建时代县令名录 895

第二节 民国时期县知事(县长)名表 897

第三节 建国后历任县长名表 897

第四节 历代进士(职官)表 897

第五节 历代在外任县级及其以上职务名表 901

第六节 英雄模范、拔尖人物名表 905

第七节 高级职称人员名表 906

第八节 革命根据地领导干部名表 907

第四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909

附录 915

重要文件选 915

建阳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全国中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 915

建阳县政协党组关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作用的报告 916

建阳县关于促进粮食生产超历史若干问题的决议 918

建阳县党政新班子新作风十条 921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建阳县建立建阳市的批复 923

志序、谱序、书序选 923

万历建阳县志序 923

康熙建阳县志序 924

民国建阳县志序 925

题东阳黄氏宗谱原序 925

书林余氏谱序 926

蔡氏族谱正集原序 927

蔡氏九儒书原序 927

墓志铭选 928

御史游公墓志铭 928

宋经略墓志铭 929

诗文选 931

迁居告家庙文 931

百丈山记 931

云谷记 932

南溪樟隐记 933

朱文公梦奠记 934

考亭日抄 935

建州弘释录叙 937

朱子(翠云)阁记 938

江汉为、朱熹等人诗赋 938

水吉兔毫盏 942

建平县考 943

黄坑蛇园 944

书坊坊主及堂号录 944

《建阳县志》编纂领导机构和审定人员名录 947

后记 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