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外交风云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健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4334715
  • 页数:935 页
图书介绍:

第1集 另起炉灶 2

一个沉睡百年的东方的巨人终于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之时,世界正处于冷战状态。 2

面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中国共产党别无选择,只有“另起炉灶”、“一边倒”。 11

获悉英国即将承认新中国,为了获得第一个呈递国书的地位,苏联政府决定罗申大使立即启程。 21

访苏的毛泽东受到极高的礼遇,但他心里装的是刚刚成立的共和国。斯大林避而不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问题,毛泽东为此深感失望。 27

继缅甸之后,印度承认中国。这一事件也自然折射到莫斯科,斯大林对毛泽东的态度突然变了。 33

第2集 斗智斗勇 38

三八线的划定是一个美国军官的应急举措,但朝鲜半岛的分裂,则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和国际背景。 38

派美国部队投入朝鲜内战是杜鲁门总统任期中最困难的一项决定,甚至比使用原子弹的决定还困难。 41

麦克阿瑟说:如果说这次登陆是个大赌注,我认为这是往盒子里放5美元,然后打开盒子,将捞到5万美元,这5个美元就是仁川。 46

尽管这时的中国已经完成了军事准备,但是,到底是否出兵,成了毛泽东一生中最难做出的决策之一。 50

周恩来通过外交途径发出的警告,美国人听到了,但没有听懂,他们认为这是虚张声势。 55

战场上的失败,使麦克阿瑟“一下子从乐观的顶点堕入了沮丧的深渊”。他鼓吹要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大陆。杜鲁门叫嚷:“原子弹是我们的武器之一。” 60

哪有作战的一方向另一方发号施令的道理?毛泽东明确表态:“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其后的战斗是双方围绕着三八线的较量。 63

朝鲜交战双方的谈判故事,开始发生在朝鲜的古都开城,后来移在三八线上一个叫作“板门店”的小村庄。 64

周恩来的建议,使日内瓦会场气氛陡变。散会后,莫洛托夫急步来到周恩来面前,兴奋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太妙了,太妙了!” 75

为把法国在印支进行的殖民战争转为反共战争,美国极力破坏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周思来奔波斡旋,越南南北分界线问题终于取得了一致意见。 78

第3集 再次较量 84

小小的金门,一下成了世界注目的焦点。西方舆论界惊呼:这是中共拉开解放台湾的序幕…… 84

毛泽东对访华的英国工党代表团说:“你们最好劝劝美国人把第七舰队拿走。他们是违反国际形势、违反历史的。” 90

老谋深算的杜勒斯不愿为金门一战。他的这一思路正好与艾森豪威尔最初的反应相吻合。 93

面对中国政府的坚决立场,为避免“卷入一场亚洲大陆的战争”,美国政府要求蒋介石从大陈岛撤军。 95

艾森豪威尔别有用心地就台湾地区局势发表声明,污蔑中国解放一江山岛和大陈岛为好战,“希望万隆会议设法谴责以武力实现国家野心的做法”。 99

周恩来的补充发言消除了人们的担心,扭转了会议的紧张气氛,使其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发展。 105

由于美国的污蔑,亚非国家对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非常担心。周恩来发表了历史性声明,美国对中国的污蔑又一次不攻自破。 110

美国不得不坐到了谈判桌前。大使级会谈历时15年,只达成了一项协议,这就是“双方平民回国问题”。 113

美蒋双方都没料到毛泽东会在这时向金门开炮,白宫决策者紧急调兵。毛泽东在七年后才公开透露了当时的底牌。 116

一边不肯撤,一边故意没有把它拿下来,金门、马祖就变成了台湾和祖国大陆之间的一种桥梁。 119

杜勒斯先生的路,终于走到了尽头。这位国务卿,终于没能实现割裂中国的图谋。 122

一个中立的柬埔寨已让美国侧目,一个亲华的柬埔寨更让美国如芒刺在身。西哈努克感到,中国是柬埔寨抗拒美国干涉和侵略的一个可以依靠的朋友。 126

第4集 播种友谊 126

与柬埔寨不同的是,位于非洲的加纳共和国同中国建交的过程却极其简便,前后不到15分钟。 133

古巴以公民表决的方式宣布中古建交。这种独特的建交方式实属罕见,它也实现了新中国同拉丁美洲国家外交关系零的突破。 134

为播种友谊,广交朋友,周恩来率团出访亚欧非14个国家,第一次踏上了觉醒的非洲大陆。 141

拿中国与西方殖民者作比较,坦桑尼亚选择了中国。1967年9月,中、坦、赞三国在北京签订了关于修建坦赞铁路的协定。 149

美国跨过“战争边缘”,走上了扩大印度支那战争的第一步。中国政府郑重声明:“美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侵犯就是对中国的侵犯,中国人民绝不会坐视不救。” 154

望着风尘仆仆的胡志明,毛泽东说:“胡主席,你来自越南,我在湖南,咱们一家子嘛!有什么困难?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你说。” 168

在北京生活、战斗了三年的西哈努克亲王将要返回柬埔寨视察解放。送别时,周恩来总理特意让乐队演奏亲王的那首心曲——《怀念你中国》。 172

上卷附录 177

第5集 分道扬镳 280

50年代,一代中国人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两国之间的蜜月气氛“老大哥”成了中国同志对社会主义苏联的亲切称呼。 280

就在中苏人民对“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前途充满期待时,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从莫斯科传到北京——斯大林逝世了。 293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无疑是平地一声惊雷。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围绕着对斯大林的评价问题,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302

毛泽东再往莫斯科,赫鲁晓夫给予极高的礼遇。中国领袖那些本来是为社会主义阵营打气的话,让敏感的苏联领导人听起来多少有点变了味。 312

站稳了脚跟的赫鲁晓夫显然又自高自大起来。对主权问题十分敏感的毛泽东,拒绝了苏联在中国境内设立长波电台和建立“共同舰队”的要求。 316

中苏之间的分歧经历了一段若隐若现的阶段后,到了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全面公开化。两个月后,苏联撤走全部专家。 323

这时的毛泽东已把中苏分歧看成是敌对性质的矛盾,但他还是采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来对待。 330

赫鲁晓夫下台后,中共曾试探改善中苏关系的可能性。马利诺夫斯基的挑衅言行,激怒了周恩来。 334

第6集 跨洋握手 344

交战双方都用摄影机记录了边境冲突,两部影片同时在伦敦上映,英国观众将同情给予了苏联。 344

对珍宝岛事件,基辛格曾错误认为:这一定是中国领导人挑起的争端。新疆铁列克提事件使美国人认识到:苏联是“更具有侵略性的一方”。 348

毛泽东以明太祖式的语言,来回答莫斯科的军事威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350

调转机头的柯西金,在北京机场贵宾室与周恩来会谈。中国总理指出:两国关系的当务之急是和平解决边界问题。 351

美方表示:愿意改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对中苏分歧,无意站在哪一方,无意参加反对中国的联盟。 353

尼克松捎来口信:美国是要走向同中国和好的。周恩来回答:美国武装力量占领台湾和台湾海峡,是中美关系紧张的关键问题。 361

美国乒乓球队在中国受到的友好接待,使美国方面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如果基辛格、尼克松访华,也会受到友好的接待。 366

基辛格在北京同周恩来会谈了17个小时。中美双方公开这次秘密访问的《公告》时,世界为之震惊。 369

就在《联合公报》发表的那一天,尼克松结束了对中国为期一周的访问。在华盛顿,总统受到了迎接英雄般的欢迎。 374

这幢坐落在美国纽约东河河畔的摩天大楼,就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每天,象征着一百八十多个主权国家的国旗在这里冉冉升起。 384

第7集 扬眉吐气 384

中国第一次以“四强”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为进入创建联合国的主要发起国家的行列奠定了基础。 393

新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第一次亮相,就旗帜鲜明地维护了中国主权。严正要求大会谴责和制裁美国侵略台湾和干涉朝鲜的罪行。 400

新中国内政、外交取得的成就,成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有利的内在因素;与此同时,亚非拉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风起云涌。 408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已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二十三国提案作为联合国历史上有名的第2758号决议而载入史册。 417

乔冠华带着自信的笑容来到联合国。新中国代表团的出现,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 427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中国,以自己卓有成效的建设性努力,在联合国事务中赢得了依赖和赞誉。 434

第8集 峰回路转 448

在西方大国中,法国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只有两句话的联合公报,被西方舆论比喻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 448

会见法国前总理富尔时,毛泽东引用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说明中法关系的利害所在。 454

周恩来提出了新的建交方案,法国成了世界上惟一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而不事先宣布同台湾断交的国家。 456

英国外交大臣霍姆问:“我们需要投多少次票才能使中英互换大使呢?”陈毅答:“投一次就够了,但必须是全票。” 463

基辛格秘密访华震动了英国。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英国代表终于投了全票。 467

中日民间外交,是从三位日本人访问中国开始的。第一个民间贸易协定只实现了总额的5%。 473

毛泽东的一番话,保护了日本的旗帜,也保护了展览会。日本人感动了,有的流了眼泪。 481

日本的右翼势力对浅沼稻次郎的言行恨之入骨。正当他一心一意地演讲时,一把长刀刺进了他的心脏。 489

因为有了浅沼稻次郎血的教训,启程前往中国的田中角荣首相和大平正芳外相,平添了一份悲壮。 497

毛泽东把一套13世纪出版的《楚辞集注》翻译本送给了田中。有分析说:这是毛泽东表示赞赏田中对基辛格说过的一句话。 502

中卷附录 509

第9集 冰释雪融 628

毛泽东、周恩来给中国外交留下了丰富的遗产,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外交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难题。 628

日本园田外相走进机舱,对来访的邓小平副总理说:“你带来了难得的艳阳天。” 636

邓小平的访问在全美国引起轰动,美国三大全国性电视网的黄金时间全都变成了“邓小平时间”。 644

邓小平一句话就把撒切尔夫人堵在门外:“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 650

从80年代开始,中国不和任何大国结盟,也不和任何大国集团结盟。 658

戈尔巴乔夫抵达北京,邓小平说:“为了我们两国和两党关系正常化,祝贺这个正常化,大家干杯。” 663

第10集 越过惊涛 670

面对风云多变的国际局势,邓小平提出国际新秩序。一年多后,西方国家也纷纷提出这个概念。 670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总是喜欢在别的国家点燃所谓的“人权和自由之灯”,扩张自己的意识形态。 678

苏联解体后的第25天,邓小平开始南巡。途中,他讲得最多的就是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696

在当时的情况下,邓小平解决了一个究竟怎么看,中国怎么办的问题。 701

为了获取大选胜利,克林顿猛烈攻击布什政府对华政策“过于软弱”。 702

中国仍然巍然屹立,美国以压促变的政策没有奏效。布什总统率先打破了自己的禁令。 707

黑格听出了弦外之音:中国方面是希望美国能首先派一些“老朋友”过来,绕开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反对,打开僵局。 711

为了迎合政治需要,布什冒然作出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的决定。中美关系又一次退入“低谷”。 717

钓鱼台国宾馆并没有因为西方制裁而沉寂下来。这段时间,接待的外国国家领导人和知名人士,大体占40年的一半。 72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和平的周边环境。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进入到历史最好时期。 727

第11集 抵制逆流 736

短短三年内,中国不仅彻底打破了来自西方的所谓制裁,而且在外交舞台上扎实地得分。 736

共产党人在美国公众面前脱鞋的只有两位,一位是前苏联首脑赫鲁晓夫,另一位是“中国鞋王”。 743

为了避免两国关系出现新的波折,江泽民主席提出:中美两国应该“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 746

随着“银河号”上集装箱一箱箱的打开,美国检查组越来越陷入孤家寡人的处境。 748

一票之差,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落空。告别了地中海的浪花,中国人不说“再见”。 753

美国公众惊讶地发现: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并不像传说的那样,他们很有人情味。 756

把人权与贸易最惠国待遇挂钩的政策,使美国给自己的竞争伙伴创造了一个“乘虚而入”的机会。 761

在美方发布报复清单不到一个小时,中国立即公布反报复清单。气氛骤然紧张。 764

第三次台海危机,中国向大洋彼岸的美国发出一个信息:不要再打“台湾”牌。 766

克林顿总统第一任期内,中美关系麻烦不断。两国关系能否改善,需要看美国方面的行动。 774

第12集 世纪风采 776

世界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中国,关注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现,关注日益强大的中国向人们昭示的这一骄傲时刻。 776

天安门广场,欢迎仪式等待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中俄关系的发展,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786

在日趋“多极的”世界中,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作用举足轻重。 793

面对噪声,江泽民以自己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和艺术,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 796

就任总统六年的克林顿,终于实现了他“童年萌发的意愿”。此时的中国,现代文明与富强又在为她的历史续写新的内涵。 808

中国在外交上构筑大国关系框架的同时,一如既往地同发展中国家在维护各自国家的独立主权上相互支持。 817

“让我们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重视在联合国等领域的多边外交。 827

在中国人民为追求世界和平不懈努力的道路上,也出现了战争与霸权的逆流。 831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正以崭新的外交姿态面对国际风云中的种种挑战和机遇,满怀信心地把一个繁荣、昌盛和强大的中国带入21世纪。 839

下卷附录 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