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我眼中的出版业 1
出版过剩期的八种选择 3
转型期的出版社需精致化 8
出版业应引进退出机制 12
出版业亟须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14
出版产业化:呼唤机制创新 17
出版物流亟须大手笔 22
出版社更需创建学习型企业 24
出版微利时代需拓宽出版产业链 26
大而全与专而特的博弈——我看出版社的体制创新 28
出版社还需业有主攻 30
纸价狂涨,会使出版业“崩盘”吗 32
书业遭遇严冬 35
热热闹闹奔库存的怪圈 38
出版也是传媒——一种大的出版观 40
出版改制更需法律的保障 42
从法规上还原文化工作室的地位 44
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日本出版业一瞥 46
品味法国图书沙龙的魅力 50
将书香洒遍京城——第1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观感 52
全民阅读的春天依然没有到来——参加2008北京图书订货会有感 54
第二辑 出版业杂俎 57
品种多带来的隐忧 59
拒绝“注水书” 61
谁该对图书库存负责 63
压库存,更要挤掉出版泡沫 65
从选题源头上遏制库存 67
书业媒体:出版传承与发展的新平台 69
作家手稿断档之忧 71
没有职业自豪感,编辑动力从何来 72
出版业与高端人才擦肩而过的遗憾 74
能否设立编辑节 76
身边有人才 78
稿酬改革,路在何方 79
买卖书号是出版社自掘坟墓 81
荒唐的跟风 83
变异的金书及其他 85
是谁炒作了“80后” 87
“投资”读者 89
开掘好读者需求这个巨大的出版矿藏 92
应加快成立全民阅读指导机构 94
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 95
读书,不仅仅是掀高潮的事 97
何必都在“丛书”转 99
列车阅读——一个亟待开拓的出版领域 100
渠道是做出来的 101
盲目膨胀的作文报刊 103
签售换不来真心阅读 104
出版界要为国学的全面复兴助力 106
集团化难道是出版改革的唯一出路吗 108
别太把排行榜当回事儿 109
不做调研等于“慢性自杀” 111
好法也得实施有效 113
“出版悲哀论”值得业内警醒 115
出版不能浮躁 116
出版社应多培养自己的当红作家 118
出版业应及早应对教材循环使用的格局 120
挤掉出版业娱乐元素的泡沫 122
图书非得靠电视推动吗 124
呼唤博客著作权立法 126
展望博客发展新趋势:杂志化、职业化、专业化 127
砌高少儿图书门槛 130
少儿社莫忘阅读推广者身份 133
应多建一些中型图书卖场 134
图书批发市场能否提升一下档次 136
第三辑 编辑与选题 139
编辑是文化传承的中流砥柱——兼论编辑的历史使命 141
编辑需站在信息的前沿 144
编辑职业化亟须提上日程 146
编辑创造力何以普遍缺失 148
出版社:谁持彩练当空物——就编辑创造力问题致廖小安先生 152
编辑主体地位绝不动摇 154
编辑不仅仅是一种职业 156
编辑应当是一种动态职业 158
编辑应当有战略家胸怀 161
约稿也难 163
真正把作者当上帝 165
读者意志与编者眼光 168
谁在“操盘”选题 169
论出版社选题改革 174
让编辑从幕后走出来 178
编辑与公关 179
第四辑 期刊之路 181
在重围中进行突破——论期刊寻求突破疲软期之路 183
激情是办刊的原动力 190
期刊的灵魂在主编——散论期刊主编的主体意识 192
期刊品牌链纵横谈 196
期刊品牌,在裂变中壮大 201
期刊的“顾问情结” 204
直接面向读者开发渠道 206
中国少儿期刊市场化进程亟须提速 208
少儿期刊:广告空间并不小 212
教辅期刊需要全力升级换代 214
从“书海”中看期刊 217
期刊大发展,更需大平台——从期刊订货会想到的 219
中国期刊业遗憾仍不少 221
全力打造新蕾期刊品牌群 223
第五辑 编辑手记 227
编辑·行旅 229
风雨编辑行 231
列车上的人生 234
背起行囊走天下 236
幸福的约稿 238
善待读者 240
精巧·灵活·多姿——喜看《中学生语数外》的语文栏目 242
成功,从这里起步 244
构筑作文精品的大厦 245
在精品示范上做足文章——《作文通讯》办刊点滴 247
在个性阅读上“开疆拓土”——《作文通讯》(个性阅读)开篇词 249
作文是快乐的——《小学生作文》创刊25周年感言 251
让梦想永远延续 253
后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