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内容 3
1.3 研究方案及论证 5
1.4 文献综述 6
1.4.1 郑午昌发表于民民国时期的文章 6
1.4.2 著述类文献(或著述) 7
1.4.3 相关论文 7
1.4.4 图录 8
1.4.5 国内外研究动态 8
第2章 郑午昌生平及艺术历程 15
2.1 郑午昌所处的时代背景 15
2.2 郑午昌的生平简介 17
2.3 郑午昌艺术历程 22
2.3.1 七岁能写 22
2.3.2 就教名师 23
2.3.3 寓居上海期间的结社活动 24
2.3.4 寓居上海期间的著述与编辑工作 31
2.3.5 寓居上海期间的艺术创作 32
2.3.6 郑午昌育化桃李 33
2.3.7 英年早逝 36
2.4 郑午昌的民族气节 36
2.4.1 郑午昌创汉文正楷字模 36
2.4.2 郑午昌与千龄会 37
2.4.3 其他 39
第3章 郑午昌艺术分析 41
3.1 郑午昌对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精神的传承 41
3.1.1 对传统绘画的信念 41
3.1.2 对文人画的倾心 44
3.2 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活动 46
3.2.1 抗战前 46
3.2.2 抗战中 47
3.2.3 抗战后 47
3.3 郑午昌笔墨风格分析 48
3.3.1 山水画 48
3.3.2 白菜画 60
3.3.3 杨柳画 64
3.3.4 人物画 66
3.3.5 扇面 69
3.3.6 花鸟梅竹及其他 70
3.4 郑午昌书法 75
3.5 郑午昌诗词 80
第4章 郑午昌理论分析 86
4.1 民国初期中国美术史学的现代转型 86
4.1.1 转型背景 87
4.1.2 转型表现 96
4.1.3 转型时期的风格类型研究 104
4.2 转型语境中的郑午昌 129
4.2.1 《中国画学全史》 129
4.2.2 《中国美术史》 135
4.3 郑午昌美术史学的意义 137
4.3.1 对传统画学的传承和突破 137
4.3.2 与同时代美术史学者的比较 142
4.3.3 郑午昌对中国现代美术史学的贡献 150
第5章 结论 152
参考文献 155
附录 162
附录A 郑午昌年表 162
附录B 采访资料 191
后记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