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太秧歌论:一个地方剧种的文化解读》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海燕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203073192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从文化视角切入,研究了祁太秧歌产生的社会背景,尤其是晋中农村民众的行为方式和心理感知,从而建立地方社会经济、民风民俗、家庭结构、道德伦理以及精神追求间的联系。这是一个关于地方剧种文化解读与判断的过程,试图对它的是非优劣、来龙去脉作出判断。

第一章 导言 1

第一节 研究主旨 4

第二节 祁县人文生境 8

一、昭馀祁 9

二、祁人禀赋 10

三、历史文化与民俗 12

第三节 从晋剧说起 17

一、戏曲艺术的摇篮 17

二、从晋剧说起 18

三、祁太秧歌与晋剧 21

四、郭少仙与《晋剧音乐》 23

第四节 祁县票社和狗蛮师傅 25

一、祁县票社概说 27

二、狗蛮师傅与祁太秧歌 30

第二章 祁太秧歌的文化定位 37

第一节 关于“文化” 37

一、“文化”溯源 37

二、本土文化认同 39

三、中国文化的道德自觉 41

第二节 “俗文化”的定位 45

第三节 俗文化特征 49

一、“俗文化”之俗 49

二、祁太秧歌的俗文化形态特征 50

第三章 祁太秧歌起源与发展综述 54

第一节 概念界定 54

一、“秧歌”的概念 55

二、关乎源起的争论 57

第二节 祁太秧歌起源与发展 60

一、祁太秧歌的起源 61

二、祁太秧歌的发展历程 62

三、历史上的秧歌班社 77

四、演出习俗 81

五、“连连丑”刘焕玉 83

第三节 剧目与题材 85

一、歌舞性的二小戏和三小戏 85

二、戏曲化的秧歌戏 87

三、取材 97

四、一股逆流 101

五、剧目一览 102

六、有关说明 106

第四节 移植与创新 107

一、移植的《王婆骂鸡》 107

二、关于目连戏 110

三、《打花鼓》的移植 112

四、改良《算账》 114

五、《偷南瓜》创新 117

第四章 创作方法与方土语言 119

第一节 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 119

一、创作方法 119

二、几个故事 121

三、浪漫手法 123

第二节 乡土语言与文化心理 124

一、乡土语言特色 125

二、意识形态与文化心理 127

三、陌生化与本色说 128

第三节 腔词与修辞 130

一、腔词 130

二、修辞 132

第五章 祁太秧歌的艺术特色 134

第一节 音乐特色 134

一、曲调 135

二、声腔 137

三、调式 140

四、伴奏音乐 142

第二节 行当表演与舞美特色 144

一、行当 144

二、表演 145

三、脸谱服饰 146

四、舞美特色 147

第六章 祁太秧歌的文化解读 148

第一节 农民生活的写照 149

一、七月 149

二、割田与锄田 152

第二节 乡土社会中的妇女 154

一、十痛苦 155

二、缠足陋习 156

三、村女遇见小商贩 157

四、无违之“孝” 158

五、婆媳关系看伦理 161

第三节 祁太秧歌的民俗视野 164

一、游省城 164

二、民俗学的视野 167

第四节 祁太秧歌与晋商 175

一、从祁商看晋商 175

二、秧歌中的晋商 177

第五节 祁太秧歌的原生态 181

第六节 秧歌中的烟与赌 187

第七章 祁太秧歌的价值研究 193

第一节 抢救《锄田》 194

第二节 听松树树说秧歌 197

第三节 秧歌大师“香蛮旦” 201

第四节 妇女自由歌 206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整理、创作及研究 209

第八章 祁太秧歌名艺人 216

第一节 表秧歌名人 216

一、杂说秧歌名人 216

二、看秧歌,表名人 218

三、“懒断筋”的声口 221

第二节 概说秧歌名艺人 223

一、早期编创者 224

二、早期名艺人 224

三、“盖平遥”邱金兰 229

四、“文明丑”温耀高 230

第九章 多维视角下的温曲武秧歌 232

一、武秧歌的源起与发展 232

二、历史社会背景透视 234

三、新时期武秧歌的发展历程 235

四、武秧歌的文学视野 236

五、以“武”为核心的非程式化表演沿袭 237

六、武秧歌中的武功 239

七、武秧歌的音乐与唱腔 240

八、角色和行当 242

九、价值研究 243

第十章 山西秧歌综述 245

一、襄武秧歌 245

二、朔州秧歌 246

三、沁源秧歌 247

四、原平凤秧歌 248

五、临县伞头秧歌 248

六、广灵秧歌 249

七、繁峙秧歌 250

八、汾孝地秧歌 251

主要参考文献 253

剧目附录 256

曲谱附录 288

后记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