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上编 导论 6
第一章 辞书起源与类型 6
第一节 辞书与词书 6
第二节 辞书的渊源 7
第三节 辞书类型 10
第二章 社会与辞书 26
第一节 经学与辞书 26
第二节 宗教与辞书 34
第三节 科举干禄与辞书 42
第四节 国家与辞书 49
第五节 平民与辞书 57
第六节 民族融合与辞书 65
第七节 汉字文化圈与辞书 71
第八节 西学东渐与辞书 86
第九节 文白转型与辞书 95
第十节 电子计算机与辞书 103
第三章 辞书编纂理念与结构体例 114
第一节 求是与致用 116
第二节 规范与描写 119
第三节 辞书编纂结构体例 124
第四节 篇韵双轨并行组合模式 138
第五节 字典到辞典的跨越 141
第四章 辞书释义与词义系统 145
第一节 辞书释义特征 145
第二节 辞书词义系统 154
第三节 词义网络系统与网络词典 164
第五章 辞书与社会发展 182
第一节 辞书编纂的时代烙印 183
第二节 辞书编纂的价值观念 187
第三节 辞书修订的与时俱进 195
中编 传统辞书 212
第一章 先秦萌芽时期 212
第一节 概述 212
第二节 《史籀篇》与《仓颉篇》 213
第二章 秦汉开创时期 216
第一节 概述 216
第二节 《尔雅》 217
第三节 《方言》 219
第四节 《说文解字》 222
第五节 《释名》 224
第六节 《通俗文》 226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探索发展时期 228
第一节 概述 228
第二节 《广雅》《要雅》 232
第三节 《字林》《玉篇》《字统》 233
第四节 《声类》《韵集》 242
第四章 隋唐五代成熟时期 245
第一节 概述 245
第二节 《古今正字》《字样》《干禄字书》 246
第三节 《切韵》《唐韵》《韵英》等 248
第四节 《经典释文》与佛经音义 259
第五节 《俗务要名林》《杂集时用要字》《字宝》 263
第六节 《桂苑珠丛》 265
第五章 宋辽金元兴盛时期 269
第一节 概述 269
第二节 《埤雅》《尔雅翼》 272
第三节 《校定说文解字》《字说》《类篇》等 273
第四节 《广韵》《礼部韵略》《集韵》等 295
第五节 《语助》 300
第六章 明清集大成时期 301
第一节 概述 301
第二节 《骈雅》《汇雅》《通雅》等和《新尔雅》 303
第三节 《字汇》《正字通》《康熙字典》等 305
第四节 《洪武正韵》《韵略易通》《中州音韵》《五车韵瑞》等 310
第五节 《佩文韵府》《骈字类编》 312
第六节 《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经籍籑诂》 313
第七节 《元龙通考杂字》《土风录》《通俗编》等方俗辞书 315
第八节 《助字辨略》《虚字说》《经传释词》 319
第九节 《华英字典》 320
下编 新式辞书 339
第一章 概述 339
第一节 新旧转型期 339
第二节 探索变革期 343
第三节 复兴发展期 348
第四节 开拓完善期 355
第二章 字典 361
第一节 《中华大字典》 361
第二节 《新华字典》与《四角号码新词典》 362
第三节 《汉语大字典》 365
第四节 《中华字海》 368
第五节 《古文字诂林》等 369
第三章 词典 378
第一节 《中国大辞典》 378
第二节 《中山大辞典》 380
第三节 《国语辞典》 381
第四节 《现代汉语词典》 384
第五节 修订本《辞源》 389
第六节 《中文大辞典》 391
第七节 《汉语大词典》 392
第八节 断代词典 395
第九节 新词词典 406
第十节 其他 409
第四章 特种语文辞书 418
第一节 语汇辞书 418
第二节 方言辞书 429
第三节 鉴赏辞书 431
第四节 专书专人辞书 433
第五节 汇释辞书 452
第六节 其他 457
第五章 综合性辞书 459
第一节 初版《辞源》 459
第二节 《辞海》 461
第三节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华百科全书》 464
第四节 《中华大典》 465
第五节 其他 466
结语 469
参考文献 473
后记 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