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杂话 631
序 631
新诗的进步 635
解诗 637
诗与感觉 641
诗与哲理 648
诗与幽默 652
抗战与诗 659
诗与建国 663
爱国诗 669
北平诗——《北望集》序 675
诗的趋势 678
译诗 684
真诗 692
朗读与诗 700
诗的形式 708
诗韵 713
踪迹 733
匆匆 733
歌声 735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736
温州的踪迹 745
航船中的文明 752
语文零拾 755
序 755
陶诗的深度——评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层冰堂五种》之三) 757
什么是宋诗的精华——评石遗老人(陈衍)评点《宋诗精华录》 764
诗文评的发展——评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一、二、三分册:《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隋唐文学批评史》(商务印书馆)与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开明书店) 772
历史在战斗中——评冯雪峰《乡风与市风》 783
生活方法论——评冯友兰《新世训》 790
短长书 795
修辞学的比兴观——评黎锦熙《修辞学比兴篇》 798
中国语的特征在那里——序王力《中国现代语法》 802
中国文学与用语(译文) 812
日本语的欧化——谷崎润一郎《文章读本》提要 816
日本语的面目 823
调整你的语调——与为人(译文) 834
回到大的气派(译文)——英雄的时代要求英雄的表现 838
灵魂工程师(译文) 846
标准与尺度 852
自序 852
动乱时代 854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 858
回来杂记 862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 867
论严肃 874
论通俗化 878
论标语口号 882
论气节 886
论吃饭 891
什么是文学? 896
什么是文学的“生路”? 900
语文学常谈 904
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 907
诵读教学 910
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 913
论诵读 917
论国语教育 923
古文学的欣赏 928
现代人眼中的古代——介绍郭沫若著《十批判书》 933
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潮?——林庚著《中国文学史》序 939
日常生活的诗——萧望卿《陶渊明批评》序 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