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
龙与中华文化 4
图例 13
蚌壳堆塑龙(仰韶文化早期) 15
三星他拉玉龙(红山文化时期) 17
陶盘蟠龙(龙山文化时期) 19
大甸子陶器龙(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 21
蚕形玉龙(商代中期) 23
环状玉龙(商代中期) 25
蹲卧玉龙(商代晚期) 27
夔龙(西周) 29
双龙首璜(春秋战国) 31
玉璧内的兽身龙(战国) 33
蟠螭(战国) 35
楚绣龙(战国) 37
虬龙(战国) 39
角龙(战国) 41
蛇身龙(西汉) 43
应龙(西汉) 45
兽身龙(汉) 47
蟠螭(汉) 49
兽身龙(汉) 51
蛟龙(汉) 53
带钩玉龙(汉) 55
穿板龙(隋) 57
虎形龙(唐) 59
青龙(唐) 61
兽身龙(唐) 63
北京北海九龙壁之五(清) 115
北京北海九龙壁之六(清) 117
北京北海九龙壁之七(清) 119
北京北海九龙壁之八(清) 121
北京北海九龙壁之九(清) 123
北京故宫九龙壁中的白色龙(清) 125
龙凤和玺(清) 127
升龙(清) 129
降龙(清) 131
团龙(清) 133
昂首行龙(清初) 135
喷水龙(清) 137
颐和园行龙(清) 139
坐龙(清) 141
云龙(清) 143
黄龙(清) 145
象鼻龙(清) 147
鱼化龙(清) 149
腾龙(清) 151
吐雾矫龙(清) 153
双龙戏珠(清) 155
夔龙富贵(清) 157
坐龙头(清) 159
民间卷草龙(清) 161
四海升平龙(清) 163
腾龙(唐) 65
兽身龙(唐) 67
《六尊者像》中的龙(唐) 69
团龙(唐) 71
行龙(宋) 73
蟠龙(宋) 75
荷花盘中的龙(宋) 77
回首行龙(宋) 79
墨龙(南宋) 81
夔龙(元) 83
蛇身龙(明) 85
双龙戏珠(明) 87
回升龙(明初) 89
蟠龙柱(明) 91
天安门华表柱头上的蹲龙(明) 93
北京十三陵华表底座龙(明) 95
回眸游龙(明) 97
翻江倒海龙(明) 99
螭龙(明) 101
山西大同九龙壁之一(明) 103
山西大同九龙壁之二(明) 105
北京北海九龙壁之一(清) 107
北京北海九龙壁之二(清) 109
北京北海九龙壁之三(清) 111
北京北海九龙壁之四(清) 113
草龙(清) 165
双龙争珠(清) 167
龙生九子中的囚牛 169
龙生九子中的睚眦 171
龙生九子中的嘲风 173
龙生九子中的蒲牢 175
龙生九子中的狻猊 177
龙生九子中的霸下 179
龙生九子中的负屃 181
龙生九子中的狴犴 183
龙生九子中的螭吻 185
翼龙 187
青年龙头(现代) 189
中年龙头(现代) 191
老年龙头(现代) 193
云龙迎日(现代) 195
火龙喷火(现代) 197
黄龙戏水(现代) 199
团龙(现代) 201
坐龙(现代) 203
行龙(现代) 205
升龙(现代) 207
降龙(现代) 209
跃卷吼龙(现代) 211
翻卷龙(现代)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