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国共产党早期体育(1919年5月—1927年7月) 3
第一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体育思想 3
第一节 孙中山、黄兴与体育 3
第二节 蔡元培体育观 4
第三节 创办学校与培养体育人才 6
第二章 红色体育萌发 11
第一节 新体育教育的发端 11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中的体育 13
第三节 陶行知体育思想 15
第四节 杨昌济与体育 18
第五节 澎湃与体育 20
第六节 向警予与体育 22
第三章 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新体育观 26
第一节 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 26
第二节 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 27
第三节 周恩来的体育观 28
第四章 共产党人最初的红色体育 30
第一节 李大钊提倡体育 30
第二节 陈独秀与体育 31
第三节 青年团体育 31
第二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体育(1927年7月—1937年7月) 35
第一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体育 35
第一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史背景 35
第二节 步云山和大井练兵 35
第三节 “女司令”救红军总司令 37
第四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体育特点 38
第二章 中央革命根据地体育 39
第一节 中央苏区体育发展概述 39
第二节 中央苏区体育领导机构与法规 53
第三节 中央苏区体育宣传 66
第四节 中央苏区学校与红军体育 71
第五节 中央苏区体育竞赛 85
第三章 其他苏区革命根据地体育 98
第一节 湘赣革命根据地体育 98
第二节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体育 99
第三节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体育 100
第四节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体育 101
第五节 皖西革命根据地体育 101
第四章 红军长征路上的体育活动 105
第一节 红一方面军遵义篮球赛 106
第二节 红四方面军甘孜炉霍运动会 106
第三节 红二方面军哈达铺体育活动 107
第四节 红军长征路上的体育特点 110
第三篇 抗日战争时期体育(1937年7月—1945年8月) 115
第一章 陕甘宁边区体育 115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体育发展概述 115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体育组织机构 129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体育宣传 141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体育人才培养 149
第五节 陕甘宁边区群众体育 155
第六节 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竞赛 194
第七节 陕甘宁边区体育场地与器材设施 220
第二章 晋冀鲁豫边区体育 236
第一节 晋冀鲁豫边区体育发展历史背景 236
第二节 晋冀鲁豫边区体育组织机构 237
第三节 晋冀鲁豫边区群众体育 239
第四节 晋冀鲁豫边区体育运动竞赛 261
第三章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体育 269
第一节 新四军体育组织机构 270
第二节 新四军群众体育 273
第三节 新四军体育运动竞赛 281
第四章 其他革命根据地体育 287
第一节 川陕革命根据地体育 287
第二节 东北抗日联军体育 294
第五章 八路军办事处体育 299
第一节 八路军办事处简介 299
第二节 八路军办事处体育 300
第四篇 解放战争时期体育(1945年8月—1949年9月) 311
第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体育组织机构 311
第一节 教育系统体育组织机构 311
第二节 中央青委体育组织机构 312
第三节 中央军委体育组织机构 312
第二章 解放战争时期群众体育 314
第一节 学校、工厂、农村体育 314
第二节 机关、军队体育 323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体育运动竞赛 326
第一节 县级体育运动竞赛 326
第二节 市级体育运动竞赛 327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运动场地与器材设施 331
第五篇 中国红色体育特点及历史地位 335
第一章 中国红色体育的特点 335
第一节 红色体育的革命性与实践性 335
第二节 红色体育的地域性与军事性 339
第三节 红色体育的教育性与科学性 341
第四节 红色体育的继承性与创新性 345
第二章 中国红色体育的历史地位 348
第一节 锻炼筋骨肩负革命使命,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 348
第二节 传承民族精神走特色路,新中国体育基础更扎实 349
第三节 开创了新型体育的先河,促进中国近代体育发展 351
后记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