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上编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儒家文化 28
第一章 商周文化概述 28
第一节 夏商周文化的一脉相承 28
第二节 商周政治文化 31
第三节 商周宗教 35
第四节 商周巫术文化 44
结语 55
第二章 西周文化对儒家文化的主要影响 61
第一节 从西周的人格天命神到孔子的人文宗教 62
第二节 从西周王道政治到儒家的“内圣外王”政治理念 64
第三节 从西周的宗法伦理到儒家的人文伦理 67
结语 71
第三章 儒家文化的宗教信仰 75
第一节 儒家的“天帝”观 75
第二节 儒家文化“重祭”的宗教强化作用 81
第三节 儒家文化强调“重祭”的伦理教化作用 84
结语 86
第四章 儒家文化的天人合一观 88
第一节 以宇宙演化论为基础的“天人合一”观 88
第二节 道德认识论视域下的“天人合一” 95
第五章 儒家文化的家庭与社会交往伦理 107
第一节 儒家伦理的总原则:亲亲和尊尊 107
第二节 父子关系伦理:子孝父慈 109
第三节 夫妇关系伦理:男女有别与夫主妇从 113
第四节 兄弟关系伦理:敬兄从兄与互爱 119
第五节 “亲亲”原则与差等之爱 121
第六节 朋友关系伦理原则:信 124
第七节 儒家文化的为人处世之道 126
第六章 儒家文化的政治伦理 136
第一节 孔子:君臣关系以“礼”为本 136
第二节 孟子:君臣以“义”合 139
第三节 荀子:君道与臣道合于“礼义” 144
第四节 董仲舒:君为臣纲的君臣关系 151
第七章 儒家文化的人生论 154
第一节 孔孟的“由己”与“由人”之分辨 155
第二节 荀子的明于“在己者”与“在天者”之分 162
第三节 王充的“命善”与“性善”之别 166
第四节 魏晋的“力”与“命”之争 171
第五节 儒家文化的人生价值定位 176
第八章 儒家文化的宗教特质 189
第一节 儒家文化是“礼教” 189
第二节 儒家文化是道德宗教 192
第三节 儒家文化与宗教关系的讨论 198
第四节 宗教社会学视域下的儒家文化 210
结语 224
下编 儒家文化与传统民间信仰的互动关系 228
第九章 中国历史上的民间信仰及其基本特征 228
第一节 民间信仰 228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 233
第三节 中国历史上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 237
第四节 民间信仰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249
第十章 中国古代三祭与儒家文化的道德形塑 258
第一节 祭祖礼俗及其宗教道德功能 258
第二节 社祭从“礼”到“俗”的演变 265
第三节 神权政治的礼制文化:祭天 272
第四节 儒家文化对传统“三祭”的道德型塑 279
结语 286
第十一章 儒家文化的支流:五行说 287
第一节 “五行说”起源的探讨 287
第二节 战国时期儒者的“五行说” 294
第三节 秦汉时期儒者的五行说及其后阴阳家的扩充 299
第四节 “五行”论与阴阳易卦学说的结合 317
结语 335
第十二章 预测命运之术与儒家文化的命定信仰 341
第一节 早期儒家的命定信仰 341
第二节 东汉王充的“时”“命”观 347
第三节 “四柱五行”算命术的形成过程与儒家士人的作用 354
第四节 “四柱五行”算命术的命理学分析 373
第五节 “四柱五行”算命术渗透的价值观与认识论根源 392
第十三章 儒家文化的重葬观念与民间阴宅术 408
第一节 阴宅术产生过程简述 408
第二节 阴宅术中的风水理路 416
第三节 儒家士人对风水术的态度 424
第四节 风水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诸元素的关系 435
第十四章 关帝崇拜与标准化的儒家伦理 443
第一节 关羽由亡灵册封为神的演化过程 444
第二节 宋代政治与儒家道德伦理标准化 446
第三节 宋代朝廷册封关公的宗教信仰背景 453
第四节 从道德崇拜到全能佑护 458
参考文献 465
后记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