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白垩纪—新近纪含孢粉化石地层概述 1
一、广东韶关东北部黄坑周田岩性简述 1
二、江汉盆地西部 2
三、广西百色盆地 3
四、广东三水盆地 3
五、海南岛长昌盆地 4
六、海南岛长坡盆地 4
七、河南三门峡盆地 5
八、河南潭头盆地 6
九、河南淅川县李官桥盆地 7
十、湖北房县盆地 7
第二章 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孢粉组合特征与地层时代 10
第一节 白垩纪 10
一、广东韶关东北黄坑周口(早白垩世早中期) 10
二、湖北宜昌五龙组(早白垩世晚期) 12
三、广东三水盆地白鹤洞组(早白垩世晚期) 13
四、广东三水盆地三水组(晚白垩世早中期) 14
五、广东三水盆地大塱山组(晚白垩世中期—晚期) 14
六、湖北荆门革家集(GZK1601孔深446~500m)跑马岗组(下部)(晚白垩世中期) 15
七、湖北荆门革家集(GZK1601孔深311m)跑马岗组(中部)(晚白垩世晚期—马斯特里赫特期) 15
八、荆门革家集(GZK1601孔深271m)跑马岗组(上部)(晚白垩世最晚期) 16
九、湖北当阳慈化ZK001孔270m(晚白垩世晚期—早古新世早期) 17
第二节 古近纪 18
一、古新世 18
(一)湖北当阳跑马岗水库和宜都过路滩水库剖面龚家冲组下部(古新世早期) 18
(二)湖南衡阳盆地枣市组(早、中古新世) 19
(三)湖南衡阳盆地茶山坳组(古新世晚期) 21
(四)湖南衡阳盆地栗木坪组(古新世晚期—始新世早期) 22
二、始新世 23
(一)河南三门峡盆地坡底组(始新世早中期) 23
(二)湖北房县盆地油坪组(早始新世) 24
(三)海南琼山县长昌盆地长昌组(早始新世) 25
(四)湖北松滋井坡车阳河组(早、中始新世) 25
(五)河南淅川李官桥盆地核桃园组(晚始新世) 26
三、渐新世 27
(一)广西百色盆地那读组(晚始新世—早渐新世) 27
(二)百色盆地百岗组(渐新世早中期) 29
(三)广西百色盆地伏平组(晚渐新世) 30
第三节 新近系孢粉组合特征与地层时代 32
一、中新世 32
(一)广西百色盆地建都岭组(CK8# 691~546m)中新世) 34
(二)海南儋县长坡盆地长坡组(中新世) 36
(三)湖北江汉盆地广华寺组(晚中新世) 38
二、上新世 39
(一)湖南石门ZK4孔143.25m(早上新世) 42
(二)海南海口市台湾大厦ZK168孔216m(中上新世) 43
(三)海南长昌盆地水嘴坡组(晚上新世) 44
第四节 白垩系—新近系孢粉组合横向对比 45
一、白垩系孢粉组合横向对比表 45
二、中南地区早—中古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54
三、中南地区晚古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61
四、中南地区晚古新世—早始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68
五、湖北地区早始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76
六、中南地区早始新世—早中始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80
七、中南地区晚始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87
八、中南地区晚始新世—渐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92
九、中南地区中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97
十、中南地区上新世孢粉组合对比表 102
第五节 中南地区白垩系—新近系其他门类化石名单 110
一、早白垩世晚期五龙组 110
二、湖北当阳盆地晚白垩世跑马岗组 110
三、湖北房县盆地早始新世油坪组 110
四、湖南衡阳盆地早、中古新世枣市组 111
五、湖南衡阳盆地早始新世栗木坪组 111
六、广东南雄盆地早中古新世上湖组 111
七、广东南雄盆地晚古新世浓山组 111
八、广西百色盆地晚始新世—早渐新世那读组 111
九、广西百色盆地中渐新世百岗组 111
十、湖北松滋县中始新世车阳河组(牌楼口剖面) 111
十一、河南三门峡盆地古新世门里组 112
十二、河南大仓皇剖面始新世大仓皇组 112
十三、河南五里堆剖面始新世五里堆组 112
十四、河南潭头盆地始新世—渐新世 112
十五、海南长昌盆地古新世—始新世 112
十六、海南长坡盆地中新世长坡组 113
十七、河南淅川李官桥盆地晚始新世核桃园组 113
十八、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孢粉化石分布点 114
第三章 按自然分类孢粉化石描述 115
第四章 种属学名索引 411
第五章 古地理、古气候、古温度探讨 450
第一节 中南地区植物地理分区的探讨 450
一、温暖潮湿植物地理区 450
二、半干旱或干旱热带植物地理区 450
三、干旱炎热带植物地理区 450
第二节 中南地区古环境与古植被演替 452
一、白垩纪植被演替 453
二、古近系植被演替 454
三、新近系植被演替 455
第三节 古植被与古气候温度探讨 456
一、早白垩世古气候探讨 457
二、晚白垩世古气候探讨 458
三、古近系古气候探讨 459
四、新近系古气候探讨 464
五、我国中南地区白垩纪—新近纪古气候古温度的变化表(平均气温) 468
图版说明 469
参考文献 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