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概况 1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文外译 1
一、中文外译的主要途径 2
二、非文学类中文外译及相关译者 3
三、文学作品外译及相关译者 5
第二节 英文版《中国文学》刊物的诞生及特点 7
一、《中国文学》的创刊背景 7
二、《中国文学》的成长轨迹 9
三、《中国文学》栏目设置及装帧特点 11
四、《中国文学》的发行范围 16
第三节 与《中国文学》同时代对外发行的外文报刊 18
一、《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 18
二、《中国建设》(China Reconstructs) 19
三、《人民画报》(China Pictorial) 19
四、《人民中国》(People’s China) 20
五、《人民中国报道》(El Popola Cinio )后更名为《中国报道》 21
六、“熊猫丛书”(Panda Books) 23
第二章 英文版《中国文学》的翻译选材 27
第一节《中国文学》各个时期的选材 28
一、杂志创刊初期 28
二、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29
三、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 32
四、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33
五、20世纪80年代 33
六、20世纪90年代 34
第二节《中国文学》典型题材译介 36
一、革命题材的译介 36
二、少数民族题材的译介 40
三、农村与农民题材的译介 45
四、名家名作的专题译介 52
第三章 中外译者与英文版《中国文学》 55
第一节 中西合璧的翻译家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 57
一、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与英文版《中国文学》 57
二、夫妻合作的翻译人生及其贡献 59
第二节《中国文学》的开创者——翻译家叶君健 64
一、《中国文学》的主要筹划者 65
二、西学与汉学的双重传播使者 66
第三节 富含中国情缘的翻译家沙博理 69
一、无悔的人生抉择 69
二、面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70
第四章 英文版《中国文学》中的形象 75
第一节 古典文学中的形象 75
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形象 76
二、奢靡万端的贵族生活景象 102
三、智慧忠勇的古代中国人形象 109
第二节 现当代文学中的形象 112
一、革命的中国人形象 112
二、女性知识分子形象 114
三、改革开放时代的新形象 117
四、普通中国人的形象 118
第三节 民间文学中的艺术形象 120
一、民间传说与童话故事的内涵 121
二、民间叙事诗中的青年形象 123
三、民间寓言故事中的智者形象 124
四、民间说唱中的艺人形象 126
第四节《中国文学》中的形象之特征、意义及影响 127
一、《中国文学》中的形象之特征 127
二、《中国文学》中的形象之意义 128
三、《中国文学》中的形象之影响 129
第五章 以《中国文学》为鉴,思考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132
一、《中国文学》停刊的原因 132
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经验、教训 134
三、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思考与对策 135
结论 140
参考文献 142
附录一:英文版《中国文学》部分目录(1951—2001) 151
附录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所译作品(节选) 209
后记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