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艺术生态批评原理 2
第一章 艺术生态系统 2
一、艺术生态平衡的特性 3
二、艺术生态失衡的标志 4
三、艺术生态失衡状况透视 5
四、重建艺术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9
第二章 艺术生态系统的边缘效应 14
一、在艺术与自然的边缘 15
二、在艺术与生活的边缘 17
三、在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边缘 19
第三章 艺术群落生态与群落演替 22
一、艺术群落生态 23
二、艺术群落演替 25
三、艺术群落生态及其群落演替研究的创新意义 27
第四章 艺术的生态位 29
一、艺术的空间生态位 30
二、艺术的功能生态位 31
三、艺术生态位的偏移 35
四、艺术生态位的调节 38
第五章 艺术生态批评的价值观 44
一、整体性关联的生态价值观 45
二、互动和批判的生态价值观 46
三、平等的生态价值观 47
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 49
第六章 艺术生态批评的审美观 52
一、艺术生态批评独特的审美视角 53
二、艺术生态批评的审美内容 56
三、借鉴生态美学的研究成果 59
第七章 艺术生态批评的伦理观 63
一、自然生态伦理观 64
二、社会生态伦理观 66
三、精神生态伦理观 67
四、艺术生态伦理观 72
中篇 艺术生态批评原则与方法 78
第八章 艺术生态批评的兴起及发展策略 78
一、艺术生态批评兴起的背景 79
二、艺术生态批评发展现状 81
三、艺术生态批评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84
第九章 艺术生态批评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88
一、从人类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宏观视角审视 89
二、从艺术批评学科自身发展的角度审视 92
第十章 艺术生态批评的原则 96
一、价值重估的反思性原则 97
二、清理反生态因素的批判性原则 98
三、介入生态运动的政治性原则 100
四、不脱离本性的审美性原则 101
第十一章 艺术生态批评的四维指向与话语方法 103
一、艺术生态批评的四维指向 104
二、艺术生态批评的话语方法 110
第十二章 艺术生态批评的话语资源 115
一、本土传统生态哲学思想 116
二、本土传统艺术生态理念 123
第十三章 艺术生态批评的学科支撑 132
一、生态学 133
二、生态伦理学 133
三、生态美学 134
四、艺术生态学 136
第十四章 艺术生态批评的超越 138
一、伦理层面的超越 139
二、审美层面的超越 141
三、思维模式的超越 143
四、批评内涵的超越 145
下篇 艺术生态批评实践研究 150
第十五章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民间民族艺术 150
一、民间艺术生态系统的整体观 151
二、民间艺术生态系统的蝴蝶效应 152
三、河池市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生态 154
第十六章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印象·刘三姐》 161
一、《印象·刘三姐》的传播生态 162
二、《印象·刘三姐》对生态审美层面的发掘 168
第十七章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漓江画派 174
一、漓江画派山水风景创作的生态学解读 175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78
第十八章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书坛大势与八桂书风 182
一、审美观念的当代嬗变 183
二、各种流派应运而生 183
三、尊重各流派的生态位,构建多元化的审美标准 184
四、维护多样性,保持书法生态平衡 185
五、保持开放性,实现书法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85
六、“八桂书风”是一个地域性的艺术群落 187
七、八桂书法群落演替 188
八、发挥“优势种”作用,向顶级群落发展 190
第十九章 生态批评视域下民族精神生态 193
一、警惕西部民族精神生态的失衡 194
二、精神生态失衡的后果前瞻 196
三、营造西部和谐的民族精神生态 197
第二十章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大学艺术教育 202
一、艺术精神的缺失 203
二、艺术智慧的缺失 209
第二十一章 生态批评视域下高师艺术课程教学 222
一、对艺术专业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考查 223
二、艺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生态学思考与教学实践 226
三、对高师艺术院(系)艺术理论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考查 231
四、高师艺术理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生态学思考及实践 232
五、在高师艺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思维训练 237
六、艺术教育改革策略 240
七、超越“器物层面”,拓展高师公共艺术欣赏课教学的生态空间 243
第二十二章 生态批评视域下基础艺术教育 249
一、艺术新课程理念的生态学阐释 250
二、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 256
三、营造美术教学多样性的生态优势 261
第二十三章 全球化时代的艺术生态 265
一、全球化对艺术生态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266
二、全球化时代的艺术冲突 273
主要参考文献 278
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