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香的遗产——明代政治文化外缘区域社会秩序建构的一个案例&赵轶峰 1
“洪武”谏诤祸案研究——兼论中国古代谏诤制度的本质&马福贞 13
明代嘉隆万时期时代特征与士大夫群体事功机遇论析&张学亮 18
杨廷和与“大礼议”——中国历史上人事更迭的典型案例&田 澍 25
明世宗朝的弭灾修省活动&周致元 31
明朝封藩钟祥刍议&周红梅 41
张居正与“王大臣案”——兼论道德评判的必要性&岳天雷 45
“乞休”与“挂冠”——晚明弃官现象与政治文化嬗变&吴琦马 俊 55
试论明崇祯年间阁臣的更迭&王丽娜 卢 伟 69
明代皇帝的修省与罪己&李媛 76
试论灾害在明代政治中的角色与作用&鞠明库 85
明代宫廷“后弱妃强”的关系格局及其影响探析&程彩霞 91
明代宫殉制度探究&朱子彦 98
万贵妃墓与后宫专宠&王丽梅 107
明朝监察体系研究&高春平 113
明代科举乡试中的“在京应试”实况&〔日〕土屋悠子 127
明清会试十八房制源流考&汪维真 138
论明代州县的幕官与幕宾&王泉伟 160
洪武年间《大明律》的编纂与适用&柏桦 卢红妍 172
明初浙江矿盗事件与善后措施&〔中国台湾〕唐立宗 184
从刘世延案看明末南京的治安管理与司法制度&罗晓翔 188
公开的身体处罚仪式——明代廷杖仪式探析&李为香 200
明代法律世界中的游民&吴艳红 209
明清苏州商业诉讼中的法律多元&〔中国台湾〕邱澎生 227
明朝刑狱的域外形象研究&孔颖 244
明代“太仓库”称谓考&苏新红 257
明代钞关建置沿革考&余清良 265
明代管河郎中考略&张艳芳 301
明清时期漕船的趱运&李俊丽 311
论明代山东的土贡制度&李绍强 尤洪辉 315
从禁地到利薮:权力经济下的明代西山煤炭开采&高寿仙 324
明清时期河南的商业与会馆&徐春燕 335
明代河南士人王祖嫡对地方事务的关注和参与&牛建强 341
儒商之外:从汪道昆《儒侠传》看徽商“侠”的精神&〔中国台湾〕连启元 349
《金瓶梅》中的明代后期商人、商品和商业经营&王波 357
明代书商的市场意识和竞争策略&张献忠 365
挣脱镣铐舞蹈:明代“妒妇”“悍妇”研究&赵秀丽 艾险峰 376
明代辽东边疆文化结构研究&张士尊 383
从民间文献看明清以来清水江下游地区民众华夏世胄身份的构建&吴才茂 392
《明史…地理志》浙江地理考误&庞乃明 406
明太祖对待南海周边诸国政策初探&南炳文 413
明初高丽使节郑梦周山东活动考&袁晓春 420
从郑和下西洋看中国对南海的经略&郭渊 430
元代跨海用兵为郑和下西洋铺路&〔日〕汪义正 438
明初统治者的华夷思想与民族政策&周喜峰 449
成化二十二年苏门答刺国使节&〔日〕松浦章 453
明朝在朝鲜之役前后的军事情报活动论析&陈志刚 463
明代辽东社会风俗——以《燕行录》记载为中心&张晓明 478
全球史视野下的明代澳门&〔中国澳门〕何伟杰 487
朱元璋的驭将之道&周钰雯 494
明代“播州之役”军费考&刘利平 499
农民起义的再评价:以明末山西为例进行考察&段建宏 511
弘光政权内部党争对“四镇”的影响&刘中平 523
从基层社会的角度看明代军屯处所——以军事屯堡为中心的考察&肖立军 赵岩 529
略论明代长城敌台与边墙相对位置的变化&何宝善 536
明代北部边防对明代政治的影响&胡凡 542
长沙(韩家湖)湘潭韩氏族谱所见明长沙卫史料考订&何歌劲 550
洪武皇帝朱元璋与孤庄村三户农民&夏玉润 566
明代女真族宦官刘通、刘顺军功事迹考&齐畅 579
明代宁波杨守阯生平研究&钱茂伟 588
山阴将吴宗道的浮沉启示录&杨海英 600
民间传说体现出的明末清初的四川社会和张献忠——历史学的观点考察传说&〔韩〕李俊甲 615
大顺文物档案证实李过最后归宿是出家&李志强 634
明代士大夫“好名”探析&蔡明伦 642
明代施报观初探——以郝敬之礼学著作为例&〔中国台湾〕陈美兰 651
明代版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章宏伟 656
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刘明杉 673
明初官修《元史》述评&〔中国台湾〕王德毅 683
再论俞本《纪事录》的史料价值&李新峰 690
南陈北李贤祭酒:明太学生石大用传略的史源与传述&〔中国台湾〕林丽月 701
晚明经世类书编纂的实用追求——以冯琦(1558~1603)《经济类编》为中心&解扬 707
万斯同《明史》“论赞”的史学价值与理论意义——兼与张廷玉《明史》“论赞”之比较&展龙 727
张廷玉《明史·太祖纪》至正十三、十四年史事辨析&黄阿明 741
清乾隆皇帝《哀明陵三十韵》碑文分析&姚丽荣 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