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白学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03188789
  • 页数:4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教师教育精品教材中的一本,本套教材根据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设置而整体规划,整套教材由北师大牵头,联合全国师范类高等院校,共同建设的一套作者权威、品种齐全、覆盖面广,体现新理念、适应新标准、满足新需求的精品教材。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3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

一、什么是心理学 3

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7

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 9

一、心理学的目标 9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1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7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7

二、研究的具体方法 19

第四节 心理学的简史 24

一、科学心理学产生 24

二、主要心理学派别 25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基础 37

第一节 大脑的结构 37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 38

二、脑结构及其功能 40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 46

一、脑垂体 47

二、松果体 47

三、甲状腺 48

四、肾上腺 48

五、性腺 50

第三节 大脑中信息的传递 51

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分类 51

二、神经元的信息传递 52

三、神经网络 53

第三章 注意与意识状态 61

第一节 注意概述 61

一、注意的含义 61

二、注意的分类 62

三、注意的功能 64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 65

第二节 注意的品质 66

一、注意广度 66

二、注意稳定性 67

三、注意分配性 68

四、注意转移 69

第三节 意识概述 70

一、意识的含义 70

二、意识的基本特征 70

三、意识的水平 71

四、意识的功能 72

第四节 常见的意识状态 73

一、睡眠 73

二、梦 77

三、催眠 79

四、白日梦 79

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 87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的概述 87

一、感觉与知觉的概念 87

二、感觉与知觉的生理机制 90

三、感受性及其变化特点 91

第二节 感觉的类型 93

一、视觉 93

二、听觉 97

三、其他感觉 99

第三节 知觉的类型与基本特性 101

一、知觉的类型 101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105

第五章 学习 115

第一节 学习概述 115

一、学习的内涵 115

二、学习的分类 117

第二节 行为学习 118

一、经典条件作用 118

二、操作条件作用 120

三、观察学习 122

第三节 认知学习 124

一、发现学习 124

二、接受学习 126

三、信息加工学习 128

第四节 经验学习 129

一、建构学习 129

二、意义学习 132

第六章 记忆 141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141

一、记忆的科学探索 141

二、记忆的类型 144

三、记忆的脑机制 149

第二节 记忆与生活 150

一、工作记忆与人类认知能力 150

二、错误记忆与证人证词 152

三、元记忆与控制记忆过程 153

第三节 记忆策略 154

一、分散记忆:最佳间隔优化记忆 155

二、交错记忆:顺序安排促进记忆 156

三、测试效应:提取促进长时记忆 157

四、学习者是否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159

第七章 思维与言语 165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165

一、思维的内涵 165

二、思维的种类 166

三、思维的一般过程 168

四、思维的品质 170

第二节 问题解决 172

一、问题及问题解决 172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73

三、问题解决的一般策略 174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75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 179

一、创造性思维的本质 179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80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82

第四节 言语 184

一、言语的概述 184

二、言语的知觉与理解 186

三、言语产生的理论 187

第八章 能力 197

第一节 能力概述 197

一、能力的内涵 197

二、能力的分类 198

三、能力的理论 199

第二节 能力的测量 204

一、能力测量的一般问题 204

二、一般能力的测量 206

三、特殊能力的测量 208

第三节 能力的个体差异 210

一、能力水平方面的差异 210

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211

三、能力结构的差异 212

四、能力的性别差异 212

第四节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213

一、遗传 213

二、环境与教育 214

第九章 动机与情绪 221

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 221

一、动机的概念与功能 221

二、动机的来源与分类 223

三、动机与行为 226

第二节 动机理论 228

一、动机的强化理论 228

二、需要层次理论 229

三、成就动机理论 230

四、归因理论 231

五、动机的目标理论 232

第三节 情绪 233

一、情绪的本质 233

二、情绪的功能 236

三、动机与情绪 237

第十章 人格 247

第一节 人格的概念 247

一、人格的定义 247

二、人格的基本结构 248

三、人格的特点 251

第二节 人格的基本理论 253

一、精神分析理论 253

二、行为学习理论 255

三、人本主义理论 257

四、认知理论 258

五、特质理论 259

第三节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261

一、人格的发展理论 261

二、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65

第四节 人格的测评 269

一、自陈问卷法 269

二、投射测验法 272

第十一章 心理发展 281

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281

一、先天与教养的关系 282

二、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283

三、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83

第二节 学龄儿童期的发展 284

一、学龄儿童的认知发展 284

二、学龄儿童的情绪特点 287

三、学龄儿童的自我发展 288

四、学龄儿童的亲子关系 289

五、学龄儿童的同伴关系 290

第三节 青少年期的发展 291

一、青少年的思维发展 291

二、青少年的情绪特点 293

三、青少年的自我发展 294

四、青少年的亲子关系 297

五、青少年的同伴关系 297

第十二章 健康心理 305

第一节 追寻幸福 305

一、幸福感的理论模型 305

二、幸福的作用 307

三、提升幸福感的途径 309

第二节 应对压力 310

一、压力的来源 310

二、有关应激机制的理论模型 311

三、压力的应对 313

第三节 维护心理健康 316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316

二、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 317

三、心理健康问题的分类 320

四、维护心理健康的模型 320

第十三章 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 332

第一节 心理障碍概述 332

一、心理障碍的概念与性质 332

二、心理障碍的评定标准 333

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 336

一、焦虑障碍 336

二、心境障碍 340

三、精神分裂 342

四、人格障碍 343

第三节 心理障碍的治疗 348

一、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348

二、心理治疗技术 350

三、常用心理咨询技术与操作 352

第十四章 社会心理 361

第一节 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 361

一、自我知觉 361

二、社会认知 363

三、社会态度 367

第二节 社会影响 369

一、群体行为 369

二、从众 370

三、顺从 371

第三节 社会关系 372

一、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 372

二、亲社会行为 375

三、偏见与歧视 377

四、冲突与侵犯 378

第四节 社会心理的应用 380

一、社会心理与健康 380

二、社会心理与教育 382

参考文献 387

关键术语表 392

后记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