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新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斌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36480315
  • 页数:2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关于中药临床运用的专业读物,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用药体会,将常见中药按药效进行重新分类,并对其药性、药效、归经作了不同角度的阐述。作者根据自身用药体会,对中药药效提出自己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运”的观点,这一观点可供中医临床专业医生参考、借鉴。

总论 1

一、 《黄帝内经》的临床应用问题 1

二、中药学的问题 2

三、针灸气穴学的问题 4

四、现代疾病特征研究的问题 5

五、时医之弊 7

第一章 药物归类 11

第一节 扶元气药 12

一、炙甘草 12

二、生甘草 13

三、干姜 14

四、焦白术 15

五、蜜炙白术 16

六、米泔水炙白术 16

七、土水炙白术 17

八、炮姜 17

九、山茱萸 18

十、葱白 19

十一、蜜炙枇杷叶 21

十二、茯神 22

十三、杜仲 23

十四、核桃仁 24

十五、蜀椒 24

十六、柴胡 25

十七、佛手 26

十八、小茴香 27

十九、炒小茴香 27

二十、肉桂 28

二十一、桂枝 29

二十二、土茯苓 31

二十三、生龙骨 31

二十四、制附子(黑) 32

二十五、川石菖蒲 36

二十六、贵菖蒲 37

二十七、苍耳子 37

二十八、蜜炙苍耳子 38

二十九、生稻芽 39

三十、炒稻芽 39

三十一、首乌藤 40

三十二、生牡蛎 40

三十三、野山参 41

三十四、淫羊藿根 42

三十五、生黄芪 43

三十六、蜜炙黄芪 44

三十七、炒紫苏子 45

三十八、菟丝子 45

三十九、补骨脂 46

四十、胡芦巴 47

四十一、紫苏叶 47

四十二、威灵仙茎 48

四十三、菊花 49

四十四、白豆蔻 49

四十五、金银花 50

四十六、白芷 51

四十七、绿豆 52

四十八、冰糖 52

四十九、通草 53

五十、龙眼肉 54

五十一、苦参 54

五十二、伸筋草 55

五十三、炒川楝子 56

五十四、紫苏梗 56

五十五、炒枳实 57

五十六、米泔水 58

五十七、炒山药 58

五十八、楮实子 59

五十九、人参叶 60

六十、刀豆 60

六十一、荜茇 61

六十二、大蒜 61

六十三、黑木耳 62

六十四、生黑芝麻 63

六十五、炒黑芝麻 64

六十六、白芝麻 64

六十七、苦荞麦 65

六十八、甜荞麦 66

六十九、芡实 66

七十、紫河车 67

七十一、鲜橄榄肉 67

七十二、海螵蛸 68

七十三、桑寄生 69

七十四、生姜皮 69

第二节 补阳药 70

一、生白术 70

二、米泔水泡生白术 71

三、麻黄 72

四、蜜炙麻黄 73

五、饴糖 74

六、生姜 74

七、枇杷花 75

八、吴茱萸 76

九、大枣 77

十、高良姜 78

十一、法半夏 79

十二、细辛 79

十三、五加皮 81

十四、茯苓 82

十五、仙茅 82

十六、枸杞 83

十七、怀牛膝 84

十八、骨碎补 85

十九、薤白 85

二十、紫苏子 86

二十一、合欢皮 87

二十二、生麦芽 87

二十三、炒麦芽 88

二十四、熟蜜 89

二十五、蜜炙桂枝 90

二十六、九牛撬 90

二十七、柏子仁 91

二十八、瓦楞子 92

二十九、续断(贵州) 92

三十、益智仁 93

三十一、白果仁 94

三十二、阳起石 94

三十三、莲子 95

三十四、白扁豆 95

三十五、松子仁(云南松) 96

三十六、黄豆 97

三十七、炒松子仁(东北松) 97

三十八、鹿衔草 98

三十九、花生仁 99

第三节 补阴药 99

一、党参 99

二、蜜炙党参 100

三、白芍 101

四、生地 102

五、百合 102

六、麦冬 103

七、玄参 104

八、浙贝母 104

九、龟甲 105

十、葛根 106

十一、淮山药 106

十二、天麻 107

十三、南五味子 108

十四、北五味子 109

十五、桑葚 110

十六、石莲花 110

十七、蜜炙石莲花 111

十八、女贞子 111

十九、生龙齿 112

二十、茺蔚子 112

第四节 补血药 113

一、制首乌 113

二、蜜炙大枣 114

三、炒酸枣仁 114

第五节 补精药 115

一、肉苁蓉 115

二、苦杏仁 116

三、砂仁 117

四、淫羊藿叶 117

五、当归 118

六、锁阳 119

七、巴戟天 119

八、狗脊 120

九、熟地黄 121

十、黄精 122

十一、酸枣仁 122

十二、沙苑子 123

十三、桑螵蛸 123

十四、覆盆子 124

第六节 调气药 125

川芎 125

第七节 化瘀药 126

一、红花 126

二、苏木 127

三、王不留行(开花) 128

四、王不留行(未开花) 128

五、丹参 129

六、桃仁 130

七、鸡血藤 130

八、川牛膝 131

九、莪术 133

十、郁金 133

十一、姜黄 134

十二、生大黄 135

十三、赤芍 135

十四、三棱 136

十五、五灵脂 137

十六、瞿麦 138

十七、水蛭 138

十八、红藤 139

十九、炒枳壳 140

二十、炒山楂 141

二十一、延胡索 141

二十二、荆芥穗 142

二十三、地龙 143

二十四、鸡内金 144

二十五、焦鸡内金 144

二十六、没药 145

二十七、乳香 146

二十八、泽兰 146

二十九、月季花 147

三十、三七(药物) 148

三十一、刘寄奴 149

三十二、生蒲黄 149

三十三、血余炭 150

三十四、龙血竭 150

三十五、益母草 151

三十六、鬼箭羽 151

第八节 理气药 152

一、陈皮 152

二、蜜炙陈皮 153

三、香附 153

四、醋炙香附 154

五、乌药 154

六、槟榔 155

七、枳实 156

八、炒莱菔子 156

九、荔枝核 157

十、青皮 158

十一、醋炙青皮 159

十二、生枳壳 159

十三、木香 160

十四、米泔水泡木香 161

十五、蜜炙软紫菀 161

十六、炒白芍 162

十七、化橘红 163

十八、五倍子 163

十九、桑白皮 164

二十、礞石 164

二十一、僵蚕 165

二十二、隔山消 165

二十三、玫瑰花 166

第九节 通络透散药 166

一、荆芥 166

二、炒荆芥 167

三、防风 168

四、桑叶 168

五、薄荷 169

六、瓜蒌壳 170

七、桔梗 170

八、胆南星 171

九、鲜枇杷叶 172

十、紫菀 172

十一、款冬花 173

十二、蜜炙款冬花 174

十三、母丁香 175

十四、仙鹤草 175

十五、蜈蚣 176

十六、谷精草 176

十七、全蝎 177

十八、凌霄花 177

第十节 清热解毒药 178

一、鱼腥草 178

二、淡豆豉 179

三、泽泻 179

四、山豆根 180

五、川射干 180

六、牛蒡子 181

七、芒硝 182

八、瓜蒌仁 182

九、前胡 183

十、车前草 184

十一、忍冬藤 184

十二、连翘 185

十三、生石膏 186

十四、竹茹 186

十五、青黛 187

十六、密蒙花 188

十七、决明子 188

十八、山慈姑 189

十九、花蕊石 189

第十一节 祛寒湿类药 190

一、苍术 190

二、炒苍术 191

三、藿香梗 192

四、佩兰 192

五、独活 193

六、羌活 194

七、旋覆花 195

八、路路通 195

九、百部 196

十、蜜炙百部 197

十一、皂角刺 197

十二、生艾叶 198

十三、木瓜 198

十四、盐炙黄柏 199

十五、辛夷花 200

十六、大腹皮 201

十七、白芥子 202

十八、炒白芥子 202

十九、蚕沙 203

二十、青风藤 204

二十一、藁本 204

二十二、北葶苈子 205

二十三、远志 205

二十四、蜜炙远志 206

二十五、盐炙远志 207

二十六、白前 208

二十七、广牛膝 208

二十八、丁公藤 209

二十九、海风藤 209

三十、炒蜀椒 210

三十一、公丁香 210

三十二、荜澄茄 211

三十三、草果 211

三十四、白胡椒 212

三十五、黑胡椒 213

三十六、草豆蔻 213

三十七、椒目 214

三十八、茯苓皮 214

三十九、肉豆蔻 215

四十、千年健 215

四十一、寻骨风 216

四十二、神曲 216

四十三、粉萆薢 217

四十四、香加皮 218

四十五、甘松 218

四十六、金樱子 219

四十七、白及 219

四十八、红豆蔻 220

四十九、昆布 220

五十、赤石脂 221

第十二节 祛湿热类 221

一、茵陈 221

二、黄连 222

三、子黄芩 223

四、枯黄芩 224

五、黄柏 225

六、龙胆草 226

七、桑枝 227

八、金钱草 227

九、炒栀子 228

十、蔓荆子 229

十一、厚朴 230

十二、生薏苡仁 230

十三、败酱草 231

十四、赤小豆 232

十五、猪苓 232

十六、木蝴蝶 233

十七、泽漆(猫眼草) 233

十八、海藻 234

十九、青葙子 234

二十、石韦 235

二十一、海金沙 235

二十二、萹蓄 236

二十三、海浮石 236

第二章 经验用药 239

第一节 五脏药 240

同入五脏药 240

治心药 240

治小肠腑药 241

治脾药 241

治胃药 241

治肺药 242

治大肠腑药 242

治肾药 242

治膀胱腑药 243

治肝药 244

治胆腑药 244

通全身药 245

第二节 各类用药 245

对药配伍 245

发汗药 247

入骨部药 247

通血络药 248

治湿药 248

补阳药 249

调理中、下焦药 250

生发生殖之精药 250

生发天癸药 251

通皮肤药 251

调理乳部药 251

散结药 251

气通鼻部药 252

培补下元药 252

长肌肉药 252

解毒药 252

降血脂药 254

升血压药 254

降血压药 254

化痰药 255

活血化瘀药 255

补益药 256

特殊用药 256

药性相反相畏 257

第三节 食疗 257

后记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