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1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3
传统诗词是汉语文化特有的瑰宝 8
“诗”在儒家治国教民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一、儒家治国教民思想体系的形成 12
二、心、性、情、志的关系 15
三、《诗》在儒家教化环节中的作用 17
“诗言志”与“诗缘情”之一 20
一、“言志观”的产生 20
二、《毛诗序》所体现的“言志观” 24
三、汉代文人的屈原情节 29
“诗言志”与“诗缘情”之二 33
四、“诗缘情”的提出 33
五、两宋和明清的情理之辩 37
六、情志论辩之我见 44
关于“温柔敦厚”和“诗三训” 49
一、“温柔敦厚”和“诗三训”产生的历史背景 49
二、如何认识汉儒提出的“温柔敦厚” 53
三、如何看待温柔敦厚 56
四、如何看待“诗三训” 60
第二辑 63
写诗填词要立意 65
一、诗词需要有“意” 65
二、诗词贵有新意 70
以象表意和直言其意——诗歌的表达方式 74
诗得意象自生光——传统诗词中的意象浅谈 80
一、画竹巧喻三形异——表象、意象、意境 80
二、做菜全凭五味香——意象在传统诗词中的地位和作用 82
三、玉赖琢磨始成器——意象的营造 91
诗词意境的特征和创设浅谈 94
一、意境的本质和特征 94
二、正确处理情和景的关系 98
三、合理地运用空白和侧面衬托 104
传统诗词语言的跳跃性和灵活性——诗家语的变形 109
一、关于诗家语的跳跃性 110
二、关于诗家语的灵活性——意象的灵气 112
第三辑 115
传统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117
一、诗词语言的平仄配置 118
二、押韵及其他 122
近体诗的平仄律 129
一、律句与律句的变通 129
二、拗句与拗救 133
三、句型组合的原则 136
律诗的对仗 141
一、对仗及其在律诗中的布局 141
二、对仗的种类 145
三、对仗应注意的问题 156
词的格律简介 164
一、词的用韵 164
二、词的平仄 166
三、词的对仗 169
关于绝句的几点浅见 171
一、绝句的特点 171
二、关于绝句的立意、选材和表达方式 172
三、关于绝句的谋篇布局 175
附 181
关于平水韵的若干问题(上) 183
一、关于《切韵》 183
二、由《切韵》到《平水韵》 187
关于平水韵的若干问题(下) 188
一、词曲的用韵情况 188
二、全国有了统一标准语音后建立新韵书的情况 190
三、如何看待《平水韵》 191
关于古入声字的识别方法 192
一、台湾学者陈伯元(新雄)提出的几条原则 192
二、排除法 193
三、入声字声旁识别法 193
关于诗词与身心健康的发言 195
一、学写诗词有益于颐养天年 195
二、学写诗词有益于审美情感的形成 199
三、学写诗词有益于净化心灵 203
后记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