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现状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现状 4
第二节 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效能与风险综述 6
一、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的效能 6
二、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的风险 11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方法与研究结构 14
一、研究目标 14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三、本书结构 16
第二章 关键概念界定、存在形态与影响因素分析 18
第一节 关键概念界定 18
一、科技人员及其相关概念 18
二、柔性化配置 20
三、效能 23
四、风险 24
第二节 柔性化配置存在形态 25
一、柔性化配置方式界定与分析 25
二、人员柔性化配置形态分析 27
三、人员柔性化配置方式类别归纳 30
第三节 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形成因素分析 33
一、国际性因素 33
二、我国社会宏观因素 35
三、中观产业因素 38
四、微观企业内部因素 39
第三章 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基础理论诠释 43
第一节 核心能力理论视角 43
一、核心能力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 43
二、核心能力与资源关系辨析 45
三、基于核心能力理论的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理论诠释 46
第二节 企业知识理论视角 48
一、知识的特征 48
二、企业知识理论 49
三、企业知识理论导向下的知识管理 50
四、企业知识理论在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中的解释 52
第三节 交易成本理论视角 53
一、交易成本理论分析 53
二、“中间组织”的形成 54
三、中间组织对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的解释 56
第四节 人力资本理论视角 57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沿革 57
二、人力资本的概念及特点 58
三、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 60
四、人力资本理论对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的解释 61
第四章 联盟在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中的应用 64
第一节 联盟的概念与特征分析 64
一、联盟概念界定 64
二、联盟的特征分析 66
第二节 联盟类型分析 69
一、基于技术环节视角的类型划分 69
二、基于合作领域视角的类型划分 70
三、基于成员关系视角的类型划分 71
四、基于成员参与程度视角的类型划分 72
五、基于成员相似性及贡献视角的类型划分 73
第三节 联盟形成机理研究——以产学研联盟为例 74
一、产学研联盟形成的外部影响因素 74
二、产学研联盟形成的内部动因 78
三、产学研联盟形成机理构建 80
第四节 科技联盟发展现状 81
一、企业科技联盟的迅猛发展 81
二、企业科技联盟案例分析 82
第五章 外包用工在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中的应用 87
第一节 外包的内涵 87
一、外包及其相关概念界定 87
二、外包的趋势 89
第二节 外包类型、模式与运作机制分析 91
一、外包的分类 91
二、外包的模式 94
三、外包的运作机制 96
第三节 外包动因分析 97
一、基于产业视角的动因分析 97
二、基于企业个体的动因分析 99
第四节 科技人员人才外包应用——以研发外包为例 101
一、研发外包的概念 101
二、研发外包的特点 102
三、研发外包广泛应用 103
四、研发外包个案分析 106
第六章 派遣用工在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中的应用 108
第一节 人才派遣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108
一、派遣及人才派遣概念的界定 108
二、派遣发展的历史渊源及国内外现状 110
三、人才派遣的特征分析 111
第二节 人才派遣的动因 113
一、人才派遣动因归纳 113
二、低成本战略导向下的派遣需求 114
三、外部环境波动导向下的派遣需求 116
四、实践层次导向下的派遣需求 117
第三节 人才派遣的运行模式和运作流程 119
一、人才派遣的三方主体关系分析 119
二、人才派遣的运作模式分析 121
三、人才派遣的运作流程 123
第四节 科技人员派遣与发展趋势 125
一、科技人员派遣的背景 125
二、科技人员派遣业的发展 126
三、科技人员派遣的主要形式 129
第七章 实证研究设计、实施与结果 131
第一节 实证研究设计 131
一、研究目的 131
二、研究步骤 131
三、研究方法 132
第二节 实证研究实施 133
一、访谈提纲设计 133
二、深度访谈 133
三、问卷设计 137
四、样本选择 137
五、问卷发放及数据收集 137
第三节 实证研究结果 139
一、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的主要效能 139
二、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的主要风险 140
三、研究的不足 141
第八章 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效能分析 142
第一节 市场技术效能 142
一、企业内部技术能力不足 142
二、赢得市场优势,实现技术创新 144
第二节 雇佣制度效能 146
一、经济合理性 146
二、避免内部人际关系冲突 148
三、满足科技人员个性需求 149
第三节 业务领域效能 150
一、资源整合趋势分析 150
二、关注核心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151
第四节 持续发展效能 153
一、与学研机构合作潜力巨大 153
二、学习先进技术,促进持续发展 155
第九章 企业科技人员柔性化配置风险分析 157
第一节 知识共享风险 157
一、各方知识共享本质分析 157
二、影响知识共享效果因素分析 157
三、知识共享不足的风险表现 158
第二节 知识产权风险 159
一、知识产权侵犯行为界定性障碍分析 160
二、知识产权侵权判决执行障碍分析 160
第三节 持续合作风险 161
一、企业内外部科技人员创新观念差异性分析 162
二、企业合作地位对合作持续性影响分析 164
第四节 相互协作风险 165
一、合作主体间契约管理形式的影响 165
二、合作主体间信誉的影响 165
三、合作主体间文化与管理模式差异的影响 167
四、合作主体间沟通因素的影响 167
第十章 对策与建议——以产学研合作为例 169
第一节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政府政策规制介绍 169
一、欧洲国家 169
二、美国 175
三、亚洲国家 178
第二节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经验总结 182
一、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引导和调控功能 182
二、高等学校校、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是创新源泉 183
三、企业是产学研合作的主体 184
第三节 我国产学研合作主体要素框架与流程设计 184
第四节 产学研合作各主体功能对策建议 186
一、政府 186
二、企业 195
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 198
四、中介机构 199
参考文献 202
附录1 215
附录2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