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伯——要把中国唤醒 3
马相伯生平简介 3
与太阳对话的少年 3
学堂里的掌声 6
文理兼备 学贯中西 8
救济灾民 10
中国的雄辩家 12
当以高丽为镜 14
怒斥袁世凯 16
赴美借款 18
归依教育 20
马相伯与《马氏文通》 23
教蔡元培学习拉丁文 26
毁家兴学办震旦 28
与校长共进退 30
于右任追随马相伯 32
文武双全 振兴中华 34
星期天的演说 37
浇铸复旦精神 39
手脑并用 41
巨人间的握手——马相伯与张謇 43
卖字救国 46
写诗题跋激将军 48
惟公马首是瞻 50
你恨爷爷吗 53
要把中国唤醒 55
情系桑梓 善举流芳 57
吕凤子——正则 63
吕凤·子生平简介 63
秀才考学堂 63
不想做官,只想办教育 65
毁家捐资 一办正则 67
正则校歌 70
挥毫当剑舞 发奋画一松 72
正则绣 75
拒画与赠画 77
指点徐悲鸿 80
学校就是你的家 82
此情唯有落花知 85
爱国爱民 87
教子有方 89
不要动我的书 92
流亡璧山 二办正则 95
堪笑书生心胆怯 98
作画筹资 100
总统的感谢信 103
四阿罗汉 105
先生印象 107
不要抱着我的画法不放 109
润物细无声 111
光复还乡 三办正则 114
一枚珍贵的印章 119
老王笑 122
高尔泰忆正则 124
吕叔湘——立定脚跟处世 放开眼孔读书 129
吕叔湘生平简介 129
年少好学 129
“存诚能贱”励一生 132
一专多能 博学百科 134
旧婚姻新恋爱 136
两度工作 成就校名 138
跨洋过江 亲人团聚 141
风雨故人来——与叶圣陶亦师亦友 143
主编《现代汉语词典》 145
别把婴儿和洗澡水一块儿泼出去 148
思想得用语言表达 151
“五七干校”的岁月 153
阳光招生 155
“文革”后语文界的一声惊雷 158
一台录音机和一个新领域 160
不要拿10亿人的共同语言开玩笑 163
校勘《苏轼诗集》成遗笔 165
扶植后学张伯江 167
对副主编言传身教 169
编辑把关负责制 171
《咬文嚼字》主编谈吕叔湘咬文嚼字 174
倡导“注音识字,提前读写” 176
以文寄情 178
图书馆“情结” 180
饮水思源回母校 声情并茂话教育 182
三太爷对我的影响 186
呦呦乡音 拳拳之心——吕叔湘与丹阳方言 188
匡亚明——人学与做人 199
匡亚明生平简介 199
牛背上的读书娃 199
从苏州第一师范学校到上海大学 201
坦然面对生死考验 203
《大众日报》的首任总编辑 205
弃政从教 创办吉大 209
“三顾茅庐”聘贤才 212
不拘一格降人才 216
身正为范 218
匡亚明与金景芳 220
那块屏风修好了吗 222
几度披肝沥胆人 224
“陋室生辉”留佳话 227
破格重用程千帆 229
教授治校 231
顺风车也不能搭 233
真理标准大讨论 236
要办一流大学 239
孔学泰斗 242
潘群眼中的匡老 246
拖板车的大学问家 248
没有困难,还有什么意思 250
为母校题字 253
高风亮节 255
最甜家乡水 257
戴伯韬——科学的教育与教育的科学 263
伯韬生平简介 263
这个“小老夫子”不一般 263
第一次参加反帝爱国斗争 265
我要去晓庄 267
别样的入学考试 270
晓庄取“真经” 272
爱玩科学小把戏 274
“豆粒跳舞”的把戏 276
陪伴“打不倒的病号” 278
从《战时教育》到育才学校 280
临危不惧 282
一批“季亭”在成长 284
战时教育 如火如荼 288
马兰飘香沁心脾 290
倾心尽力改造旧学校 293
到群众中去不能摆架子 296
要听真课,真听课 298
穿着草鞋上学比较好 300
不普通的五分硬币 302
为了主持统编全国教材的这份责任 304
在“五七干校”的日子里 309
敢骂迟群是“混蛋” 311
实验是科学之父 314
情未了 志未酬 317
难忘的回忆——追忆我的父亲戴伯韬 320
立志直与青云齐(后记)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