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纪实》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进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44449281
  • 页数:1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7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60年发展所走过的不平凡之路。分为5章:短期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实践(1949~1979年);改革体制、探索实践——1979~1990年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三改一补”与高等职业教育形成(1990~1998年);“异军突起”到“半壁江山”——1999~2005年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2006~2009年)。每章分为综述、主要历史事件、文献汇编三个部分。以史实为主,评述结合。

第一篇 短期高等教育的历史——1949—1979年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1

第一部分 发展综述 1

一、各类短期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

(一)专科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1

(二)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发展 3

(三)“七·二一”大学的创立和发展 4

(四)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 4

二、短期高等教育办学实践的有益经验 5

(一)开门办学 5

(二)半工半读 6

(三)多种学制 7

第二部分 主要事件 8

第三部分 文件选读 10

第二篇 改革体制、探索实践——1980—1990年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18

第一部分 发展综述 18

一、指导思想、方针政策 18

(一)积极提倡大、中城市举办高等专科学校和短期职业大学 19

(二)提出逐步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设想 19

(三)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提法 20

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21

(一)专科转型 21

(二)创办新校 23

(三)规范改革 26

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29

(一)与各类教育之间界限不清 29

(二)定位不明确阻碍了职业大学发展 30

第二部分 主要事件 31

第三部分 文件选读 33

第三篇 “三改一补”与高等职业教育形成——1991—1998年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41

第一部分 发展综述 41

一、主要进展 41

(一)明确了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 41

(二)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42

(三)提出了“三改一补”内涵式发展的方针 42

(四)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43

(五)各种类型高职院校的试点和兴起 43

(六)对“本科压缩型”高等工程专科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 44

二、高等职业教育形成的背景和政策演变 44

(一)统一认识 45

(二)明确地位 45

(三)选择路径 46

(四)改革试点 46

三、高职发展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48

(一)“分流办学”的政策在一段时期里影响了职业大学的发展 48

(二)“三不一高”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48

(三)“本科院校办高职”的政策挤压了高职院校的发展空间 48

第二部分 主要事件 49

第三部分 文件选读 53

第四篇 从“异军突起”到“半壁江山”——1999—2005年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66

第一部分 发展综述 66

一、主要成绩 66

(一)规模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66

(二)社会认可使就业率逐年提升 66

(三)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正在全面贯彻落实 67

(四)政府重视使政策措施不断完善 67

(五)教学改革深化使示范性院校不断涌现 67

二、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溯源 67

(一)三教统筹 68

(二)体制创新 68

(三)制度规范 69

(四)产学结合 69

(五)高层重视 70

(六)机构建设 71

(七)学制改革 72

(八)技能大赛 72

三、存在的问题 73

(一)高职院校的特色化发展程度不高 73

(二)产学研合作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73

(三)地区发展不平衡 73

第二部分 主要事件 74

第三部分 文件选读 80

第五篇 示范院校建设引领高职教育内涵发展——2006—2012年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92

第一部分 发展综述 93

一、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政策导向 93

(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93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95

(三)《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 97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99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 102

(一)示范建设 102

(二)改革试验区 103

(三)工学结合 105

(四)自主招生 106

(五)行业对话 108

(六)质量提升 110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 112

(一)缺乏外部的制度与政策支撑 112

(二)师资队伍不适应产业发展 112

(三)高职院校管理能力不适应内涵建设要求 113

(四)办学理念不适应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求 113

第二部分 主要事件 114

第三部分 文件选读 122

参考文献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