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經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1
(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1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3
(三)经济规律和经济范畴 10
(四)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战斗性 13
(五)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5
二、社会主义經济制度产生的前提 19
(一)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 19
(二)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国家政权 21
(三)无产阶级专政。工人阶级领导和工农联盟 26
三、生产資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35
(一)社会主义国有化 35
(二)对个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43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54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61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矛盾 61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66
(三)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党的领导和群众运动 79
(四)正确处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89
五、社会主义基本經济规律 91
(一)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91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94
六、社会主义国民經济有計划、按比例的发展 98
(一)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98
(二)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103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计划工作中的平衡和不平衡 107
(四)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111
七、社会主义的工业和农业 117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17
(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21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128
八、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和劳动生产率 133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 133
(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137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141
九、社会主义的經济核算制 146
(一)节约是社会主义的原则 146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统计和监督的意义 149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制 153
十、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160
(一)商品生产及其存在的条件 160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164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货币 177
(四)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规律的作用 183
(五)关于商品生产的消亡 188
十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 192
(一)生产和分配的关系 192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195
(三)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200
(四)社会主义的工资制度 211
十二、社会主义財政和銀行信贷 216
(一)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216
(二)社会主义银行和信贷 224
十三、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經济关系 233
(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233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和对外贸易 238
十四、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249
(一)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249
(二)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255
(三)关于消灭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问题 261
(四)关于国家消亡问题 267
十五、反对修正主义 274
(一)修正主义是资产阶级在工人运动中的代理人 274
(二)修正主义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 277
(三)修正主义的特征是阉割马列主义的革命精神 281
(四)必须同修正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