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文史研究 1
孙承宗与袁崇焕——一叶明史的反思&师纶 2
我国主体民族与边沿民族的形成及甘肃南部氐族政权的建立始末&马通 9
敦煌石室医药文献类萃&张绍重 16
宋元时期整理《战国策》的巨大成就——兼对鲍彪整理《战国策》再评价&霍旭东 24
浅谈中外古史的综合研究——史学实现自身价值问题的一些思考&水天长 34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战争与“香妃”事迹&马德璞 42
移植与变异:日本《酒茶论》与敦煌《茶酒论》的比较研究——兼论转型期的敦煌文学研究新拓展&张鸿勋 56
论“徙民实边”不是屯田&刘光华 73
山川肖形神 纪行蕴人文——杜甫在陇右的行吟&林家英 84
蒙古族源诸说述评&樊保良 95
中世纪东西方文化及对后世的影响&裴正学 104
汉水与西、礼两县的乞巧风俗&赵逵夫 108
文溯阁本《四库全书》的价值&汪受宽 119
诸葛亮的廉政思想与实践&张崇琛 127
略论兰州黄河铁桥&刘过之 137
经与经学答问&张文轩 142
盛唐筑就的文化长城&陆庆夫 152
西汉纸张与纸质档案述论&张克复 158
寂寞长安烟雨痕&杨立强 165
中国古玉龙形象的演变及其寓意&陈自仁 178
汉代的纸与造纸&杨惠福 187
青城文化辉煌原因之研究&李青惠 198
从两首诗看中西方诗教的不同&杨文豹 206
陇南古代经济暨历史上流通的货币&刘可通 210
关于半坡彩陶刻划文字的一点意见&王文本 221
电视是影响人类精神生态的重要环境&刘炘 225
论打油诗&尹占华 236
再论王道士&雒青之 247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兼谈中医养身之道的艺术美&张士卿 252
甘肃新生代气候环境变化与哺乳动物群演替&颉光普 265
浅谈孙中山及其思想对于当代的意义&韩甦毅 280
今天的绿洲较古代绿洲大大缩小了吗?——对于历史时期绿洲沙漠化过程的若干新认识&李并成 290
盐场堡往事说未休&李世嵘 298
中华文化视域中的“多民族文学史观”&朱广贤 301
论美育与人的素质的提高&秦理斌 310
《四库全书》编纂与中国古文献之劫难&郭向东 316
我国古代氐羌族群的原始文化形态探微&杨士宏 325
岐伯考证与岐黄文化研究&安定祥 337
伏羲文化研究与伏羲学科建设&伏俊琏 350
美国罗斯福家族与敦煌莫高窟&王冀青 360
1949年以前的花儿与花儿研究——《花儿学术史》研究之一&张君仁 368
华夏文明视野下的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田澍 388
清代史学家张澍五种方志著述论略&漆子扬 399
隋代甘肃的人口&尹伟先 407
文化大省建设与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和有效途径&杜擂升 413
敦煌医学的概念、学术价值、研究方向及展望&李应存 418
下卷 艺术研究 434
论书法功&黎凡 435
我与西部高原画派&杨志印 440
浅论国画中题画诗的诗情画意&唐俊卿 446
硬笔书法是中国书法的源头、母体和通脉&李正宇 452
对中国人物画造型特色的认识&杨国光 461
掌握笔法的基本规律,变中求变——浅谈黄宾虹《五字决》&张敬群 468
论造型基础在中国人物画中的重要性&李葆竹 473
试论汉画的艺术特色&廖国柱 478
为山禽传神 为野卉写照——莫建成艺术笔记摘录&莫建成 485
也谈敦煌画派&赵春林 490
敦煌壁画临摹的意义和功绩&段兼善 495
涂鸦絮语&沈风涛 504
立足本土 走向当代——对甘肃当前中国画创作的几点思考&陈天铀 507
思变创新 异帜独擎——论甘肃秦腔耿派花脸创始人耿忠义的表演艺术&阎仲雄 513
在黄土深处培植艺术之根&张改琴 521
说马&刘大林 525
一生辛苦为花忙&周玉兰 532
陇上书风思考&林经文 539
说艺术的执著与境界&马江 550
兰州碑林的两幅李白书法碑刻&王会绍 554
漫画创作要提高艺术层次&苏朗 557
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王得诚 559
兰州唐琏《松石斋印谱》研究&钱墨君 568
往事如烟忆四老&张化麒 579
管窥玉印&李雅成 588
我以我心写西部&李秀峰 596
中国山水画的意向与笔墨语境&蒋宜民 600
我们创作 我们快乐&赵玉华 604
怎样才能练好书法&赵振元 607
书画家提高自身修养是当务之急&金耀伟 618
论对梅的理解、认识和画法&王秉云 623
修身养性书画外心任纵横笔墨情——浅谈书画人于书画之外修身养性及笔墨精神修炼&吴映宏 628
浅谈青少年书法教育的几点要领&赵吉庆 639
谈四“宁”四“毋”理论对当代书法的影响&陆元新 645
瀚海情——大漠系列艺术创作随笔&王宏 649
书法三段说&焦玉洁 658
画外谈艺——对三位陇上画家的感悟&张振兴 664
论中国书法艺术的构成元素——文字作为书法艺术表现的意义&陶劲涛 673
学画杂感&连克强 676
传统文化与山水画创作&管玉 680
后记 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