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
大事记 8
卷一 建置区划 54
第一章 建置 54
第一节 境域 54
第二节 建置沿革 55
第二章 区划 56
第一节 清代时期 56
第二节 民国时期 5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59
第三章 乡镇概况 63
第一节 乌什镇 63
第二节 阿克托海乡 64
第三节 亚科瑞克乡 65
第四节 阿恰塔格乡 66
第五节 阿合雅乡 66
第六节 依麻木乡 67
第七节 英阿瓦提乡 68
第八节 亚曼苏柯尔克孜民族乡 68
第九节 奥特贝希乡 69
[附]农一师四团 70
卷二 自然环境 72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72
第一节 地质 72
第二节 地貌 75
第二章 气候 物候 76
第一节 气候特征 76
第二节 四季 76
第三节 日照 77
第四节 气温 积温 78
第五节 地温 冻土 82
第六节 无霜期 霜冻 83
第七节 降水 湿度 84
第八节 风 气压 86
第九节 物候 88
第三章 水文 89
第一节 河流 89
第二节 泉水 89
第三节 湖泊 91
第四节 地下水 91
第四章 土地 土壤 91
第一节 土地 91
第二节 土壤 92
第三节 植被 97
第五章 动植物 矿藏资源 98
第一节 动物 98
第二节 植物 99
第三节 矿藏 99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02
第一节 水灾 102
第二节 干旱 104
第三节 风灾 104
第四节 雹害 104
第五节 霜灾 106
第六节 冻害 107
第七节 大雪 107
第八节 地震 108
卷三 人口 112
第一章 数量与分布 112
第一节 数量 112
第二节 分布 115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16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16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18
第三节 婚姻家庭构成 119
第四节 年龄构成 119
第五节 文化构成 123
第六节 职业构成 124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25
第一节 机构 125
第二节 宣传 125
第三节 晚婚 晚育 126
第四节 节制生育 126
第五节 优生优育 126
第六节 政策规定 127
卷四 农业 132
第一章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132
第一节 私人经营 132
第二节 集体经营 133
第三节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 135
第二章 种植业 136
第一节 机构 136
第二节 耕地 137
第三节 劳动力 137
第四节 粮食作物 138
第五节 经济作物 139
第六节 种植技术 140
第三章 园艺 150
第一节 果类 150
第二节 瓜类 158
第三节 菜类 159
第四章 养殖 161
第一节 鸡 161
第二节 鸭 162
第三节 鸽 163
第四节 兔 163
第五节 蚕 163
第六节 蜂 166
第七节 鱼 166
第五章 农业机械 167
第一节 传统农具 167
第二节 新式农具 168
第三节 机械化水平 169
第四节 农机管理 170
卷五 林业 175
第一章 林木分布 175
第一节 天然林 175
第二节 人工林 175
第二章 植树造林 177
第一节 育苗 177
第二节 造林 178
[附]“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赵纪子 180
第三章 林木保护 181
第一节 限制采伐 181
第二节 幼林抚育 182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184
第四节 森林防火 188
第四章 林业经营管理 189
第一节 经营机构 189
第二节 管理沿革 190
卷六 畜牧业 192
第一章 草场与饲料 192
第一节 草场 192
第二节 饲料 194
第二章 品种改良与畜产品 195
第一节 品种改良 195
第二节 畜产品 198
第三章 畜牧管理 20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00
第二节 管理体制 201
第三节 饲养 202
第四节 疫病防治 203
第五节 畜牧业建设投资 206
卷七 水利 208
第一章 水资源 水能 208
第一节 水资源 208
第二节 水能利用 209
第二章 水利工程 210
第一节 引水工程 210
第二节 蓄水工程 214
第三节 排碱工程 215
第四节 防洪工程 216
第三章 水利建设管理 21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17
第二节 投资管理 218
第三节 灌溉管理 223
第四节 水费征收 224
卷八 工业 226
第一章 工业体制 226
第一节 国营工业 226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27
第三节 私营工业 228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28
第一节 电力 228
第二节 磷矿 磷肥 229
第三节 机械 229
第四节 建材 230
第五节 木材加工 231
第六节 五金 修理 232
第七节 粮油 食品加工 232
第八节 轧花 缝纫 皮毛加工 236
第三章 经营管理 23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37
第二节 生产设备 238
第三节 生产总值 238
卷九 交通 邮电 240
第一章 交通 240
第一节 道路 241
第二节 桥梁 247
第三节 运输 253
第四节 交通管理 256
第二章 邮政 26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64
第二节 邮路 265
第三节 邮政业务 266
第四节 邮政资费 268
第三章 电信 272
第一节 线路 273
第二节 电话 274
第三节 电报 276
第四节 电信资费 277
卷十 商业 287
第一章 商业体制 287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87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88
第三节 国有商业 293
第二章 商品流通 295
第一节 农畜土产品购销 295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299
第三节 纺织品 石油购销 302
第四节 副食品购销 303
第五节 饮食服务 304
第六节 集市贸易 305
第七节 对外贸易 306
卷十一 粮油 310
第一章 粮油征购 310
第一节 田赋 310
第二节 粮食征购 310
第三节 油料收购 312
第二章 粮油销售 313
第一节 城镇粮油销售 313
第二节 工商用粮销售 315
第三节 农村粮食销售 316
第四节 牧区粮食供应 317
第三章 粮油经营管理 317
第一节 机构 317
第二节 粮油集市管理 318
第三节 议购议销管理 319
第四节 粮油票证管理 320
第五节 补贴 320
第四章 储调 321
第一节 仓储 321
第二节 调拨 323
卷十二 财政税务 326
第一章 财政 326
第一节 机构 326
第二节 体制 326
第三节 财政收入 327
第四节 财政支出 332
第五节 财政管理 336
第二章 税务 337
第一节 机构 337
第二节 清朝 民国赋税 338
第三节 新中国税制 340
第四节 征收 343
卷十三 金融保险 346
第一章 金融机构 346
第一节 铸钱局和商业银行 346
第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乌什县支行 346
第三节 中国农业银行乌什县支行 346
第四节 中国工商银行乌什县支行 347
第五节 中国建设银行乌什县支行 347
第六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乌什县支行 347
第七节 信用合作社 347
第八节 保险公司 348
第二章 货币流通 348
第一节 货币 348
第二节 流通管理 353
第三章 银行存款 355
第一节 储蓄 355
第二节 单位存款 356
第四章 银行贷款 359
第一节 农业贷款 359
第二节 工商贷款 359
第三节 固定资产贷款 360
第四节 建房贷款 361
第五节 贷款资金核销 361
第五章 信用社存款和贷款 363
第一节 存款 363
第二节 贷款 363
第六章 国债与基建拨款 365
第一节 公债 国库券 365
第二节 基本建设拨款 365
第三节 审查工程预算决算 366
第七章 保险 366
卷十四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一章 县城建设 370
第一节 县城布局 370
第二节 街道 371
第三节 供水 排水 373
第四节 供电 供热 供气 375
第五节 城区交通 376
第六节 绿化美化 376
第七节 房屋建筑 377
第二章 乡村建设 383
第一节 乡镇建设 384
第二节 农村“五好”建设 386
第三章 建筑单位和建筑设计 388
第一节 建筑单位 388
第二节 建筑设计 389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389
第一节 地产管理 390
第二节 城镇房屋普查 391
第三节 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 391
第四节 落实私房政策 392
第五节 房产交易 392
第六节 住房改革 393
第五章 环境保护 394
第一节 环境污染 394
第二节 治理污染 395
卷十五 经济综合管理 398
第一章 计划管理 39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98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 398
第三节 流通计划管理 399
第四节 计划改革 399
第二章 土地管理 40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00
第二节 土地调查 400
第三节 管理办法 401
第三章 物价管理 40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02
第二节 管理办法 402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4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03
第二节 市场管理 403
第三节 农贸集市建设 404
第四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404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405
第六节 商标管理 406
第五章 标准计量 40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06
第二节 计量沿革 406
第三节 计量管理 407
第六章 建筑管理 408
第一节 机构 408
第二节 建设规划管理 408
第三节 建筑施工管理 409
第七章 统计 409
第一节 统计机构 409
第二节 统计监督 410
第八章 审计 411
第一节 审计机构 411
第二节 审计监督 411
卷十六 政党群团 414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乌什县地方组织 414
第一节 中共乌什县委员会 414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415
第三节 党员 419
第四节 纪律检查 420
第五节 宣传工作 422
第六节 统战工作 424
第二章 国民党乌什县地方组织 425
第一节 党部 425
第二节 党员 426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26
第一节 民间团体 426
第二节 工会 427
第三节 共青团 428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429
第四章 政事纪略 431
第一节 民主建政 431
第二节 抗美援朝捐赠 432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432
第四节 减租反霸 433
第五节 “三反”“五反” 433
第六节 土地改革 434
第七节 审干 肃反 435
第八节 党内整风 反右派斗争 435
第九节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436
第十节 “反右倾” 436
第十一节 “文化大革命” 436
第十二节 农业学大寨 437
第十三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38
第十四节 城镇经济体制改革 439
第十五节 集中整治 440
第十六节 “三讲”教育 442
卷十七 政权 政协 444
第一章 旧政权 444
第一节 伯克官制 444
第二节 乌什办事大臣 445
第三节 乌什直隶厅 448
第四节 县公署 448
第五节 县政府 449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451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51
第二节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52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457
第四节 人民代表选举 459
第三章 人民政府 460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460
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府 465
第四章 人民政协 466
第一节 政协乌什县委员会 466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 468
第三节 参政议政 469
[附]乌什县参议会 470
卷十八 军事 472
第一章 军队 472
第一节 清朝军队 472
第二节 民国军队 473
第三节 新中国军队 武警 474
第二章 古代军事设施 机构 476
第一节 唐代烽燧 476
第二节 清代军台 476
第三节 卡伦 477
第三章 兵役工作 478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 478
第二节 新中国兵役 478
第四章 民兵 479
第一节 组织 479
第二节 政治教育 479
第三节 训练 479
第四节 守卫边防 480
第五章 兵事 481
第一节 霍集斯助清军平叛 481
第二节 乌什农民起义 481
第三节 平定张格尔叛军 482
第四节 剿除沙俄残余势力 482
卷十九 政法 484
第一章 公安 484
第一节 机构 484
第二节 刑事侦破 485
第三节 治安管理 488
第四节 交通管理 493
第五节 户籍管理 494
第六节 看押罪犯 改造“四类分子” 495
第七节 帮教违法青少年 497
第八节 出入境管理 498
第二章 检察 499
第一节 机构 499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00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00
第四节 法纪检察 501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01
第六节 控告 申诉检察 502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502
第三章 审判 502
第一节 机构 502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03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03
第四节 行政审判 504
第五节 案件执行 504
第六节 案件复查 504
第七节 陪审 505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05
第一节 机构 505
第二节 律师事务 505
第三节 公证业务 506
第四节 人民调解 506
第五节 法制宣传教育 506
卷二十 民政 510
第一章 优抚 510
第一节 优待抚恤 510
第二节 拥军优属 511
第二章 起义复退军人安置 512
第一节 起义人员安置 512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512
第三章 农村扶贫 513
第一节 捐款捐物扶贫 513
第二节 挂钩定点扶贫 514
第三节 扶贫成效 514
[附]“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孙振达 516
第四章 社会救济 518
第一节 贫困救济 518
第二节 灾害救济 519
第五章 社会福利 520
第一节 敬老院 520
第二节 “五保户”供养 521
第三节 残疾人保护 521
第四节 社会福利企业 521
第五节 福利彩票发行 522
第六章 收容安置 522
第一节 自流人员安置 522
第二节 支边 精简人员安置 522
第七章 婚姻登记 523
第一节 婚姻状况 523
第二节 婚姻登记 523
第八章 老龄人工作 523
第一节 老龄人状况 523
第二节 工作机构 524
第三节 老龄工作 524
第九章 侨务 外事 525
第一节 侨务 525
第二节 外事 526
卷二十一 劳动人事 528
第一章 机构 528
第一节 劳动局 528
第二节 人事局 528
第三节 编制委员会 528
第四节 劳动就业保险管理局 529
第二章 劳动 529
第一节 劳动就业 529
第二节 劳动管理 531
第三节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534
第四节 退休退职 536
第三章 人事 537
第一节 干部状况 537
第二节 人事管理 541
第三节 人事制度改革 547
第四章 工资福利 548
第一节 工资制度 548
第二节 工资调整 549
第三节 补贴 550
第四节 福利 552
卷二十二 教育 557
第一章 小学教育 55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557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559
第三节 教学 559
第四节 重点小学 560
第二章 中学教育 560
第一节 发展概况 560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562
第三节 教学 563
第三章 其他教育 564
第一节 幼儿教育 564
第二节 专业教育 564
第三节 成人教育 565
第四章 教师队伍 566
第一节 文化构成 567
第二节 培训进修 567
第三节 职称评聘 567
第四节 教师待遇 568
第五章 行政管理 568
第一节 机构 568
第二节 经费 569
第三节 勤工俭学 569
第四节 招生 569
卷二十三 科技 572
第一章 机构队伍 572
第一节 机构 572
第二节 队伍 574
第二章 科技活动与服务 575
第一节 农村科普组织 575
第二节 青少年科普活动 575
第三节 科普宣传 576
第四节 科技咨询 576
第五节 科技兴农 576
第三章 科技成果 578
第一节 获自治区奖励项目 578
第二节 获地区奖励项目 578
卷二十四 文化 583
第一章 机构 583
第一节 文化局 583
第二节 文工团 583
第三节 文化馆 583
第四节 文化站(室) 584
第二章 群众文化 584
第一节 麦西来甫 社火 584
第二节 民歌 民谣 585
第三节 谚语 歇后语 595
第四节 民间传说故事 599
第三章 文学艺术 604
第一节 文学创作 604
第二节 文艺演出 606
第三节 美术 摄影 书法 607
第四章 图书 史志 档案 608
第一节 图书 608
第二节 史志 611
第三节 档案 613
第五章 广播 电视 电影 614
第一节 广播 614
第二节 电视 616
第三节 电影 618
卷二十五 文物古迹 风景名胜第一章 文物古迹 622
第一节 古遗址 622
第二节 古建筑 623
第三节 岩刻 碑记 铜版画 624
第二章 风景名胜 625
第一节 名胜景点 625
第二节 景点设施 627
第三节 旅游资源 628
卷二十六 体育 634
第一章 群众体育 634
第一节 农牧民体育 635
第二节 职工体育 636
第二章 学校体育 636
第一节 业余体校 636
第二节 中小学体育 637
第三章 体育竞赛 638
第一节 竞赛场地 638
第二节 县内比赛 639
第三节 县外比赛 641
卷二十七 医疗卫生 646
第一章 医疗 646
第一节 机构 646
第二节 队伍 648
第三节 医疗水平 648
第二章 防疫 650
第一节 防疫机构 650
第二节 防疫接种 650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650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653
第三章 妇幼保健 653
第一节 妇幼保健站(科) 653
第二节 新法接生 654
第三节 妇女病防治 654
第四节 儿童保健 654
第四章 公共卫生 655
第一节 环境卫生 655
第二节 饮水卫生 655
第三节 食品卫生 655
第五章 医药 656
第一节 药品生产 656
第二节 药品经销 657
第三节 药政管理 657
第六章 卫生行政管理 65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58
第二节 卫生经费 658
第三节 医疗制度 659
卷二十八 民族宗教 662
第一章 民族 662
第一节 维吾尔族 662
第二节 柯尔克孜族 667
第三节 回族 672
第四节 汉族 673
第二章 宗教 674
第一节 宗教活动 674
第二节 宗教管理 675
卷二十九 精神文明建设第一章 民族团结 679
第一节 民族团结活动 679
第二节 民族团结事迹 680
[附]穗新两地共谱民族团结新篇章 682
第二章 军民团结 684
第一节 军民互助 684
第二节 典型事例 685
第三章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687
第一节 三优一学 687
第二节 五讲四美三热爱 687
第三节 其他活动 688
卷三十 人物 690
第一章 人物传略 690
第二章 人物表 702
乌什县革命烈士名表 702
乌什县副县级以上离退休干部名表 703
乌什县先进集体名表 705
乌什县先进模范人物名表 706
乌什县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名表 711
乌什县在外工作的副厅级以上和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名表 712
附录 714
乌什直隶斤乡土志 714
乌什回王 717
诗文选辑 718
乌什县阿合雅荒地绿化工程纪实 738
编后记 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