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1.1 缩微摄影与常规摄影的不同特点 1
1.1.1 摄影对象 2
1.1.2 摄影目的 2
1.1.3 摄影要求 2
1.1.4 设备和材料 3
1.2 缩微摄影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 3
1.2.1 起源与早期应用阶段 3
1.2.2 发展阶段 4
1.2.3 成熟阶段 5
1.3 缩微摄影系统概述 6
1.4 缩微摄影技术优缺点 7
1.4.1 体积小、密度高 7
1.4.2 缩微品记录影像具有凭证作用 8
1.4.3 再复制比较简便易行 8
1.4.4 费用较低、技术易掌握 8
1.4.5 有利于安全保存 8
1.5 缩微摄影技术前景 9
1.5.1 信息技术领域的反映 9
1.5.2 国外档案、图书行业的讨论 11
1.6 搞好我国档案缩微摄影技术工作 12
1.6.1 缩微摄影技术在我国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13
1.6.1.1 抢救重要档案,保护文化遗产 13
1.6.1.2 保护即将损坏的档案 13
1.6.1.3 开展散失档案的征集、收集 14
1.6.1.4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14
1.6.2 从实际出发,重视缩微摄影系统设计和管理 14
1.6.2.1 重视系统设计 15
1.6.2.2 搞好科学管理 15
1.6.3 加强研究,努力实践,提高水平 16
1.6.3.1 努力促进器材国产化 16
1.6.3.2 积极提倡档案缩微品的实际应用 16
1.6.3.3 研究我国档案特点,逐步推进标准化 17
第二章 缩微摄影的光学基础 18
2.1 成像光学基础 18
2.1.1 光的传播 18
2.1.1.1 直线传播定律 18
2.1.1.2 反射定律 18
2.1.1.3 折射定律 19
2.1.2 光通过镜头成像 19
2.1.2.1 成像原理 19
1.光通过镜头折射 19
2.光通过镜头成像 20
(1)物空间和象空间 21
(2)主光轴 21
(3)焦点和焦平面 21
(4)主平面和主点 21
(5)物距和象距 21
2.1.2.2 成像规律 21
1.镜头成像规律 21
2.缩小比率与放大倍率 21
2.1.3 镜头特性 23
2.1.3.1 镜头焦距 23
2.1.3.2 镜头孔径 24
1.有效孔径 24
2.相对孔径 24
2.1.3.3 镜头景深与焦深 24
1.镜头光圈的影响 25
2.镜头焦距的影响 25
3.物距的影响 26
2.1.3.4 镜头解象力 26
2.1.3.5 象差与衍射 26
1.象差 26
(1)球面象差(球差) 26
(2)彗形象差(彗差) 27
(3)象散 27
(4)畸变 28
(5)色差 29
2.衍射 29
2.2 光度学基础知识 30
2.2.1 光的性质 30
2.2.2 光度学物理量 31
2.2.2.1 发光强度Ⅰ 31
2.2.2.2 光通量? 31
2.2.2.3 亮度L(或B) 31
2.2.2.4 照度E 31
2.2.3 物体的光学性质 32
2.2.3.1 反射 32
1.定向反射和漫反射 32
2.反射率ρ及反射密度DR 33
2.2.3.2 吸收 33
2.2.3.3 透射 34
1.直接透射和漫透射 34
2.透射率T和透射密度D 34
2.2.4 测光基本定律 35
2.2.4.1 距离平方反比定律 35
2.2.4.2 余弦定律 35
第三章 缩微胶片与缩微品 38
3.1 缩微摄影胶片的性能及测定 38
3.1.1 缩微摄影胶片的性能 38
3.1.1.1 曝光量H 38
3.1.1.2 透射密度D 39
3.1.1.3 感光度S 40
3.1.1.4 感色性Sλ 41
3.1.1.5 反差及反差系数γ 42
3.1.1.6 灰雾密度D0 43
3.1.1.7 颗粒大小,颗粒性及颗粒度 44
3.1.1.8 解象力RF 45
3.1.1.9 清晰度 46
3.1.2 缩微胶片性能测定 46
3.1.2.1 胶片特性曲线 46
1.胶片特性曲线定义 46
2.胶片特性曲线制作 48
3.利用特性曲线求胶片特性 51
(1)求感光度S 52
(2)求反差系数γ 52
(3)求平均反差Gave 52
(4)求灰雾密度D0 53
(5)求宽容度L 53
3.1.2.2 胶片模量传递函数(MTF) 54
1.原理 54
2.测试方法 55
(1)拍摄测试标板 55
(2)求模量传递函数MTF 55
(3)绘制模量传递函数曲线 57
(4)用模量传递函数评价胶片影像质量 57
3.1.2.3 胶片冲洗系统γ值确定方法 58
3.2 缩微胶片结构及成像原理 59
3.2.1 银盐胶片 59
3.2.1.1 结构 59
1.保护层 59
2.卤化银感光层 59
3.防光晕层 60
4.底层 61
5.片基 61
6.背涂层 62
3.2.1.2 成像原理 62
3.2.2 重氮胶片 63
3.2.2.1 结构 63
3.2.2.2 成像原理 63
3.2.2.3 重氮片种类 64
3.2.3 微泡片 64
3.2.3.1 结构 64
3.2.3.2 成像原理 65
3.2.4 三种拷贝片的性能比较 65
3.3 缩微胶片生片的保存 66
3.4 各种型号缩微胶片 67
3.5 各类缩微品 79
3.5.1 卷式缩微品 79
3.5.2 片式缩微品 79
3.5.2.1 条片 79
3.5.2.2 封套片 80
3.5.2.3 缩微平片 80
3.5.2.4 开窗卡片 80
1.贴边式 81
2.封套式 81
第四章 档案缩微摄影前的准备 85
4.1 拍摄方案制定 85
4.1.1 制定拍摄方案依据 85
4.1.2 片种选定依据 86
4.1.2.1 原件尺寸 86
4.1.2.2 原件字迹 86
4.1.3 缩率选择 86
4.1.3.1 缩率 86
4.1.3.2 缩率选择依据 87
1.原件尺寸 87
2.原件质量 88
3.图纸缩率选择 89
4.1.4 检索方法制定 89
4.1.4.1 编制目录 90
4.1.4.2 制定检索方案 90
1.手工检索 90
2.半自动检索 90
3.自动检索 90
4.计算机辅助检索 91
4.1.5 排列方式选定 91
4.2 标板和字符的制备 92
4.2.1 标板 92
4.2.1.1 标板种类 92
4.2.1.2 内容和式样 94
1.技术标板 94
(1)ISO 1号测试图 94
(2)ISO 2号测试图 95
(3)灰板 96
(4)解象力(或清晰度)、密度、缩率技术标板(用于平台式摄影机A3以上幅面拍摄) 97
(5)解象力、缩率技术标板(用于平台式摄影机A4幅面拍摄) 98
(6)轮转式缩微摄影机技术标板 99
2.文字标板 100
(1)档案收藏和摄制部门标板 100
(2)片盘号标板 100
(3)著录标板 101
(4)摄制说明标板 101
(5)案卷号标板 102
(6)补拍标板 102
(7)更正标板 103
(8)另拍标板 103
(9)特殊说明标板 104
(10)文件号和文件标题标板 104
3.图形符号标板 104
4.2.2 字符 107
4.2.3 标板和字符制作 107
4.2.3.1 材料 107
4.2.3.2 规格 107
4.2.3.3 字体 108
4.2.3.4 图式 108
4.2.3.5 制作方法 108
4.3 作业单 108
4.4 原件准备 125
4.4.1 文书档案准备 125
4.4.1.1 原件校对和鉴别 125
4.4.1.2 原件技术处理 126
4.4.2 技术图纸准备 127
4.5 编排 128
4.5.1 胶片上各区段(位)设置与编排 128
4.5.1.1 16mm卷片各区段设置与编排 128
1.片头 128
2.正文前标识区 128
3.正文区 128
4.正文后标识区 129
5.片尾 129
4.5.1.2 35mm卷片各区段设置与编排 129
1.片头 129
2.正文前标识区 129
3.正文区 129
4.正文后标识区 130
5.片尾 130
4.5.1.3 平片各区位设置与编排 130
1.标头区 130
2.原件区 130
3.索引区 130
4.5.2 编排中具体问题处理 131
4.5.2.1 图形符号编排与使用 131
4.5.2.2 特殊原件编排 131
4.5.2.3 空拍画幅编排 131
4.5.3 画幅计算 131
4.5.3.1 画幅尺寸 131
4.5.3.2 几种缩微摄影机胶片容量 132
1.平台式缩微摄影机胶片容量 132
2.轮转式缩微摄影机胶片容量 132
3.平片画幅计算 133
第五章 拍摄 134
5.1 缩微摄影机 134
5.1.1 缩微摄影机分类 134
5.1.1.1 平台式缩微摄影机 134
1.卷片缩微摄影机 134
(1)35mm卷片缩微摄影机 134
(2)16mm卷片缩微摄影机 134
2.平片缩微摄影机 135
3.多功能缩微摄影机 136
5.1.1.2 逆平台式缩微摄影机 136
5.1.1.3 轮转式缩微摄影机 136
5.1.2 缩微摄影机结构 138
5.1.2.1 机头 138
1.镜头 139
2.快门机构 139
3.输片装置 139
4.测光系统 139
5.1.2.2 稿台 140
5.1.2.3 立柱和支架 140
5.1.2.4 光源 140
5.1.2.5 控制系统 140
5.1.3 常用缩微摄影机性能介绍 141
5.2 拍摄照明与测光 176
5.2.1 照明光源 176
5.2.1.1 光源介绍 177
5.2.1.2 光源布置与调整 177
1.光源布置原则 177
2.顶光源布置与调整 177
3.底光源布置与调整 177
5.2.2 测光 178
5.2.2.1 测光原理 178
5.2.2.2 缩微摄影机测光系统 178
1.自动测光系统 178
2.人工测光 179
5.2.2.3 测光区域 179
5.2.2.4 照度计 180
5.2.3 照明检测方法 182
5.2.3.1 测试标板法 182
5.2.3.2 画幅密度试验法 183
5.3 拍摄前准备 185
5.3.1 摄影机准备 185
5.3.1.1 镜头 185
5.3.1.2 快门 185
5.3.1.3 输片机构 185
5.3.1.4 调焦装置 185
5.3.1.5 照度 187
5.3.1.6 其它 187
1.稳定电源电压 187
2.机体可靠接地 187
3.测试仪器 187
5.3.2 拍摄试验 187
5.3.2.1 拍摄技术要求 187
1.密度 188
(1)国际标准 188
(2)美国标准(MS23—83) 189
(3)国家标准(GB6160—85) 189
2.清晰度 190
3.综合解象力 190
(1)国际标准 190
(2)国家标准 191
4.缩率 192
(1)国际标准 192
(2)各国标准 193
(3)国家标准 194
5.其它质量要求 194
(1)完整性 194
(2)外观 194
5.3.2.2 拍摄试验 195
1.逐级曝光试验 195
(1)试验目的 195
(2)试验方法 195
(3)试验举例 195
2.综合解象力与缩率关系试验 201
(1)试验目的 201
(2)试验方法 202
(3)试验举例 202
3.综合解象力与密度关系试验 205
(1)试验目的 205
(2)试验方法 206
(3)试验举例 206
5.4 拍摄程序 208
5.4.1 拍摄规则与方法 208
5.4.1.1 拍摄基本规则 208
5.4.1.2 拍摄方法 208
1.影像排列 208
2.分幅拍摄 208
3.合幅拍摄 209
4.另拍 209
5.贴有标签、批条或修改条原件的拍摄 210
6.技术图纸的拍摄(制开窗卡片) 210
7.补拍 210
8.各种图形符号标板的用法 211
9.说明事项的处理 212
5.4.2 拍摄程序 212
5.4.2.1 16mm卷片拍摄程序 212
1.片头 212
2.正文前标识区 212
3.正文区 213
4.正文后标识区 213
5.片尾 213
5.4.2.2 35mm卷片拍摄程序 213
1.片头 214
2.正文前标识区 214
3.正文区 214
4.正文后标识区 215
5.片尾 215
5.4.2.3 A6平片的拍摄程序 215
1.标头区 215
(1)左区 215
(2)中区 215
(3)右区 215
2.原件区 216
3.索引区 216
5.5 特殊原件拍摄 218
5.5.1 各类印章拍摄 218
5.5.1.1 钢印 218
5.5.1.2 骑缝章 219
5.5.1.3 连页章 219
5.5.1.4 印章与落款重迭 219
5.5.1.5 备案留存印模 220
5.5.2 字迹特殊的原件拍摄 220
5.5.2.1 字迹扩散原件 220
5.5.2.2 正面字迹消褪背面字迹尚存的原件 221
5.5.2.3 盲文 221
5.5.2.4 字迹褪色原件 221
5.5.2.5 字迹深浅不同原件 222
5.5.2.6 低反差原件 222
5.5.3 特殊载体原件的拍摄 223
5.5.3.1 易反光原件 223
5.5.3.2 薄纸两面有字的原件 224
5.5.3.3 透明载体原件 224
5.5.4 非标准幅面原件的拍摄 224
5.5.4.1 大幅面不规则原件 224
5.5.4.2 大幅面破损原件 224
5.5.4.3 超长图表 224
5.5.5 多层次的原件拍摄 225
5.5.5.1 黑白照片、图片 225
5.5.5.2 X光片 225
5.5.6 特殊图纸的拍摄 225
5.5.6.1 负性蓝图 225
5.5.6.2 底色深浅不匀的蓝图 225
5.5.6.3 破损底图 226
5.5.7 其它特殊的原件拍摄 226
5.5.7.1 有污迹的原件 226
5.5.7.2 底片、幻灯片 226
5.5.7.3 遭水浸过的原件 226
5.5.7.4 地图 226
5.6 拍摄中易出现的问题 227
5.6.1 漏拍 227
5.6.2 原件晃动 227
5.6.3 原件顺序拍错 227
5.6.4 原件未拍全 228
5.6.5 未拍、错拍光点 228
5.6.6 拍入异物和阴影 228
5.6.7 原件拍反 228
5.6.8 调焦不准或未调焦 229
5.6.9 未调缩率 229
5.6.10 计数器未归零 229
5.6.11 未调片窗 229
5.6.12 未取镜盖 230
5.6.13 调光不准或曝光挡位不当 230
5.7 几种常用缩微摄影机故障及排除方法 231
5.7.1 拜尔好16mm缩微摄影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31
5.7.2 佳能CF-100 16mm缩微摄影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32
5.7.3 美能达DR1600 16mm缩微摄影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34
5.7.4 富士D5Ⅱ 16mm缩微摄影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35
5.7.5 富士M2 35mm缩微摄影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36
5.7.6 富士500L 35mm缩微摄影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37
5.7.7 富士L-3 35mm缩微摄影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38
5.7.8 富士S105C平片缩微摄影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39
第六章 银盐缩微胶片的冲洗 240
6.1 冲洗原理 240
6.1.1 显影 240
6.1.1.1 原理概述 240
6.1.1.2 影响显影效果的因素 241
1.显影温度 241
2.显影时间 241
3.药液流动 241
4.配比 242
5.显影液的疲劳度 243
6.显影用药量 243
6.1.2 定影 243
6.1.2.1 原理概述 243
6.1.2.2 影响定影效果的因素 244
1.定影时间 244
2.定影温度 244
3.定影液循环流动 244
4.药液成分和配比 244
5.定影液的疲劳度 245
6.定影液的PH值 245
6.1.3 水洗 245
6.1.3.1 水洗目的 245
6.1.3.2 影响水洗质量的因素 246
1.水质 246
2.水流量 246
3.温度 247
4.时间 247
5.定影液成分 247
6.定影液新旧 247
7.乳剂层结构 247
6.1.4 干燥 247
6.1.4.1 胶片干燥方法 247
1.自然干燥法 247
2.热风干燥法 247
6.1.4.2 干燥中应注意的问题 248
6.2 常用冲洗药液 248
6.2.1 显影液 248
6.2.1.1 显影液成分 248
1.显影剂 248
2.保护剂 249
3.促进剂 250
4.抑制剂 251
5.助剂 251
6.2.1.2 常用显影液 252
1.高反差显影液 252
2.高温快速显影液 252
3.低反差显影液 254
4.补充显影液 254
5.反转显影液 254
6.硬拷贝显影液 255
6.2.2 定影液 255
6.2.2.1 定影液成分 255
1.定影剂 255
2.保护剂 255
3.中和剂 256
4.坚膜剂 256
6.2.2.2 常用定影液 256
1.酸性定影液 256
2.酸性坚膜定影液 257
3.碱性定影液 257
6.3 常用冲洗机 258
6.3.1 “S”型输片式冲洗机 258
6.3.2 水平输片式冲洗机 258
6.3.3 摄影—冲洗机 259
6.3.4 简易冲洗机 259
6.3.5 常用冲洗机的各种性能介绍 260
6.4 冲洗试验 272
6.4.1 冲洗机机速与胶片密度关系试验 272
6.4.1.1 试验目的 272
6.4.1.2 试验方法 272
1.光楔片法 272
2.拍摄法 272
6.4.1.3 试验报告举例 273
6.4.2 显影温度与胶片密度关系试验 275
6.4.2.1 试验目的 275
6.4.2.2 试验方法 275
1.光楔片法 275
2.拍摄法 275
6.4.2.3 试验报告举例 276
6.4.3 药液配比与胶片密度关系试验 278
6.4.3.1 试验目的 278
6.4.3.2 试验方法 278
6.4.3.3 试验报告举例 278
6.4.4 药液衰减程度与胶片密度关系试验 280
6.4.4.1 试验目的 280
6.4.4.2 试验方法 280
6.4.4.3 试验报告举例 281
6.4.5 不同药液对不同胶片冲洗试验 283
6.4.5.1 试验目的 283
6.4.5.2 试验方法 283
6.4.5.3 试验报告举例 283
6.5 冲洗条件确定和控制 286
6.5.1 冲洗条件确定 286
6.5.1.1 根据推荐数据确定冲洗条件 286
1.定温定速型冲洗机 287
2.调温型冲洗机 287
3.调温调速型冲洗机 288
6.5.1.2 根据胶片特性曲线确定冲洗条件 289
1.制作胶片特性曲线 289
2.分析曲线,确定冲洗条件 289
6.5.2 冲洗条件控制 290
6.5.2.1 冲洗机运行状况控制 290
6.5.2.2 显影药液活性控制 290
1.控制片规格及用途 291
2.控制片使用方法 291
3.自制控制片 293
(1)曝光仪法 294
(2)拍摄法 294
(3)拷贝法 295
6.5.2.3 曝光仪使用 296
1.曝光仪构造 296
2.工作原理 297
3.使用方法 297
4.保养 298
6.6 冲洗操作 298
6.6.1 冲洗机安装 298
6.6.1.1 小型冲洗机系统 298
6.6.1.2 冲洗间 299
6.6.1.3 电源 300
6.6.1.4 水源 300
6.6.2 冲洗准备 300
6.6.2.1 机器准备 300
6.6.2.2 配制药液 302
1.商品药液 302
2.自配药液 302
3.配制器具 303
4.配制用水 303
5.搅拌 303
6.保存 303
6.6.2.3 冲洗试验 304
6.6.2.4 确定冲洗参数 304
6.6.2.5 制定操作程序 305
6.6.3 冲洗操作 306
6.6.3.1 机器预热 306
6.6.3.2 冲片 307
1.机器操作程序 307
2.银盐拷贝片冲洗 307
(1)柯达2462银盐拷贝片冲洗 308
(2)柯达2468银盐拷贝片冲洗 308
6.6.3.3 清洗机器 309
6.6.3.4 废液处理 310
6.6.3.5 冲洗操作中应注意事项 310
6.7 冲洗中常见问题分析 311
6.7.1 胶片易出现的问题 311
6.7.1.1 密度过高 311
6.7.1.2 密度过低 312
6.7.1.3 密度不匀 312
6.7.1.4 灰雾大 312
6.7.1.5 划伤 313
6.7.1.6 污染 315
6.7.1.7 水迹 315
6.7.1.8 卷曲、龟裂 316
6.7.1.9 海波残留量过高 316
6.7.2 设备易出现的问题 316
6.7.2.1 显影槽恒温加热器损坏 316
6.7.2.2 显影温控器损坏 317
6.7.2.3 胶辊变形 317
6.7.2.4 冲洗架齿轮损坏 317
6.7.2.5 机速过慢无法调整或调整范围变小 317
6.7.2.6 机速不匀 318
6.7.2.7 烘干部分胶辊干裂 318
6.7.2.8 烘干温度达不到标定值 318
6.7.2.9 冲洗水流量不足 318
6.7.2.10 电源熔丝烧断 318
6.7.3 操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318
6.7.3.1 胶片引带脱落 318
6.7.3.2 胶片片头部分曝光 319
6.7.3.3 胶片透明无影像 319
6.7.3.4 胶片缠绕在胶辊上 319
6.7.3.5 冲洗两、三盘胶片后密度上升 320
6.7.3.6 胶片密度下降 320
6.7.3.7 胶片发灰、污染 320
6.7.3.8 胶片边缘发白 320
6.7.3.9 冲洗机水洗架辊轮、导向板变形 320
6.8 几种常用冲洗机故障分析 321
6.8.1 柯达星型I-L冲洗机故障分析 322
6.8.2 FP500冲洗机故障分析 324
6.8.3 Ap-4冲洗机故障分析 326
6.8.4 S105C冲洗机故障分析 328
第七章 缩微品的拷贝 329
7.1 拷贝和拷贝用胶片 329
7.1.1 拷贝 329
7.1.1.1 目的 329
7.1.1.2 “代数” 329
7.1.1.3 限度 330
7.1.1.4 缩微品的极性 331
7.1.2 拷贝用胶片 332
7.1.2.1 银盐拷贝片 333
7.1.2.2 重氮片 334
7.1.2.3 微泡片 335
7.2 拷贝机 336
7.2.1 拷贝机结构 336
7.2.1.1 缩微卷片拷贝机 336
1.银盐卷片拷贝机 337
2.重氮和微泡卷片拷贝机 338
7.2.1.2 缩微平片拷贝机 339
7.2.2 常用拷贝机 339
7.2.2.1 缩微卷片拷贝机 339
1.银盐卷片拷贝机 339
2.重氮卷片拷贝机 344
3.微泡卷片拷贝机 349
7.2.2.2 缩微平片拷贝机 349
1.重氮平片拷贝机 349
2.微泡平片拷贝机 357
7.3 拷贝试验 357
7.3.1 拷贝片的质量要求 358
7.3.1.1 密度 358
1.银盐拷贝片 358
2.重氮片 358
3.微泡片 359
7.3.1.2 解象力、清晰度 359
7.3.2 对母片的质量要求 360
7.3.2.1 影像密度 360
7.3.2.2 解象力 361
7.3.2.3 片头、片尾长度 361
7.3.3 拷贝试验 362
7.3.3.1 曝光量与拷贝片影像密度关系试验 362
1.试验目的 362
2.试验方法 362
3.试验报告举例 363
(1)银盐卷片试验报告 363
(2)重氮卷片试验报告 365
(3)重氮平片试验报告 368
7.3.3.2 曝光量与拷贝片解象力关系试验 370
1.试验目的 370
2.试验方法 370
3.试验报告举例 371
7.4 拷贝操作 372
7.4.1 拷贝准备 372
7.4.1.1 设备清洁 372
7.4.1.2 设备检查 372
7.4.1.3 安全装片 372
7.4.1.4 防光干扰 373
7.4.1.5 试条制作 373
7.4.1.6 显影设备准备 373
7.4.1.7 拷贝胶片准备 373
7.4.2 几种拷贝机的操作 373
7.4.2.1 EXTEK2101银盐卷片拷贝机 373
7.4.2.2 DR640重氮卷片拷贝机 374
7.4.2.3 OP-10重氮平片拷贝机 375
7.4.2.4 D-15微泡平片显影机 376
7.4.3 拷贝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376
7.5 拷贝中常见问题分析 377
7.5.1 拷贝片上影像虚 377
7.5.2 拷贝片上出现双影 378
7.5.3 拷贝片透明无影像 378
7.5.4 拷贝片上出现彩虹环 378
7.5.5 拷贝片上有手印、划痕 378
7.5.6 拷贝片呈黄绿色,且中间密度低,四周密度高 379
7.6 几种常用拷贝机故障分析 379
7.6.1 2101银盐卷片拷贝机故障分析(见表7.13) 380
7.6.2 1000银盐卷片拷贝机故障分析(见表7.14) 381
7.6.3 3100银盐卷片拷贝机故障分析(见表7.15) 382
7.6.4 DR640重氮卷片拷贝机故障分析(见表7.16) 384
7.6.5 OP-10重氮平片拷贝机故障分析(见表7.17) 385
7.7 缩微品形式转换 386
7.7.1 条片的制作 386
7.7.2 封套片的制作 386
7.7.3 平片的制作 387
7.7.4 开窗卡片的制作 388
第八章 质量检测 390
8.1 检测项目、标准、方法及设备 390
8.1.1 原底片检测 390
8.1.1.1 检测前的准备 390
8.1.1.2 外观检查 390
1.要求 390
2.设备 391
(1)验片台 391
(2)验片灯 392
(3)绕片架 392
(4)放大镜 392
3.检测方法 392
4.检查项目 392
(1)划伤 392
(2)异物 393
(3)污染 393
8.1.1.3 清晰度检测 393
1.标准 393
2.设备 394
3.检测方法 394
8.1.1.4 综合解象力检测 394
1.标准 394
2.设备 395
3.检测方法 395
4.影响综合解象力的因素 396
8.1.1.5 密度检测 396
1.标准 396
2.密度计及其使用 397
3.灰板的使用 399
4.背景密度的测量 400
5.影响密度的因素 400
8.1.1.6 硫代硫酸盐残留量测定 400
1.标准 400
2.检测方法 400
3.影响测量精度因素 405
4.试验举例 406
8.1.1.7 可读性 407
1.使用设备 408
2.判断方法 408
(1)质量因数法 408
(2)像质值计算法 412
3.影响可读性的因素 413
8.1.1.8 校对 414
8.1.2 拷贝片检测 414
8.1.2.1 银盐拷贝片 414
8.1.2.2 重氮片 414
8.1.2.3 微泡片 415
8.2 档案缩微品质量缺陷分析 415
8.2.1 判断和分析的一般方法 415
8.2.2 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置方法 417
8.2.2.1 原底片缺陷分析 417
1.划伤 417
2.水迹 417
3.药水斑迹 418
4.脱膜 419
5.静电斑痕 419
6.指纹 419
7.漏、错拍 420
8.画幅中信息不完整 420
9.影像歪斜 420
10.影像模糊 421
11.影像重叠 421
12.手或异物阴影 421
13.胶片边缘出现黑色条纹 422
14.卷式缩微品正文前标识区或正文区前端灰雾较大 422
15.卷式缩微品正文后标识区灰雾较大 423
16.整盘或整张(平片)胶片灰雾过大 423
17.整盘或整张(平片)胶片密度过高 424
18.整盘或整张(平片)胶片密度过低 424
19.整盘或整张(平片)胶片背景密度相差过大 425
20.同一画幅内背景密度不均 425
21.透印 426
22.画幅影像拉伸 427
23.画幅影像缩短 427
24.画幅间隔大小不一 427
25.整盘或整张(平片)胶片无信息 427
26.黑色斑点或条纹 428
27.压痕、折痕 428
28.网纹 429
29.胶片不透明呈乳白色 429
30.海波残留量过高 430
8.2.2.2 拷贝片缺陷分析 430
8.3 原底片的补拍与接片 435
8.3.1 补拍 435
8.3.1.1 原则 435
8.3.1.2 方法 436
1.补拍片接在片头 436
2.补拍片接在原处 437
8.3.2 接片 438
8.3.2.1 原则 438
8.3.2.2 方法 438
8.3.2.3 接片机 439
1.胶带接片机 439
2.热熔型接片机 440
(1)热熔焊接片机 440
(2)超声波接片机 440
第九章 检索 442
9.1 卷式缩微品索引编制与检索 442
9.1.1 索引编制 442
9.1.1.1 代码编制 442
1.顺序代码 442
2.档号代码 443
9.1.1.2 索引编制 443
9.1.2 检索 444
9.1.2.1 检索方式选择原则 444
9.1.2.2 检索方式 445
1.靶标闪现法 445
(1)原理 445
(2)举例 446
(3)优缺点 446
2.顺序编码法 446
(1)原理 446
(2)举例 447
(3)优缺点 447
3.量程法 447
(1)原理 447
(2)优缺点 447
4.光点编码法 448
(1)原理 448
(2)程序 449
(3)优缺点 455
5.二进制条形码 456
(1)原理 456
(2)应用 457
9.2 片式缩微品索引编制与检索 460
9.2.1 索引编制 460
9.2.1.1 代码编制 460
1.顺序代码 460
2.分数代码 460
3.图号代码 461
4.齿条编码 461
5.底边齿形编码 463
9.2.1.2 索引编制 465
9.2.2 检索 466
9.2.2.1 标头区检索方式 466
1.原理 466
2.优缺点 466
9.2.2.2 索引画幅检索方式 467
1.原理 467
2.优缺点 467
9.2.2.3 色标分类法 467
1.原理 467
2.优缺点 467
9.2.2.4 槽口分类法 468
9.2.2.5 指引卡分类法 468
9.2.2.6 齿条夹具检索方式 468
1.原理 468
2.优缺点 468
9.2.2.7 底边齿形编码检索方式 468
1.原理 468
2.优缺点 469
9.3 计算机辅助检索(CAR系统) 469
9.3.1 工作原理 470
9.3.2 检索步骤 470
9.3.3 特点 471
第十章 缩微品的利用与保管 472
10.1 缩微品的利用 472
10.1.1 缩微品利用的意义和原则 472
10.1.1.1 意义 472
10.1.1.2 原则 473
10.1.2 缩微品利用方式 474
10.1.2.1 借阅 474
10.1.2.2 馆际交换 475
10.1.2.3 出版发行 475
10.1.3 使用片及其利用举例 476
10.1.4 使用设备 478
10.1.4.1 阅读器 478
1.分类 478
2.技术要求 482
3.选择 484
4.维护 484
5.常用阅读器性能介绍 484
10.1.4.2 阅读复印机 488
1.结构 488
2.分类 488
(1)银盐复印法 489
(2)静电复印法 490
3.选型及使用维护 492
4.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493
5.常用阅读复印机性能介绍 495
10.1.5 缩微阅览室 498
10.1.5.1 阅览室的位置与布局 498
10.1.5.2 阅览室要求 498
1.室内采光与照明 498
2.温度、湿度与通风 498
3.墙与地面 499
4.电源 499
10.1.5.3 阅览室设备 500
1.设备种类 500
2.配置设备应考虑的因素 501
10.2 缩微品保管 501
10.2.1 保存环境 501
10.2.1.1 保存环境的温、湿度 501
1.湿度高低对缩微品影响 502
2.温度高低对缩微品影响 502
3.温、湿度控制与调节 503
10.2.1.2 灰尘及有害气体对缩微品影响 503
10.2.2 缩微品包装 504
10.2.2.1 包装条件 504
1.开放式包装 504
2.密闭式包装 504
3.密封式包装 504
10.2.2.2 包装材料 504
1.包装纸的选择 505
2.包装塑料的选择 505
3.金属包装材料的选择 505
4.胶粘剂的选择 505
10.2.2.3 包装要求 505
1.卷式缩微品包装 505
2.片式缩微品包装 506
10.2.2.4 包装装具 508
1.卷式缩微品装具 508
2.片式缩微品装具 509
10.2.3 胶片库及库房管理 512
10.2.3.1 胶片库 512
10.2.3.2 库房管理 513
10.2.4 缩微品保管不当产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514
附录: 518
一、计量单位换算表 518
1.公制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518
2.长度单位换算 519
3.面积、体积、重量换算表 521
4.华氏与摄氏温度换算 523
二、常用对数 524
三、量、单位和符号 529
四、浓度计量 530
五、纸张幅面计算 531
六、铅字字号、级数、磅、毫米对照 532
七、元素周期表 533
八、各国感光度对照 534
九、有关缩微摄影技术的国家标准目录 535
十、名词术语(汉英对照) 537
十一、有关光的术语 576
十二、英汉对照名词术语 577
十三、缩略语 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