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提高产量的关键问题 1
一、研究的动机和过程 1
二、提高产量的一个根本问题 2
三、最适谷粒数和最适叶面积 3
第二章 施氮时间和结实率的关系 6
一、水稻各个生育期重施氮肥的试验 6
二、在茎节分化期追施氮肥结实率下降的原因 6
第三章 “理想株型”特性研究 12
一、单位面积必需有足够的谷粒数 12
二、矮秆多穗和短穗 13
三、上部2—3叶要短、厚而直 18
(1)水稻植株群体的光饱和现象和株型 18
(2)叶片的受光角度和碳素同化率 19
(3)挺直叶片与弯曲叶片碳素同化率的比较 21
(4)叶片的近轴面和远轴面的碳素同化作用率 22
(5)漫射光、有效用光株型和碳素同化率之间的关系 26
(6)叶片厚度和碳素同化率 29
(7)叶面积指数和抽穗后碳素同化率的关系 30
(8)剑叶,从上数第二和第三叶之间的互相关系 32
(9)株型和结实率的关系 33
四、抽穗后保持叶色不退 36
五、每秆尽可能有较多的青叶片 40
六、当抽穗前15天至抽穗后25天共40天是好天气时最适宜抽穗 42
(1)缺乏阳光的临界生育期 42
(2)确定最适宜抽穗期的方法 45
(3)高温的不利影响和光度强大的有利影响之间的关系 46
第四章 自由控制水稻株型的技术 51
一、自由控制水稻株型须知 51
二、不同生育期控制氮肥处理试验 52
三、各生育期抑氮试验和追施氮肥试验 55
四、稻田根部修剪和追肥试验 57
五、各种处理区最易受影响的叶片生育期 57
六、创造“理想株型”水稻的方法 58
第五章 通过“理想株型”水稻达到高产原理的论证 59
一、在群体条件下进行水培——和全国高产比赛第一名的水稻栽培比较 59
(1)试验方法和过程 59
(2)试验的结果和讨论 60
(3)结论 68
二、在群体条件下通过水培获得最高产量又一论证 70
(1)1964年的试验 70
(2)1965年的试验 78
第六章 高产原理的应用——通过“理想株型”以改良水稻的一般栽培 79
一、循环灌溉法 79
(1)循环灌溉的优点 79
(2)循环灌溉抑氮法的概念 80
(3)循环灌溉高产栽培试验 80
(4)关于循环灌溉高产试验的结果和讨论 81
(5)结论 83
二、普通灌溉法 83
(1)稻田浅灌施用硝态氮的方法 83
(2)深水灌溉稻田施用硝态氮的方法 85
(3)普通稻田抑制吸氮的方法 86
第七章 水稻“理想株型”稳产栽培 88
一、通过“理想株型”栽培增强抗倒伏能力 88
(1)缩短秆的长度和下部三个节间的总长度 88
(2)改良株型 90
(3)降低倒伏指数 92
(4)齐穗期追施氮肥增强抗倒伏力 93
(5)植株的化学成分与抗倒伏 94
(6)结论 96
二、通过“理想株型”提高抗病和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96
(1)增强抗病能力 96
(2)增强对风害的抵抗力 98
(3)提高抗低温能力 100
(4)结论 101
第八章 采用“理想株型”栽培提高米质 102
一、生育中期限制氮肥改良籽粒品质 102
二、齐穗期追施氮肥改良籽粒品质 104
(1)在齐穗期追施氮肥和稻米籽粒厚度的关系 105
(2)齐穗期追施氮肥和糙米品质之间的关系 105
(3)齐穗期施氮和糙米的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105
(4)齐穗期追施氮肥对结实率和糙米检验等级的效果 106
第九章 “理想株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概要 107
一、“理想株型”水稻高产栽培的公式 107
二、每个生育期水稻栽培的目标 107
三、每个生育期栽培措施提要 110
第十章 培育壮秧 113
一、“理想株型”水稻栽培的秧苗 113
二、培育健壮秧苗的要领 113
三、水稻秧苗特性与发根能力之间的关系 117
四、培育健壮秧苗的措施 120
(1)种子和选种 120
(2)秧田整理 121
(3)播种 122
(4)发芽后的管理 122
五、在高温条件下培育壮秧的方法 125
六、为机械移植培育健壮嫩秧的方法 126
第十一章 移植 128
一、基肥的施用 128
二、提早栽培季节 133
(1)提早季节栽培与谷粒数 133
(2)提早移植和结实率 134
(3)提早移植季节与高产 135
(4)提早移植季节的利弊关系 135
(5)提早移植的界限 135
三、密植 136
四、浅插 138
五、移植后防止根部伤害 139
第十二章 移植后生育前期的栽培技术 142
一、移植后生育前期的追肥 142
二、硝态氮的利用 144
三、硝态氮作用的试验 144
四、硝态氮的吸收率 146
五、“分蘖后期追肥”的重要和施肥方法 147
六、用水管理(特别是提高水温)及其他管理 148
第十三章 生育中期管理技术 151
一、中期晒田技术 151
(1)中期晒田技术概念 151
(2)中期晒田的方法 153
(3)关于中期晒田的疑问 154
二、限制氮肥吸收办法 156
(1)使用健壮秧苗密植 156
(2)提早移植 157
(3)减少基肥施氮量 157
(4)中期中断、减量施氮或提前在生育初期追肥 158
(5)推迟生育中期追肥 158
(6)改全层施肥为表层施肥 158
(7)硝态氮的利用 159
(8)梅雨季节的利用 159
三、限制吸氮的程度 159
四、叶色判定法 161
五、限制氮肥吸收和根的活力 164
六、限制施氮对叶面积、碳素同化量和干重的变化 167
第十四章 生育后期的栽培技术 168
一、生育后期管理的关键和技术要点 168
二、颖花分化期追肥技术 170
(1)施肥时间 170
(2)追肥时期植株碳水化合物量与氮素量两者关系的变化 171
(3)抽穗前每粒谷的碳水化合物量 172
(4)施氮时间与叶片厚度之间的关系 173
(5)施肥方法 174
三、齐穗期追肥的运用 175
(1)由于追施氮肥使稻株生长引起碳素同化作用率的变化 175
(2)齐穗期追施氮肥对每叶片合氮量和碳素同化作用率在季节变化的影响 177
(3)碳水化合物量的增加与结实率的关系 178
(4)每粒谷碳水化合物量的增加与结实率之间的关系 179
(5)齐穗期追肥对稻株生势的其他良好影响 180
(6)在生殖生长期反复追肥(即颖花分化期和齐穗期) 181
(7)施肥时间 181
(8)氮肥用量 182
(9)齐穗期追肥试验的历史回顾 182
(10)齐穗期追肥无效的一些情况 183
四、间歇灌溉措施 184
(1)根系活力、碳素同化作用率与叶片含水量 184
(2)根系活力与间歇灌溉的关系 185
(3)间歇灌溉与脱氮的关系 187
(4)间歇灌溉法 187
五、最适宜的抽穗期 188
(1)天气(日光)类型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188
(2)成熟期光辐射量与氮素含量的乘积 189
(3)最适宜的抽穗时间 190
参考文献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