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佛教的佛教》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贵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02542358
  • 页数:3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多年思考的结晶。旨在解决一些佛教正见与正行方面的问题,并阐明正闻熏习对佛教学修即正见与正行的基础意义。

第一章 佛陀  1

第一节 佛教与佛陀 1

一、佛教与佛陀言教  1

二、佛陀的意义  3

第二节 佛陀  10

一、佛陀作为涅槃者与本师  10

二、佛陀在世间  12

三、佛陀与上帝  13

四、佛陀的成道  19

五、佛陀的应化相 24

第二章 佛陀之教  26

第一节 佛教的依止  28

一、一依止与三依止  28

二、三佛行的互摄  30

三、三化法:言教、化迹与意趣 31

四、化迹、言教与信、智  34

第二节 佛陀的立教  35

一、佛陀的言教与佛说 35

二、佛陀立教的所依与所缘 37

第三节 佛陀言教的性质与意义  40

一、佛陀言教的性质  41

二、佛陀言教的意义  44

三、佛教、佛法与佛学  50

第三章 意趣与方便  52

第一节 佛教的意趣  53

一、佛陀经教的意趣  53

二、意趣层次与类型  55

第二节 方便  60

一、方便之名义  60

二、方便的层次  64

三、方便的形式  65

四、方便的意义 70

第四章 佛教的义理特质(一) 74

第一节 “佛教”的名 74

一、“佛教”:狭义、中义与广义  74

二、教、乘与宗 76

第二节 “义理”的名义  81

一、“义理”的名义  82

二、义理的类型:理境学与涅槃学  84

第三节 佛教涅槃学的特质  88

一、佛教与涅槃学  88

二、涅槃学的结构  90

三、涅槃学之相论:解脱论  91

四、涅槃学之体论:菩提论  93

五、涅槃学之用论:涅槃论  98

第五章 佛教的义理特征(二)  106

第一节 理境学略说  106

一、理境学略说  106

二、理境学的基本特质略说  111

第二节 有我与无我  114

一、“众生我”的名义  114

二、无众生我  118

三、无我与假我  121

第三节 有住与无住、无所依与有所依  121

一、有住与无住  121

二、有所依与无所依  126

第六章 量与圣教量  134

第一节 量  134

一、正确的认识及其对象 135

二、正确认识者  141

三、量  142

四、量的类型:三种量  143

五、定量者  146

第二节 量相与现量  147

一、量相  147

二、现量  153

第三节 圣教量与正闻熏习  153

一、量与圣教量  153

二、圣教量与准圣教量  158

三、量、圣教量与因明学 160

四、正闻熏习 165

第七章 信与智  169

第一节 信仰与理性  169

第二节 信与智的意义  174

一、信与智的意义  174

二、信与智的关系 176

第三节 信与智的界定  179

一、信的界定  179

二、智的界定  186

第四节 不正信与不正智  188

一、不正智/不正见  188

二、不正信  191

三、小结  193

第八章 菩提心、菩萨与菩萨行  197

第一节 菩提心  197

一、菩提心与出离心  198

二、菩提心的功德  207

三、菩提心的位次  211

第二节 菩萨  213

一、菩萨的名义  213

二、小乘与大乘所示的菩萨及菩萨道  214

三、菩萨的意义  216

第三节 菩萨行  218

一、菩萨行的定义  218

二、菩萨行的性质与意义  219

三、菩萨行与解脱行  221

四、菩萨行正行:六度与四摄  221

五、菩萨行助行:智慧、福德与方便助道行 225

第九章 佛教的显现与流布  232

第一节 佛教的显现  232

一、佛陀的出现于世  232

二、佛的教法与众生的善根类型 235

三、一乘与三乘法  241

第二节 佛教的流布 245

一、佛经的传出 245

二、正法与相似法 252

三、相似法的类型 253

附篇一 佛教与科学 261

第一节 科学是外道 262

一、科学为何是外道 262

二、佛教作为内道的真理观 276

第二节 佛教针对科学的错误立场 280

一、全盘否定论 281

二、多分少分论:融合论与融通论 282

三、归一论 284

第三节 佛教对科学摄受的可能性 285

一、从佛教业力说看科学的本质 286

二、从六道三界看科学规律体系的地位 291

三、佛教对科学的摄受 293

四、佛教对科学的具体摄引  298

附篇二 “人间佛教”与相似佛教——释印顺“人间佛教”思想略评 301

第一节 思想特质 303

第二节 原因与对治  310

第三节 略议与批评 317

结语 321

附篇三 中国当代佛教病 323

第一节 中国当代佛教病的内症 324

一、自我矮化 324

二、自我俗化 326

三、自我异化 329

四、自我消解 331

五、自我损谤 336

第二节 中国当代佛教病的外症 337

一、无担当的佛教 338

二、消极的佛教 340

三、狭隘的佛教 341

四、傲慢的佛教 342

五、庸俗的佛教 343

结语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