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1
伏羲氏与八卦的关系 于省吾 1
说“無” 庞朴 5
《管子·内业篇》之精神学说及其他 马非百 15
十六国时期的儒学和五德终始思想 何兹全 21
邵雍《皇极经世》中的宇宙图式 冒怀辛 25
经今古文问题综论 徐中舒 65
《古史辨》和经今文 汤志钧 73
从汉初今文经的形成说到两汉今文《礼》的传授 沈文倬 83
《王制》制度为《谷梁传》所本考 金德建 117
中国奴隶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问题 胡厚宣 123
说卍--青海陶文小记 饶宗颐 161
说“仆庸” 裘锡圭 167
“十又二公”及其相关问题 张政烺 181
新郑铜器群年代考辨 孙次舟 201
论西伯利亚出土的两面汉镜 李学勤 215
论“邮表畷”与“街弹” 杨向奎 李中清 219
关于亭燧的邮传制度 张春树 228
附关于亭制的讨论: 228
《邮表畷与街弹》商榷 杨联陞 229
关于亭的性质 余英时 230
再论亭不是一级行政组织 张春树 232
有关亭制的几个问题 杨联陞 233
汉代亭制问题献疑 余英时 234
我们的意见 杨向奎 李中清 239
中国古代农耕的一个重大变革--兼评“殷人不但发明了犁耕而且发明了牛耕”说 傅筑夫 241
论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杨宽 253
特野之战的年月问题 刘起釪 271
论刘歆《世经》的“文王受命九年而崩” 顾洪 287
试论周代三公制度的建立、发展及其衰亡 应永深 307
春秋“弑君”考 王贵民 323
春秋桓公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解--兼说春秋初期中原形势 沈茹菘 343
《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章辨疑--附辩《战国策》存佚 范祥雍 357
两汉私人讲学考略 罗义俊 367
论北魏实行均田令的对象与地区--北魏均田制研究之一 程应镠 385
唐律与我国封建刑事法典的体用关系 杨廷福 399
《大金国志》与《金人南迁录》的真伪问题两论 邓广铭 417
《金人南迁录》与《大金国志》间的瓜葛 417
再论《大金国志》和《金人南迁录》的真伪问题 425
论辽代的财政 陈述 433
略论“天历之变” 韩儒林 451
从萧公堂净水碗看明代北京的商人会馆 史树青 455
明正统中于谦遭王振迫害事探微 刘伯涵 461
辛亥革命时期的哥老会首领徐怀礼 魏建猷 465
《读史方舆纪要》编撰考略 王树民 479
下册 487
汉晋时期西南郡县名称考释 方国瑜 487
唐代羁縻州述论 谭其骧 555
两《唐书》列传人物籍贯的地理分布 史念海 571
唐安西四镇与李白出生地 马里千 631
历史时期绍兴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陈桥驿 643
明代罕东、安定、曲先、阿端四卫所在地域初探 吴丰培 663
西汉长安--陵县--中国最早的城市群 葛剑雄 675
试论古代黄淮下游之与江汉地区间的交通关系 刘敦愿 685
元代河患与贾鲁治河 邹逸麟 693
南方地名分布的区域特征与古代语言的关系 游汝杰 周振鹤 709
北碚志例目 傅振伦 725
释“姐” 闻宥 739
吐谷浑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考察 李得贤 743
论羌与戎 李绍明 冉光荣 周锡银 775
论近人关于宋词研究的一些偏向 万云骏 787
关于《红楼梦》的时代历史背景 王钟翰 823
清乾隆间扬州宫修戏曲考 袁行云 835
晚清改良派学者的民间文学见解--《中国近代民间文艺学史稿》的一章 钟敬文 849
读顾颉刚先生的《吴歌小史》 赵景深 887
变音叠韵词纂例 徐复 889
郑玄校雠学发微 张舜徽 901
《竹书纪年》古本散佚及今本源流考 方诗铭 915
今本《公孙龙子》的真伪问题 沈有鼎 931
瓜蒂庵藏汉魏以来碑刻题记 谢国桢 935
晋代道家书《苻子》的成书年代及其他 胡道静 947
吴承恩疑年考 谢巍 955
顾亭林著述考 王蘧常 967
浦起龙的生平及其著述 王煦华 979
《独秀峰题壁三十首》的版本和校勘 黄永年 989
顾颉刚先生学术纪年 王煦华 1007
编后 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