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1
0.1 选题背景 1
0.2 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 2
0.3 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
0.4 理论基础和材料来源 3
1.哲学和语言学 4
1.1 哲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4
1.1.1 古希腊哲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4
1.1.2 中世纪哲学思想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5
1.1.3 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6
1.1.4 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7
1.2 语言哲学背景下的俄罗斯语言研究 8
1.2.1 俄罗斯的语言哲学 8
1.2.2 马尔的“语言新学说” 12
1.2.3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前苏联语言学研究 12
1.2.4 西方语言哲学对俄罗斯语言研究的影响 13
1.3 “语言的逻辑分析”小组及其成就 14
1.3.1 “语言的逻辑分析”小组创建前提 14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5
1.3.3 “语言的逻辑分析”小组的组成、制度及成果 22
1.4 本章小结 25
2.命题与模态概念 27
2.1 哲学和语言学中的命题 28
2.1.1 传统哲学的命题观 29
2.1.2 分析哲学的命题观 29
2.1.3 日常语言哲学的命题观 35
2.2 与命题相关的概念 38
2.3 俄罗斯语言学界对“命题”的认识 42
2.3.1 沙图诺夫斯基的命题观 42
2.3.2 帕杜切娃的命题观 44
2.3.3 弗谢沃洛多娃的命题观 47
2.4 哲学和语言学中的模态 49
2.4.1 哲学中的模态概念及相关研究 50
2.4.2 西方语言学对模态的认识 52
2.4.3 俄罗斯语言学中的“模态”观 54
2.5 本章小结 61
3.命题与模态关系研究 62
3.1 模态逻辑对模态的认识 63
3.2 俄罗斯语言学的模态分类 63
3.2.1 阿鲁秋诺娃对模态的认识与分类 64
3.2.2 弗谢沃洛多娃对模态的认识与分类 65
3.2.3 里亚布采娃对模态的认识 67
3.3 模态与命题的关系及相关的概念分析 75
3.3.1 感知模态与命题 75
3.3.2 心智模态与命题 81
3.3.3 情感模态与命题 85
3.4 模态之间的协调性 86
3.4.1 娅科夫列娃对模态协调性的研究 87
3.4.2 伊奥阿涅相对模态协调性的研究 90
3.5 本章小结 92
4.模态逻辑及模态词的语言研究 93
4.1 可能性与相关概念 93
4.1.1 主观可能性和客观可能性 94
4.1.2 现实性与可能性 95
4.1.3 可能性与必然性 96
4.2 自然语言中的“可能性” 97
4.2.1 本体可能性与认知可能性的关系 97
4.2.2 本体可能性的类型 100
4.2.3 认知可能性 104
4.3 自然语言中的“必然性” 106
4.3.1 绝对必然性 106
4.3.2 绝对-相对必然性及其分类 107
4.4 模态词与命题态度谓词 111
4.4.1 “能够”的搭配特征 111
4.4.2 “能够”的语义类型 115
4.4.3 搭配特征与语义的关系 120
4.5 本章小结 122
5.命题态度谓词 124
5.1 语言哲学对命题态度的研究 124
5.1.1 命题态度的由来 124
5.1.2 信念、知道等命题态度的语言哲学研究 126
5.2 俄罗斯语言学对命题态度谓词的研究 131
5.2.1 命题态度谓词的分类 132
5.2.2 命题态度谓词的个例研究 133
5.2.3 命题态度谓词的否定研究 161
5.2.4 命题态度谓词的其他研究 170
5.3 本章小结 172
结 语 173
参考文献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