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浅论弘扬中华文明的重大意义 3
论中华文明学的学术理论体系 8
从司马迁故里看弘扬中华文明 17
浅谈研究阴山文化史的意义 21
《史记》与阴山历史文化 25
浅论研究区域历史文化的文献 31
中国古代的祈谷礼 40
中国古代礼学的集大成著作 44
焦竑的文献学 52
从《四库全书》看焦竑 59
《焦氏笔乘》的文献学价值 65
论焦竑《玉堂丛语》的史料价值 71
从《养正图解》看焦竑的治政思想 76
漫话中国古代历史要籍 82
史“海”泛舟有蹊径 82
从甲骨文的发现谈起 83
金文的史学价值 83
《尚书》与石经 84
《逸周书》的成书年代 85
《诗经》与周代社会 86
“十三经”的由来 86
孔子与《春秋》 87
《左传》与《春秋》的关系(上) 88
《左传》与《春秋》的关系(下) 88
《公羊传》与《谷梁传》 89
《国语》的得与失 90
《世本》的兴衰 90
富有时代气息的《战国策》 91
内容丰富的汲冢书 92
《竹书纪年》的原本、古本和今本 92
具有杂史性质的《山海经》 93
百家争鸣与诸子文献 94
《孟子》与“民贵君轻”思想 95
兼容并包的《吕氏春秋》 95
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参考书——《绎史》 96
司马迁与纪传体 97
《史记》的史料来源 98
刘向刘歆与古籍整理 98
《汉书》的成书过程 99
博物洽闻的《汉书》 100
“体圆用神”与“体方用智” 101
荀悦的“立典五志” 102
曾列入“三史”的《东观汉记》 102
以“笃名教”为宗旨的《后汉纪》 103
《后汉书》在编纂上的创新 104
秦汉时期的简策(上) 105
秦汉时期的简策(下) 105
陈寿的“良史之才” 106
开创史注新法的《三国志注》 107
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 108
题为“御撰”的《晋书》 109
以“立言为事”的崔鸿 109
魏晋士大夫的速写《世说新语》 110
《宋书》的八志 111
为家族树碑立传的萧子显 112
《梁书》和《陈书》 112
因水证地、即地存古的《水经注》 113
倍受责难的《魏书》 114
北魏都城的写照——《洛阳伽蓝记》 115
残缺严重的《北齐书》 116
兼叙南北的《周书》 116
“以隋为鉴”的《隋书》 117
《隋志》的内涵 118
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 119
《中国历史文献学》评介 120
伪书研究的新成果 122
成石勒基业的谋主——张宾 123
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面旗帜 129
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 132
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研究的贡献 135
胡适何如人? 138
一代史学宗师 153
学者的楷模 师德的典范 160
黎虎先生的学术道路与史学成就 166
附录 174
一部研究古代礼俗的力著 175
一部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教科书 178
弘扬中华文明的成功尝试 181
仓有备粟,可以待凶饥 183
中华文明的开拓创新之作 186
一部弘扬中华文明的著作 192
追寻“达兰喀喇”的历史与文化 196
地域文化研究的开拓创新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