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赋(代概论) 1
第一章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基础 1
命题的提出 2
一、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3
(一)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只在“一增一减”之间 3
(二)森林减碳的五种功能 4
(三)森林增汇的五种途径 5
二、以森林为主的绿色植物决定了现代大气的形成 6
三、森林碳汇的过程就是“减碳增氧”的过程 8
(一)森林碳汇与光合作用 8
(二)森林的固碳量大于放碳量 9
(三)不同树种的固碳释氧量有所不同 9
(四)目前世界森林固碳释氧总量的预测 10
(五)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储碳量最高 11
四、森林碳汇的过程也是制造林木生物质的过程 12
五、森林和林业效益的高产出性、良生态性和多公益性 13
(一)林业的经济效益是高产出低排放的效益 13
(二)森林的生态效益是绿色环保的效益 14
(三)森林的社会效益是安全、洁净的效益 16
(四)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在锐减 18
六、我国森林生态价值值多少钱 19
七、一棵树的生态价值 20
八、我国森林碳汇量和林地固碳量及发展趋势的预测 20
第二章 改变拓荒毁林的人类文明史 让森林在建设生态文明中闪光 23
一、认清全球森林现状,开创扩林增汇新思路 24
(一)地球上森林锐减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24
(二)现在全球森林仍在减少并分布不均 25
(三)应对全球森林危机的对策 26
(四)建议联合国把各国新增加的森林碳汇量与所承担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挂钩 27
二、认清我国的森林变迁史,开创建设森林大国之路 27
(一)一部华夏农业文明史是不断“毁林造地”的历史 28
(二)我国从“丰林”到“贫林”的其他社会原因 29
三、中华民族迎来了建设森林大国的美好时代 31
(一)造林与毁林并进时期 31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林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31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我国林业步入新里程 33
第三章 认清森林的生态主体地位 培育重林强林的民族意识 34
一、认清我国仍是“贫林”国家的现实 35
二、建议把强林战略列为基本国策 37
(一)在思想观念上,全国上下都要树立亲林、重林、惠林、强林的民族意识 37
(二)在国家发展战略上,建议把强林战略列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38
(三)在基本建设上,建议把国土绿化列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38
(四)在法律法规上,应制定、修订、完善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使之与时俱进 38
(五)加强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 39
(六)在树种的选择上,要优选优育、多树种交叉、古今中外树种结合 39
(七)要放开眼界,学习国外发展林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40
(八)独辟蹊径,开创森林生态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之路 41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林业建设的成就与政策的局限性 42
一、林业建设取得的成就 42
(一)从1978年开始,确立了国家振兴林业的正确指导方针 42
(二)确立和实施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取得突出成效 43
(三)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成果突出,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 44
(四)森林资源跃居世界第五位 44
二、林业政策的局限性 44
三、前两次林改——探索的失败 45
(一)第一次林改:1979年~1991年实行的林业“三定”,由“均山到户”导致乱砍滥伐 45
(二)第二次林改:1992年~1998年的“四荒”大拍卖与股份合作制试验,利益主要由资本禀赋丰厚的大户获取,林农没得利,林业没活力 46
第五章 第三次林改——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48
一、安徽省阜南县创造出的林改——石破天惊(2002年~2004年) 49
(一)行蓄洪区从栽树寻求脱贫路 49
(二)“拍卖树穴”,一石激起千层浪 49
(三)《安徽日报》报道林改先声夺人 50
(四)阜南县绿染大地富万家 51
(五)贫困县开创出依林兴县的新路 51
二、江西省的国家林改试点——制度创新显神威(2004年~2008年) 52
(一)林改是众望所归 52
(二)林改的威力巨大 53
(三)“绿色崛起”正在快速实现 55
第六章 把林改进行到底 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 56
一、全面推进林改的重大意义 57
(一)林改使农民造林、营林、护林的积极性高涨,全国森林资源快速增长 57
(二)林改使社会造林逐渐取代政府造林 58
(三)林改使林产业快速发展,林业经济比重不断增大 58
(四)林改化解了林权、林地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 59
(五)林改推动了林业配套改革,林业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59
二、建立与林改相配套的现代林业经营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 59
(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激发群众植树要热情的最好办法 60
(二)建议国家建立稳定完善的投入机制,加大对林业的投入 60
(三)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公益林的补偿标准进一步提高 61
(四)建议将林业部门的行政事业经费全额纳入政府同级财政预算 61
(五)应建立发展现代林业的国家金融保障机制 61
(六)应建立林业地方投资融资机制 62
(七)应建立和完善林权交易市场,解决林权、林地流转和林业资源变现问题 62
(八)推进森林保险 63
(九)发展、健全和支持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林业专业技术协会 63
(十)搭建森林碳汇贸易平台 64
(十一)尽快启动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的改革 64
三、坚持全民义务植树,不断完善其实现形式和机制 65
(一)我国的义务植树运动已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果 65
(二)广泛开展身边增绿活动 65
(三)发展部门造林和开展建“纪念林”活动 66
(四)建议国家出台“以捐代植”规定,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 66
(五)建议开展捐款植树造林活动 67
(六)开展认种、认养、认护林木和林地活动 68
(七)扩大“碳汇林”规模 68
第七章 加快国土绿化进程,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 69
一、我国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潜能和预期目标 70
二、攻克盐碱滩绿化难题,让森林向沿海滩涂挺进 71
(一)“围海填客土、暗管排水”造林法 71
(二)“就地改土、淡水脱盐”造林法——突破了滨海滩涂绿化的世界难题 72
(三)使用“吹填土改良绿化技术”,天津港变盐碱滩为绿洲 72
(四)大量培育耐盐碱性树种 72
(五)发展滨海红树林 73
三、攻克干旱半干旱地区绿化难题,让森林向“三北”地区挺进 75
(一)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的成果和问题 75
(二)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的基本途径 76
四、攻克荒漠绿化难题,让森林向沙地大漠挺进 77
(一)我国的荒漠概况及在荒漠造林绿化的紧迫性 77
(二)开发、培育、推广节水耐旱、抗风沙性树种 79
(三)租赁、拍卖国有荒地、沙化和荒漠化土地使用权,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进行生态开发 81
(四)建议驻防“三北”地区的部队帮助地方进行国土绿化 81
(五)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荒漠造林绿化新技术 81
五、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进行到底 84
(一)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84
(二)“三北工程”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成功典范 85
(三)“三北工程”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86
(四)“三北工程”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86
(五)“三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87
第八章 发展木本农业,种植“铁杆庄稼”开拓节约低碳生态农业新路 89
一、发展木本农业的优势和战略意义 91
(一)何为木本农业 91
(二)发展木本农业的优势和战略意义 92
二、开发木本粮食产业 94
三、开发木本食用油产业 101
四、开发蚕茧丝绸业 106
五、开发木本蔬菜产业 108
六、开发木本饲料产业 111
七、开发木本能源产业 113
第九章 提倡多使用木材和木制品,增加碳储量 116
一、扩大木材和木制品使用量的意义 117
(一)木材是环境友好型材料 117
(二)扩大木材和木制品使用量 118
二、扩大木材和木制品使用量的途径 118
(一)适当回归木材的传统用途 119
(二)充分利用林业“三剩物”和次小薪材打造人造板 119
(三)大力开发林木生物质能源 121
(四)用林木生物质发展“甲醇经济” 121
三、制定扩大木材和木制品使用量的政策 123
(一)期待实行木制建材下乡政府补贴政策 123
(二)建议建立废旧木材和废旧木制品回收市场 124
第十章 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以林为主的林农牧副有机融合 127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要发展林下经济 128
二、林下经济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129
三、发展林下经济的基本原理 129
四、发展林下经济的基本模式 130
五、林下经济模式范例解析 132
(一)发展林下种植业——王守红的“林、草、牧、菌、肥”模式 132
(二)发展林下养殖业——张绍亮的林下养鸡、养羊、养猪、养鹅模式 133
(三)发展林间复合种养业——朱金元的银杏园里种红栀子、红栀子间套种菜粮用以养猪模式 135
(四)在生态园进行乔灌草多种植物优化搭配,植物、动物、微生物合理组合——陈光辉的多维立体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138
第十一章 发展竹业经济 扩大和推进竹产业 141
一、竹子的自然生存状态和基本性能 142
二、竹产业的开发和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143
(一)我国竹子的传统利用方法和途径 143
(二)我国竹子的现代利用方法和途径 144
三、我国发展竹产业的典型经验和范例 147
(一)浙江安吉县成为全国发展竹业经济的样板 147
(二)安徽专门出台加快竹业发展的政策 149
第十二章 加强优良林木种苗培育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树种 151
一、广泛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清查,选育和配备优良种苗 152
二、建立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国家对种苗培育应加强扶持 152
三、以科技为支撑,把种子苗木业做成支柱产业 153
四、建议国家设立珍贵树种发展专项基金,大力发展珍贵树种 154
(一)何为珍贵树种 154
(二)树上自有黄金屋 155
(三)国家和政府对种植珍贵树种应进行扶持 156
五、挽救和恢复我国古老优良的乡土传统树种 156
(一)古代长江以北地区的主要树种 156
(二)古代乡土传统树种在岁月中逐步消失 158
(三)树种单一弊端多 158
(四)发掘和挽救古代遗存的优良乡土树种 159
(五)保护古树名木,清除低质树种 159
六、建设全国性林木种苗交易市场网络,全面推广良种 160
七、浙江、安徽林木种苗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161
(一)浙江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居全国之首 161
(二)安徽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崭露头角 162
第十三章 加强林地保护和森林抚育,提高林业科研水平 163
一、加强林地保护和森林抚育,不断增加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质量 164
(一)加强林地保护和利用 164
(二)抚育中幼龄林,改造低产林 165
(三)保护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 165
(四)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167
二、加强林业科学研究和建设 169
(一)林业科学发展简况 169
(二)林业科学的科学体系和研究领域 171
(三)研究现代林业与传统林业的区别 173
(四)研究林业的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 177
(五)全国林业科学技术大会2012年在北京召开,回良玉强调:实施科教兴林战略 180
第十四章 部分省市和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先进事迹概览 181
不少省的森林覆盖率在快速提高 183
一、福建省的“生态省”建设独占鳌头 183
(一)1000万亩大造林——“森林福建”为生态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84
(二)最大民生工程——优美生态让群众共享好处和实惠 184
二、江西省的“绿色崛起” 185
(一)林业大发展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185
(二)绿色品牌敲开欧盟大门 185
(三)传承生态文化从娃娃抓起 186
三、湖南省的“绿色成长” 186
(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湖南的最大优势 186
(二)湖南发展现代林业的亮点多 187
(三)建设“绿色湖南”是省委省政府的主要目标 187
四、海南省的“绿色长城” 188
(一)过去过度开发破坏了原有的海防林 188
(二)省长与市县长签订建设沿海林带责任状 188
(三)“绿色长城”保平安 189
五、“森林重庆”在壮大——确保长江不会变成第二条黄河 189
(一)长江会不会变成第二条黄河 189
(二)重庆在绿色成长 190
六、晋陕大造林——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可望根治 192
(一)晋陕两省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关键地域 192
(二)陕西省植被覆盖率达71.1% 192
(三)山西省通过人大立法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193
(四)让黄河水变清是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 194
七、大兴林草 做大沙产业——沙漠定能变成良田和绿洲 197
(一)防沙治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 197
(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创造出“库布其治沙模式”——为世界治沙提供成功范例 198
(三)新疆:大规模植树种草——5年治理荒漠化土地近亿亩 200
(四)河北承德市:为京津打造生态屏障——建五大防护林力挡风沙南侵 200
(五)宁夏中卫市:林网挡沙 瓜枣套种——百万亩荒漠变良田 201
(六)内蒙古阿拉善盟:千里林带“锁黄龙”——治沙增绿又治穷 201
八、安徽省的兴林富民战略 203
(一)安徽林业步入快车道 203
(二)“十一五”成果突出 203
(三)“十二五”开局良好 204
(四)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 205
(五)安徽省政府与国家林业局签署《关于推进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生态强省的合作协议》 207
第十五章 结论:沿着中国特色林业发展道路前进 208
一、胡锦涛同志的“9.6”讲话标志着中国特色林业发展道路基本形成 209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林业发展方向和道路的新选择和新突破 209
(一)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发展林业 209
(二)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给我们的警示 210
(三)党的十六大之后,逐渐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211
(四)党的十七大之后,明确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1
(五)2009年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升和强化了我国林业的地位 211
(六)通过林改逐步制定和完善发展现代林业的政策措施、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 212
三、胡锦涛同志的“9.6”讲话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林业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 212
(一)论述了森林多方面的生态功能和巨大的产业价值 212
(二)强调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 213
(三)把发展林业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 213
(四)把发展林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3
(五)把发展林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213
(六)倡导区域合作,让森林永远造福于人类 213
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214
(一)明确主要任务 214
(二)坚持基本方针 215
(三)围绕“核心”开展工作 215
(四)实现目标的基本措施和途径 215
五、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突出地位 217
(一)十八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217
(二)十八大报告把发展林业作为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根本途径之一 217
(三)十八大报告把提高森林覆盖率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217
第十六章 有关气候变暖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218
一、气候变暖警示了“地球人”的未来 219
(一)一种假说变成了现实 219
(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气候变化的评估 220
二、大气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221
(一)大气温室气体的种类 221
(二)何为“温室效应” 223
(三)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的坏处与好处 224
三、二氧化碳浓度日益上升的原因 225
(一)全球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在增加 225
(二)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在降低 225
(三)地球的森林碳汇量在减少 226
四、地球气候变暖已经和将要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226
(一)气温上升0.74℃已经出现的影响和危害 226
(二)气温上升1.1~6.4℃将会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230
五、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发展趋势和控制排放的前景 232
(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 232
(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发展趋势 232
(三)对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前景的预测 233
六、全球变暖是否“暂时停滞”了 234
(一)全球变暖在时间上并不是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总体的趋势是上升的 235
(二)北极是全球温度上升最快的地区,测算全球气候变化情况,必须把北极的数据包括进去 235
(三)我国的气候变化状况 236
七、增加森林的固碳量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好选择 236
(一)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的排放量 236
(二)发展现代林业,增加森林固碳量 236
本书“术语”解释 238
我为什么写《中国实行强林战略探论》这本书 258
作者自我简介 264
参考文献和资料 271
后记 275